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
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
看到苏轼《楼观》中的青牛,即使不查资料,也晓得大概与李耳相关。
确实,此观原名草楼观,乃尹喜在此结草为观,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有圣哲将过函谷关。果然见到了骑牛而来的老子,遂请他留下《道德经》五千言。此观也成为道教楼观派的祖庭。
唐朝皇室自称老子后裔,且楼观观主岐晖曾资助起兵的李渊,因此唐朝建立之后,楼观也没少得赏赐,升楼观为宗圣宫。到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又赐名兴国观。十年后,加为顺天兴国观。
(楼观 图源网络)
苏轼等人来游,已是近八十年后,此时大概楼观过了最为兴盛的时期,道士们已经更加注重清修而不管世外的那些恩恩怨怨。
景点的主人们,并不愿意受到侵扰。但楼观历史悠久,太过出名,简直是必游之所,不来看看等白来一趟盩厔。
于是这就很矛盾了,游人要来,主人嫌弃。喝水的人太多,不但把人家清冽的井水搅浑,更是你呼我叫打扰了人家的修行。
很多小景点的居民读到这句诗,或许会心有戚戚。
不少地方把旅游当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历史的地方自然要上马项目,没历史的地方生造历史也要上马。一座小山加几十棵各种花树,就敢说风景优美。搞丘田栽点水稻随便孩子们扯,就成了研学基地……
投入巨资,一阵热闹,开始还有点人来,确实能赚点小钱,待到不久之后,却日见人烟寥落,甚至连维护费都保不齐……
看似与道士们面临的情形完全相反,但本质却是一样,也即:
其实我们现在真不希望你们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