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后,邓颖超何故追问某将军:为何不立即指出?

海天一 2025-02-11 21:17:43

1976年,对于整个新中国来说都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那一年的开头,伟大的周总理因病逝世。当时,这件事通过广播和报纸等各种形式,马上就传播开来,广大人民难以介绍这条噩耗,举国都陷入了一种哀痛之中。

周总理的遗愿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洒在曾经奋斗过的山山水水之中,周总理生前的时候就曾说过,人死了,还要占一块地盘,多不好。他的一生,从生到死,全部奉献给了脚下这片土地,这让人敬佩不已。

其实在1972年的时候,周总理的身体就开始每况愈下,那会专家会诊的一些结果,就连门口的卫士都不能察觉到,他们依然看着周总理没日没夜的伏在案前工作,每天只能保证几个小时的睡眠。

最初的医生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并且希望他能够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可是周总理全部拒绝了,那会又正好是中美建交和回到联合国的紧要关头,周总理担心万一身体被检查出来问题,毛主席让自己强制住院,结果耽误了国家大事。

就这样,周总理一直工作到了1974年。在他逝世以后,为了让人们刚好的悼念周总理,新华社发出了一组照片,其中有一张“总理”在地图上作标记的照片。

邓颖超专门打电话去:为何不指出?

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位新中国的重要人物,中将王尚荣。

他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了,在1931年的时候就加入了红军,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可是这位将军似乎跟其他将军不太一样,人家在前线率部冲锋陷阵,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当参谋的角色,决胜于千里之外,是他的一大特长。

1955年的时候,他就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在整个参谋界都是鲜有的例子。

他的很多点子,让毛主席都感到佩服,比如在1962年的时候,蒋部看到大陆正处于困难阶段,想着法子在东南沿海地区施加压力,在这个关头,王尚荣马上提议,提前做好准备。中央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马上开始了提前部署,最终使蒋部的阴谋无法得逞。

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放在当下绝对能参加“最强大脑”。而且,他还是毛主席心目当中的“活地图”,只要毛主席突然想到其他哪个国家的战争,就会找他来询问,他每次都能说出战争发生的状态和走向,并且分析的相当到位,连毛主席都对他赞不绝口。

因此,在1951年的时候,王尚荣正奉命前往军事学院学习,在此期间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当时的他正好拿着笔,在给地图做标记。

结果,后来这张照片出现在新华社刊登的“周总理生前照片”上,拍照片那一年的王尚荣的身份还是副总参谋长。在1976年,他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瞬间就愣住了,仔细想了想,这不就是自己曾经在军事学院拍下的那张照片吗?可能是工作人员搞错了。

王尚荣并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此事,就当没有发生一样。

结果,不久后,邓颖超专门给王尚荣去了一通电话,目的就是问这张照片的事情,因为身边有工作人员已经提醒邓颖超,这张照片好像是王尚荣,并不是周总理。新华社刊登的所有照片都是邓颖超亲自审核的,所以她对这件事也表现得非常愧疚。

当王尚荣表示,自己看过这张照片,并且也觉得这张照片就是自己的时候,邓颖超十分不好意思地问道:“那你为何不立即指出呀!”王尚荣回答说,当时大家的气氛都非常沉重,所有人都怀着悲伤的心情缅怀总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指出这个小错误。

于是,邓颖超连忙对王尚荣将军表达了歉意,说这张照片是她亲自审核的,但是照片上和总理太像了,所以弄混了,结果让这个大活人当了一回逝去的人。

王尚荣虽然觉得没什么,可还是有几个记者找上门来,希望王尚荣能够还原那张照片,可是事情已经过了二十年了,人肯定都发生了改变,想要重现当年那种场景,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后来,一些知情人士出面,大家都从不同方面佐证了这张照片就是王尚荣,事情才终于告一段落。

王尚荣的做法,值得赞扬

虽然当了一回“逝去之人”,但他并没有马上跳出来纠正,而是等着这件事情渐渐地水落石出。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十分清楚,周总理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分量。

在周总理身患癌症的时候,癌细胞会在全身慢慢扩散,身体也会越来越吃不消,可是就算到了这种情况,周总理依然不愿去医院,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战斗,足以见得他的意志力有多么顽强。

他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且用一生去践行儿时的承诺,他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国人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人民都非常敬爱这位总理,即使又过了接近50年的时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位伟人。

在他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是希望医生去照顾别的同志。

永远地闭上眼睛以后,邓颖超强忍着悲痛向大家公开了周总理的遗嘱。不保留骨灰,洒于江河大地;不搞特殊,不超过任何人;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当时大家听到这里,瞬间红了眼眶,堂堂一国之总理,竟然提出的都是如此寻常的小要求,怎能不令人感动。

毛主席不愿同自己奋斗一生的好战友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他同意了周总理的第一项请求,其余两项并未通过,因此追悼会照常召开。

一月的北京城,寒风入骨。可是从西长安街一直到八宝山,十几公里的路,被人民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群众全部满眼热泪,希望能看到总理最后一面,他们都已经从报纸和广播中得知了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他们要亲自送总理走完最后一程。

在这举国的悲痛中,王尚荣看到这张放错的照片,选择了默不作声。

因为他知道,邓颖超和周总理互相陪伴了半个多世纪,两人相互关爱,令人动容,他们各自奋斗在自己的事业中,虽然聚少离多,但是彼此有着非常多的挂念,在后来二人被公开的书信中,除了开头和结尾有着关心的话语,其余不少都是家国的大情怀。

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在邓颖超第二次怀孕的时候,本来能留下子嗣,结果当时政局变动,需要逃离广州,在路上又是舟车劳累,弄垮了邓颖超的身子,最后这个孩子并没有保住,周总理为了邓颖超的身体,坚决不让她生孩子了。

到了晚年,夫妇二人经常成双入对,用陪伴补偿着这些年的付出,一切话语都在不言之中,对于邓颖超来说,周总理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最后一次,邓颖超还是来晚了,当她们一行人火速赶到医院的时候,周总理已经走了,邓颖超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王尚荣根本不愿去打扰邓颖超,此时的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又在周总理去世的悲痛中,王尚荣是能够体谅得到的。

再加上当时,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总理逝去的伤痛中,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弄错了照片在他眼里都是一件小事,可是敬爱的总理永远离开我们了。

在追悼会上,毛主席在听完周总理的悼词以后,都少见地哭了起来,这位陪伴了自己几乎一生的老战友,再也不能够出现在自己身边了。

当时邓小平作为代表,用着浓郁的川普口音,朗读到“我们的总理”时,一度哽咽,这在邓小平历史上所有演讲中几乎都未曾出现过,参会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邓小平的情绪,纷纷留下了眼泪。

全党、全国都为失去了总理而难过,这个时候当王尚荣看到了自己的照片被登上新华社的报纸,也没有说什么,当时的气氛,他也不好意思当面指认出来,就算错了,今后用时间也会证明的。

此前,王尚荣也被人关了好几年了,在1974年才在毛主席的亲自批示下要求出席“八一”建军节,在那场招待会上,周总理用力和王尚荣握了握手,王尚荣马上开口问道:“总理,你身体还好吧?”

总理做了回答,说自己就是个小手术,不用担心,接着反过来问王尚荣。王尚荣马上以军人的语气回答了总理,这让总理非常满意,当周总理带着王尚荣和吕正操等人进入宴会厅时,掌声雷动,老同事们纷纷表达出了祝贺之情。

在那几年,王尚荣就一直担心着周总理的身体健康,自己刚刚复出不久,总理就去了,这也让王尚荣感到极度难过。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当时那张照片出现在了错误的时候,王尚荣才没有马上指正。

0 阅读:0
海天一

海天一

海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