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蔡邕到底有多牛?

访风聊历史 2024-08-04 02:10:30

公元192年,大概就在董卓刚刚被刺杀之后不久,某一天,作为胜利者的王允,举办了一场宴会。

这场宴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安定人心,安抚高层士族。而作为诛杀董卓的大功臣,王允此时手握帝国的最高权力,本人也是志得意满。

然而就在酒过三巡之后,大家谈论起董卓的时候。王允却忽然发现,下面竟然有一个人,面露哀伤之色,似乎是在为董卓叹息。

这还得了?

见到这一幕,王允当即勃然大怒。对于此时的东汉高层来说,董卓就是逆贼,杀董卓就是政治正确。谁敢替董卓鸣不平,那就是在反对王允,企图替董卓复仇。

所以很快,王允一声令下,直接把这个替董卓叹息的人抓了起来,并且要将他直接处死。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王允下令之后,很多东汉高层的士族文人,却纷纷来找王允求情,希望王允能放了这个‘政治不正确’的人。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不是因为大家心向董卓,而是因为这个替董卓叹息的人,身份实在太特殊了。

这个人,名叫蔡邕!在东汉后期这个时代,几乎堪称天下最有名的顶尖学者!

然而即便是大家都来求情,王允依然不肯放人。所以最后,走投无路的蔡邕,就只能死在了监狱了,死的不明不白。

就这样,一代大儒蔡邕,最后死在了王允的手里。

对于蔡邕这个名字,后世很多人都很熟悉。因为蔡邕后来有一个女儿蔡文姬,她的故事实在是太有名了!以至于到了现代,很多游戏里面,都直接拿蔡文姬做了游戏人物。在《三国演义》当中,后来文姬归汉以及蔡文姬跪求曹操的事情,也是一段重要剧情。

但同时,大家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都会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知道蔡文姬是谁,也知道后来她的故事。但作为蔡文姬她爹,蔡邕到底是干嘛呢?为啥后世每次提到蔡文姬,都会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蔡邕之女’的称呼?如果这个蔡邕真的那么重要,为啥后来他的知名度不高呢?

这些问题,其实还真不复杂。

简单来说,蔡邕这个人,之所以在后世名气没那么大,主要是因为他缺乏代表作。或者说,他在世的时候,确实留下了不少作品,但这些作品后来普遍没留下来。不管是经学文稿,还是辞赋绘画,蔡邕都有涉猎。但遗憾的是,后来这些东西,都没能传下来。

没有代表作,这其实就是蔡邕本人名气偏低的根本原因。

但同时,这样的蔡邕,却又引领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安风骨’!整个魏晋时期的文化潮流,基本上就是蔡邕开启的。从三曹父子的诗歌,到建安年间的绘画,再到建安七子的文章,几乎全都受到了蔡邕的影响!

如果说,董卓是引爆东汉末年乱世的罪魁祸首,那么蔡邕这个人,则是引导了汉末文化领域的大爆发!

想要更好的理解,蔡邕在历史上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其实还得从蔡邕本人的经历说起。

蔡邕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们家从祖上开始,就一直都很有文化。不过据史书记载,蔡家人在做官方面,却似乎没有多少天赋。在蔡邕之前,前面几代蔡家祖先,基本上都只做到了县令这个级别的官,也没做出过什么太重要的事情。

不过,尽管蔡家的长辈,没给蔡邕留下太多家产,或者太高的爵位,但却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家风。在蔡家家风的影响之下,蔡邕从年少时开始,就特别孝顺勤奋,努力读书。

然后,等到蔡邕稍微长大一些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

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师胡广。

在东汉中后期的历史上,胡广是一个官做的特别大,但影响力却并不深远的人。简单来说,当年他在世的时候,正好赶上梁冀掌权。作为士族官员,胡广本应该和梁冀对抗,但他胆子比较小,根本没这个胆子。

但同时,也正是这种小心谨慎的性格,让胡广成了一个官场不倒翁。胡广这一生,几次起落,但最后却总能因为自己的才学和名声,再次被启用。而且最关键的是,生活在那么一个复杂的年代,胡广竟然奇迹般的渡过了所有政治波折。比如梁冀掌权、两次党锢之祸……这些超大的政治风波,胡广都有涉及,但最后却总能全身而退。

另外,这个堪称官场不倒翁一样的胡广,本人还特别能活。他一直活到了汉灵帝掌权,活了八十二岁之后,才寿终正寝。而他去世的时候,因为他的地位实在太高,汉灵帝更是破格给他举行了奢华的葬礼。堪称整个东汉以来,臣子葬礼的极致!

而对于蔡邕来说,能够被这样一个牛人看中,收为弟子,自然足以让他平步青云,一生无忧。不过,胡广的这些经历,其实还不是对蔡邕影响最大的。

蔡邕受到他老师影响最大的地方,在于他老师的博学!

据史书记载,胡广在世的时候,堪称通才。后来史书上对于胡广,更是给出了‘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的评价。

因为胡广的影响,蔡邕后来通读各种书籍,涉及了多个领域。诗赋、绘画、注经释文……所有在当时被视作文化人应该涉足的领域,蔡邕几乎都掺和了一遍。

而接下来,等到胡广病重去世,蔡邕很快又因为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新任士族领袖桥玄的认可。有了这么一位大佬,在头上罩着,蔡邕自然又可以安稳生活很长时间。

不过,不管是胡广还是桥玄,他们对蔡邕的定位都很明确。他们都很清楚,蔡邕做学问是一把好手,但做官能力却很有限。而对于这一点,蔡邕自己也很清楚。

再加上汉灵帝即位之后,十常侍把持朝政,贪赃枉法,肆意搞乱朝局。对于这些事情,蔡邕很看不惯,但又没有勇气去对抗。所以后来,在蔡邕漫长的人生当中,蔡邕就只能以一种逃避世俗的心态,埋头于钻研学问,不再去管世俗的那些事情。

头上有大佬罩着,本人又愿意集中精力钻研学问,再加上蔡邕本人天赋确实极高,几乎通读各个领域。而且最关键的是,蔡邕活跃的这个时代,距离当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已经过去六七十年,纸已经开始逐渐普及……

于是再之后,蔡邕在文化领域,就开始逐渐起飞了。

公元171年,在桥玄的提拔之下,蔡邕一路高升,随后进入洛阳南宫的东观,进行校对书籍的工作。

在东汉后期,东观是皇家收藏图书,修撰史书的地方。对于蔡邕来说,这里无疑是最适合他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

于是,接下来的几年里,蔡邕开始阅读大量书籍,同时开始接触史学领域,帮忙修撰东汉的史书。

到了这个时候,蔡邕距离一代大家的层次,已经越来越近了。

而几年之后,蔡邕很快又遇到了一个更大的机遇。

公元178年,汉灵帝为了打破传统的察举制上升通道,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一个叫做‘鸿都门学’的学校。这个学校,不教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教一些在当时主流文化界不太看重的‘诗词歌赋’或者‘绘画书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是第一所专科类学校。

而这所鸿都门学的出现,无疑给了蔡邕更大的舞台。要知道,蔡邕本来就是一个全才,而且最擅长各种艺术类的东西。所以,鸿都门学开办之后,这所学校里面的很多仁爱,其实都深受蔡邕的影响。

不过有意思的是,蔡邕本人对这所学校,反倒是持反对态度。他觉得学校就应该学四书五经,教授这些艺术类的内容,反倒是有点不务正业。

当然,蔡邕本人的态度,并不影响他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到了这个时候,蔡邕已经46岁了。在很多艺术领域,比如书法、篆刻、绘画等领域,蔡邕都是当世大家。同时代那些搞艺术的人,根本就绕不过蔡邕。

而再后来,又过了几年之后,潜心搞学问的蔡邕,很快又搞出了一件大事。

大概在鸿都门学开设几年之前,以蔡邕为首的一些大儒,发现宫里收藏的儒家经典,有被人涂抹的痕迹。于是,当时很多大儒联名上奏,请求要重新修订这些儒家典籍。

而对于蔡邕等人的自告奋勇,汉灵帝也没犹豫,直接就批准了。所以在这几年里,蔡邕一直在做各种考证工作,重新修订儒家典籍。而最后,到了公元183年,由蔡邕等人修订的几本儒家典籍,终于新鲜出炉。随后被篆刻在石碑上,树立在东汉太学门前。

这些石碑上的经文,后来被称作‘熹平石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熹平石经的重要性,其实是超乎想象的。简单来说,从东汉末年一直到隋唐时期,后世大多数读书人,学的都是蔡邕修订之后的教科书。而且,这种将经文篆刻在石碑上的方法,不但引导了汉末篆刻艺术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雕版印刷技术的成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世大多数的儒家读书人,在评论蔡邕的时候,都应该管人家叫一声老师。因为你读的教科书,就是人家修订的。

熹平石经的完成,对于蔡邕而言,几乎相当于是他的一生的顶点。因为再之后,随着蔡邕反对鸿都门学,反对宦官集团。而且蔡邕的叔叔,还得罪了十常侍之一的程璜。于是后来,蔡邕一家就被宦官集团陷害,全家流放。

这里多说一句,对于同时代其他人来说,遇上汉灵帝这么一个皇帝,无疑是他们人生最大的不幸。但对于蔡邕来说,遇上汉灵帝,应该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幸运。

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汉灵帝,其实很像后来的宋徽宗。做皇帝确实很昏庸,但搞艺术确实是一把好手。汉灵帝本人,就特别擅长做赋。

而对于同样搞艺术的蔡邕,汉灵帝其实也一直都很看重。只不过汉灵帝也知道,蔡邕只适合搞艺术,不适合搞政治,所以一直没太重用他,而是让他专心钻研学问。

而且后来,蔡邕被宦官集团陷害,本来都已经判了当街斩首。但结果,在汉灵帝的庇护下,却硬是改成了流放,流放到了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一带。更有意思的是,仅仅被流放九个月之后,蔡邕就遇到了大赦

而这次大赦之后,因为朝中的政治斗争,越来越厉害,蔡邕也不愿意再回去掺和。再加上他性格执拗,得罪了几个掌权的宦官,回去也是受罪。所以在这次被赦免之后,蔡邕直接远遁吴地,此后一口气在扬州待了十二年!

在后世很多小说家的口中,蔡邕的这番遭遇,无疑是明珠投暗,遇人不淑。还有很多人说,以蔡邕的才华,要是遇上一代明主,估计说不定也能位列三公。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捋一下蔡邕的人生经历,多了解一下蔡邕的性格,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如果换做其他不懂艺术、纯粹只懂政治的皇帝,估计之前的那一劫,蔡邕早就被直接砍了!

另外,远遁吴地这十二年,对于蔡邕而言,也是一件幸事。除了躲开了后来的政治斗争之外,扬州自古人杰地灵,文化传承井然有序。在吴地生活的十二年里,蔡邕还找到了不少前人写下的孤本和残篇,为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说当年王充写的《论衡》,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无神论著作,之前都已经近乎失传了。直到这个时候,被蔡邕发现,然后才流传了下来。

除此之外,到了吴地之外,因为蔡邕老家不在当地,所以为了生活,他就和泰山羊家有了一些来往,并且从羊家这边,得到了很多资助。

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羊家有一个年轻人,媳妇早逝。之后蔡邕还直接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这个羊家的年轻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个年轻人早逝的前妻,是那位名士孔融的女儿!而蔡邕的女儿嫁过去给人家续弦之后,又给人家生了两子一女。其中的那个小儿子,就是后来‘遗策灭吴’的羊祜!

所以,蔡邕远遁吴地这十多年,无意之间,其实还结束了后来三国时代。

就这样,在吴地远遁十多年之后,蔡邕的好日子终于结束了。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随后董卓入主了洛阳。

而接下来,董卓为了表达自己对士族的好意,直接强行下令,征召蔡邕入京。原本蔡邕想要拒绝,但是因为他名气实在太大,董卓根本不愿放过他。后来,董卓更是以杀蔡家三族为由,强行逼迫蔡邕回京。

因为家族的牵绊,最终,蔡邕只能选择,返回了京城。

结果这个选择,直接让他的晚年,再也无法平稳落地了。

不过,到了京城之后,董卓对蔡邕其实还真的很不错。很快,在董卓的提拔之下,蔡邕从一个在野之人,三天之内遍历三台,而后很快升任侍中。几个月之后,蔡邕更是被任命为左中郎将,而后直接被封侯!

这一连串的变故,让蔡邕自己都懵了。

如果按照东汉正常的爵位制度,哪怕蔡邕混到了三公级别,其实依然未必能封侯。因为按照汉朝的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军功是不可以封侯的!哪怕是到了东汉后期,想要封侯,至少也得参与了拥立皇帝,才有可能一步登天。

所以,如果我们带入蔡邕的视角,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董卓。

对于其他人来说,董卓确实是混世魔王,无恶不作。但是对于蔡邕来说,这可能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恩主!在董卓之前,从来没有人愿意这么重用他。

所以,现在我们回头来想想,是不是就能理解,为啥当时蔡邕会为董卓而哭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

那么,当时的董卓,为啥要如此重用蔡邕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首先,当时董卓自身尚未稳固,他也很希望得到士族的支持。而蔡邕的名气,确实也足够大。重用蔡邕,确实可以起到一个模范作用。

其次,董卓作为一个行伍出身的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在董卓的眼里,那些高深的注经释文内容,他其实根本看不懂。反倒是蔡邕这种全才,堪称样样精通,在董卓眼里就显得很厉害。

所以后来,当蔡邕被提拔起来之后,董卓也不光是把他当成了一个花瓶,同时也确实当成了自己最信任的谋士。很多大事在决策之前,董卓都会询问蔡邕的意见。

当然,以董卓的性格,最后也就只是听听而已,不可能真的执行。

对此,蔡邕其实也很清楚。他虽然感激董卓的提拔,但却也知道董卓的倒行逆施。所以,哪怕董卓对他委以重任,他依然多次想过要逃跑。但遗憾的是,因为蔡邕名气太大,认识他的人太多,最后他反倒是没能逃走。

就这样,蔡邕最后等到了董卓被杀,王允掌权。

尽管之前的蔡邕,一直对董卓面服心不服,本人也一直想要逃走。但在他人看来,蔡邕就是董卓麾下最重要的谋士。毕竟之前的那些提拔,可是所有人都见到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一天,当蔡邕为董卓流泪的时候,王允才会直接下令,将其关入大牢处死。王允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在当时的局面下,他必须确保董卓的死,就是政治正确。

任何同情董卓的人,都必须得被打成反动派。要不然的话,之前的刺杀就没有了法理依据。

所以,蔡邕之死,确实也怨不得王允。不管换做是谁,坐到王允的位置上,估计都得杀蔡邕。真要追究的话,估计也就只能怨蔡邕本人,怨他自己没能控制好眼泪,本人不懂政治了。

这就是蔡邕的一生。

从蔡邕的个人经历当中,我们能看出来:蔡邕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代表作。而他的个人经历,在东汉末年的乱世当中,也算不上特别精彩。至少和同时代的那些枭雄相比,蔡邕的人生,完全没有到决定历史走向的程度。

这大概就是后来蔡邕知名度不高的根本原因。

但同时,就是这样的蔡邕,作为一个通才,却偏偏对接下来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化潮流,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在诗歌方面,蔡邕早年和曹操交好,两人曾经是忘年交。所以,蔡邕在诗歌领域的成绩,直接影响了曹操的创作。而曹操的诗歌,后来又直接影响了曹丕和曹植,并且影响了接下来整个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形式。

而在散文和辞赋领域,情况也差不多。之前蔡邕掌权的时候,曾经提拔过多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后来建安七子当中近一半的人,早年都曾经受过蔡邕的提拔和扶持。而蔡邕的作文风格,无疑也深刻影响了他们。

在书法领域,蔡邕更是集前人之所长,尤其擅长隶书,并且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飞白书’。而蔡邕的书法风格,接下来更是影响极大。后来,蔡邕的书法传给了蔡文姬,蔡文姬教给了钟繇。然后钟繇一拍脑门,灵光一闪,就此创造出了‘楷书’这种字体。

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依然还是这种正楷字体。

至于说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的影响,那就更是无法估量。包括王羲之在内的很多后世书法大家,在书法一道上,都曾经深受蔡邕的影响。

而在绘画一道上,蔡邕同样造诣极高。后来三国时期比较有名的画家,比如桓范、杨修、曹髦等人,都深受蔡邕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后来更是一直持续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比如后来的顾恺之,就曾经受到过这种影响。

不过遗憾的是,因为保存不易,再加上身处乱世,后来蔡邕的画作,一幅都没能保存下来。

如果蔡邕的画能保存下来,传到今天的话,估计肯定能成为很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而除了这些艺术领域的造诣之外,在当时正统的经学领域,蔡邕又修订了熹平石经。自此之后,整个魏晋南北朝的读书人,但凡上学读书,手里拿的课本,基本都是蔡邕修订的产物。这个影响力,简直就大的没边了。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蔡邕。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文化,从诗歌到文章辞赋,再到书画篆刻,究其源头,基本上都能追到蔡邕这里。所以在后世的史书上,大家对蔡邕的评价,也就比较简单直接了。

他是因为汉朝文化到魏晋文化过渡期间,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也正是因为蔡邕实在太牛,所以后来,哪怕他闺女蔡文姬,只是继承了他的一部分衣钵,依然能被称作‘当世大家’的缘故。

至于说为啥蔡文姬在后世的名气,要比蔡邕更大,这恐怕就得算在曹操身上了。

毕竟,后来曹操和蔡文姬的那些故事,直接写进了《三国演义》。而且在网络时代,曹老板和蔡文姬之间,更是有着某种不可言喻的感情。所以在后世乃至现代,蔡文姬的名气,反倒是比她爹蔡邕更大了。

0 阅读:37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