茶水间从来都是摸鱼宝地,今天的话题却让所有人竖起耳朵。
行政部95年的小林咬着奶茶吸管,突然蹦出一句:“彩礼没三十万?这种男人趁早换!”
财务张姐手一抖,咖啡洒在桌子上——乖乖,三十万狮子大开口啊!
我顺嘴问:“那你家陪嫁多少?”突然安静得吓人。
小林把空奶茶杯捏得咔咔响:“有个弟弟…家里哪有钱陪嫁?要彩礼才能试出男方真心。”
三十万彩礼现在成了新型城乡差异。
我们在这算着月薪绩效,老家相亲市场早进化出另一套算法。
去年调查报告说县城平均彩礼要攒四年工资,更扎心的是——收彩礼的家庭,十个里有五个要给儿子攒老婆本。
“这哪是结婚,简直是卖女儿。”70后的老李端着枸杞茶直摇头。
他们那代人结婚时彩礼才几千块,现在要给儿子备婚房,首付就得扒层皮。
茶水间自动分成两拨人:小姑娘喊着“诚意不能用钱算”,老油条们掰着指头数:“这钱怕是要拿去给小舅子买房”。
说白了,高额彩礼就是个资源错配的局。
城里姑娘白天在职场和男人平起平坐,过年回家立马被打回原形——就像小林上午给客户讲PPT,晚上就被三姑六婆按斤两估价。
茶水间的微波炉转着,暗流在奶茶香里涌动。
民法典明明说不准买卖婚姻,可老家愣是发明出“离娘钱”“改口费”二十多种花样,实实在在的想在结婚前捞一笔。
城里人在算年薪,县城人在算彩礼。
现在谈恋爱就像做项目——得看ROI(投资回报率),得做风险评估,还得在感情和算盘之间找平衡。
去伪存真
30岁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