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医学体系里,通常将面色苍白、体虚无力、精神不振等状况视作气血不足,以现代医学视角来看,此类情况多与新陈代谢效率低下、体内供血供氧量不充裕,以及长期亚健康带来的身体不适直接相关。
气血不足虽然不是什么重症疾病,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却不低,长期乏力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带来精神负担,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在感到气血亏损时,不少人会采取对应的调理手段,但要注意,这5个看似能够放松身心、缓和疲劳的行为,却可能成为加重气血散失的“罪魁祸首”,若您有类似习惯,还请尽早纠正。
1.过度饮食
常言道:“男人补血靠吃,女人补血靠睡。”合理的膳食补充的确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帮助身体完成细胞修复与组织更新,但食补不意味着胡吃海塞,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取脂质、碳水、蛋白成分,不仅不会修复身体,还会进一步加重胃肠道与肝脏的代谢负担,影响健康状况。
因此在补血时,只需适量增加红肉、动物内脏、生蚝等铁元素、锌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即可,且在进食后,还应多加运动锻炼,辅助身体吸收营养成分。
2.睡前运动
在入睡前做一套柔软操,既能够舒缓神经压力,也能帮助肌肉快速放松,加快入眠效率,是不错的运动选择。然而,睡前锻炼并非越强越好,在入眠前3小时内,不建议进行过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因为这会使得心脏搏动速率过高,神经兴奋性过强,还会抑制血清素、褪黑素等物质的分泌,降低睡眠质量。
因此,培养锻炼习惯固然重要,也要注意方式与度量。
3.睡前放松
不少人习惯在正式入睡前玩玩手机、刷刷短视频来辅助睡眠,但这种行为同样会影响整体睡眠质量。有研究表明,频繁刷手机、玩游戏会导致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且即便入眠后,也会增加快速眼动在睡眠周期中的占比,干涉人体的自修复进程。
而且睡前玩电子设备还可能引起视疲劳与晶状体变形,对青少年人群尤其不利。
4.饭后“躺平”
平躺能够给人带来松弛感,也能缓和下肢肌肉的紧绷状态,但要小心的是,在进食之后,食物糜还在食道中流动,此时直接躺平,可能会延迟其进入胃肠道的效率,还可能加大胃酸反流与胃胀气风险,继而影响营养吸收效率,加深人体的疲劳感。
一般建议,进食结束后应静坐15分钟以上,然后可以走一走、消消食。
5.吃饭时追剧
不论学生党还是上班族,午餐与晚餐时间都是难得的放松机会,不少人甚至出现没有视频就下不了饭的状况,然而在进食过程中,血液需要向胃部与肠道汇集,以加快消化吸收进程,若此时将精力分散到大脑,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与吸收不足状况。
而且在用餐过程中看视频,往往两头不讨好,既无法完全理解视频内容,还耽误吃饭,因而不建议培养此类习惯。
【本图文由“医者荣耀”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锦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