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时候,王震将军去看望病榻上的聂荣臻元帅,却没想到因此惹得老帅不高兴,他自己也挨了一顿批评。究竟是什么事会让聂帅如此生气呢?
说起来事情并不大,聂帅只是不满意王震的秘书竟然是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但聂帅不知道的是,这位年轻人其实不止是一名高材生,他的来历更让人惊讶。
功勋老将缘何被批王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了,他在新中国将帅的队伍中可以说是鼎鼎大名。
让王震出名的不仅是他的军事才能,事实上他也被誉为是“最懂农业的百战将军”,曾创造过南泥湾奇迹,也曾带领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在新疆和东北的土地上抛洒汗水,写就一个又一个佳话。
就拿南泥湾来说吧,当年为了打破国民党对延安的经济封锁,王震将军带着部队来到南泥湾进行军垦,他带领的359旅一共开辟了三十多个农场,把大片的荒地变成了良田,让边区群众和战士都能吃饱饭。
毛主席在得知王震的成绩后就称赞说:“王震同志有创造精神,他带领的359旅也是延安发展经济的前锋!”
这不是毛主席第一次夸奖王震将军,当然也不是唯一一次。抗战末期,王震带着南下支队进入湘鄂赣根据地,但遭到了国民党的围攻以至于损失惨重。
危急时刻,王震带着南下支队的残部尝试北归,他们辗转八省走了两万里,几乎是完成了第二次长征。因而毛主席在见到王震后激动地表示:“要是换个人,可能队伍就带不回来了。”
后面的日子里,王震先是保卫陕北,后来随从彭老总出征西北,直至占领新疆,他也被任命为新疆分局书记、军区代司令和政委,全权管理新疆事务。
为了稳固和发展新疆,王震又在1954年创建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开展军垦事业。
尽管一年后他就被调到黑龙江开发北大荒去了,但生产建设兵团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乃至于到今天仍然是新疆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样一位“多面手”,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自然是党和国家的财富。纵然王震也在十年动荡中受到冲击,但他始终得到毛主席的保护而未受大的影响。
到1975年,王震还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迎来他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也就是在此时,王震带着秘书去看望聂帅,却没想到因此会受到批评。
在医院里,两位前辈起初还在热切聊天,聂帅突然注意到了王震背后站着的青年人,他于是就问:“这个小同志是谁啊?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呢?”
王震于是就介绍说:“看我这脑子,光顾着跟老首长聊天,忘记介绍我们的高材生了。这位小同志叫伍绍祖,年轻人了不起,还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呢。”
然而,聂帅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他随后以严肃的口吻说:“你怎么找了个研究生当秘书?秘书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
王震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随即向老首长认错。回去之后,王震就准备重新调整伍绍祖的工作。恰逢张爱萍将军调到了国防科工委,他于是就把伍绍祖介绍了过去,这件事也就翻篇了。
不过,聂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其实还埋有一个彩蛋,即伍绍祖不仅是高材生,他的身上同时有着很深的红色渊源。
热血昂扬的一家人在伍绍祖的家中,珍藏着这样一组照片,三张照片分别是他们祖孙三代与别人的合影,而他们合影的对象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毛主席。
祖孙三代人都跟毛主席合过影,这就揭示了一个了不得的事情,他们家和毛主席大有渊源。
伍绍祖的爷爷叫伍如春,当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也就和毛主席是同学,并且他还是毛主席的学长。
尽管伍如春身型高大、体态魁梧,人称“伍大力士”,但这个人却十分勤学好问,因而对见识不凡的毛主席十分欣赏,两人于是成为挚友。
和毛主席不同,伍如春并没有参加革命,而是回耒阳老家当了一名教师。但在1919年的同窗聚会上,伍如春知道了毛主席做的事情后大为惊叹,不仅和毛主席合影留念,还表态以后要送自己儿子参加革命。
伍如春并没有食言,他后来果真把自己大儿子送去参加共产党,只可惜其不幸牺牲在了马日事变中。
对于儿子的死,伍如春固然悲痛,但还是坚持让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伍云甫也参加革命,而这个伍云甫就是伍绍祖的父亲。
其实伍云甫参加革命也不全是听从父亲的安排,他自己本身就愿意从事革命事业,并且他本人也和毛主席有渊源。
那是1920年的时候,毛主席到湖南第三师范做演讲,而就读于该校的伍云甫因此认识了毛主席。
尽管和父亲一样,伍云甫在毕业后也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但他的心早就被革命的狂潮给卷走了。
于是在1928年的湘南起义爆发后,伍云甫就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加了游击队,并参与了进攻耒阳县城的行动。
通过此次参军作战,伍云甫结识了朱德,他还把自己的姐姐伍若兰介绍给了朱老总,成就了一段红色姻缘。只可惜,伍若兰在1929年就牺牲了。
伍云甫倒是在革命路上走得很远,他在1937年由毛主席亲自点将,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担任处长。正是在来到西安两年后,伍云甫的妻子熊天荆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伍绍祖。
抗战期间的西安虽然不是前线,但也经常遭到日本鬼子的轰炸。有一天,熊天荆正在家中陪着儿子一起休息,突然之间炸弹就落在了他们家附近。
伍绍祖也被爆炸的震动从婴儿床上掀了下来。这可吓坏了熊天荆,她赶忙过去查看,却意外发现伍绍祖不仅啥事都没有,睡得还很香。
之后不久,因为伍云甫的工作调动,他们一家都跟着回到了延安。
而毛主席为了对同志们表示感谢,就和从西安回来的工作人员照了一张合影,只有十个月大的伍绍祖也在妈妈的怀抱下参与其中,从而留下了一张与毛主席的珍贵合照。
后面的日子里,伍绍祖一直生活在延安,他的小学时光正是在窑洞中度过的。
1947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毛主席带着中央机关从延安撤离,只有八岁的伍绍祖也背着行囊和小伙伴们一起踏上了行军路。
据伍绍祖回忆,那时候大部队面临的挑战很严峻,不仅有追兵的堵截,还要忍饥挨饿。而因为一直吃不饱肚子,几个半大孩子就被饿的肚子咕咕叫,恨不得趴地上去啃草。
行军途中,伍绍祖和伙伴们路过一个已经走空了的村子,大家就一起去找吃的,结果半天只找到一些辣椒面。因为实在太饿了,他们就将辣椒面兑水喝了下去,可还是被辣得直吸溜。
得亏是在下一个村子遇到了人家,农户看到这些孩子饿得不成样子了,就把自家珍藏的白面拿出来做擀面给他们吃,那一碗面大概是一路上他们吃过最香的东西了,大伙吃的直打嗝。
好不容易熬过了转战陕北的艰辛,中国革命也终于迎来了转折。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尤其是北平被解放后,中央机关就要向大城市进发了,伍绍祖的人生轨迹就此也被改变。
当核人才开始跨界1949年的年初,伍绍祖跟着父母一起进了北平城,他们随中央机关一起落脚中南海。而当年的中南海其实是很破败的,不仅建筑大都年久失修,院落里也满是杂草。
入住之后,毛主席就带着大家伙一起搞卫生,给这个地方来了个彻头彻尾的大扫除。一切都收拾好了,各个单位才开始布置,家属们也都相继入住到大院之中。
大院时代的伍绍祖有着快乐的童年,可以和玩伴们在花园、池塘尽情玩耍,或是抓鱼、或是掏鸟窝、或是游泳,有说不完的趣事。
而要说什么是伍绍祖最难忘的童年回忆,那莫过于和毛主席相处的日子了。毛主席喜欢游泳,他住的地方也在泳池附近,一帮小孩于是也常常造访他的住处,陪着他一起游泳嬉闹。
有时候毛主席不在,警卫员就不让小孩们到泳池玩,大家伙就和警卫员在泳池玩捉迷藏。
直到毛主席来了,他老人家就会让警卫员撤走,然后招呼孩子们出来和他一起玩。这对于伍绍祖来说是童年趣事,但对毛主席又何尝不是生活的调剂。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毛主席仍然和伍绍祖的爷爷伍如春有来往。
建国以后,伍如春曾经给毛主席去过一封信,信中说:“我如今没有工作,老来又百病繁多,只能仰仗儿子每月寄来的五十万元(旧币,折合过来相当于后来的五十元),但苦于不敷支用,希望主席能帮助一二。”
毛主席在收到信后也很感慨,他深知伍云甫虽然也是高级干部,但每月的工资也就那么点,五十元恐怕也是省吃俭用才挤出来的。
而伍如春不仅是自己的老友,还是两位烈士的父亲,自己应该加以关怀。于是毛主席很快就作出回复,并附赠了三百万元(即三百元)过去,聊作救急之用。
伍如春对此十分感激,所以后面还找机会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并带了一些家乡的柑橘作为见面礼。
说回伍绍祖,1957年的夏天,已然十八岁的他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伍绍祖就来到了清华大学读书,而他选择了当时最紧要的核物理专业攻读。
本科阶段的学习完成后,伍绍祖继续攻读了研究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伍绍祖以后也将是为祖国核长城而奉献青春的高端人才。
但研究生一年级的伍绍祖突然选择中断学业,然后接受团中央的安排到国际联络部组织科工作。
1971年,周总理安排复出后的王震来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王震就提出为自己安排一个年轻而机敏的秘书。
当时团中央推荐了好些个人,但王震偏偏看中了伍绍祖,后者于是就来到了王震将军的身边工作,这才有了我们开篇提到的事情。
伍绍祖担任秘书一共有三年多的时间,期间王震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他只觉得这个年轻人性格勤奋、做事认真,却没做更多的考虑。
但这导致他受到聂帅的批评,毕竟让一个核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当秘书,确实有些屈才了。
王震也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轻率,随后就把伍绍祖推荐给了张爱萍将军,但他同时对张将军强调:“不要给大官做,要让年轻人从基层开始磨炼。”
张爱萍将军在接手伍绍祖以后也很高兴,当年十月他们就一起去了马兰试验场,让其参观核试验的全过程。
要说伍绍祖也不愧是高材生,他真就从参观中悟出了一些新东西,并给张爱萍将军写了一篇关于“核能转民用”的报告。
张爱萍对这篇报告十分重视,对其批示说:“在保证军用的前提下,把重点转向民用”,从此中国的核工业就多了一个口号——“保军转民”。
因为能力出众,伍绍祖后来的仕途也十分顺利,八十年代他就已经是国防科工委的政委和党委书记了,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伍绍祖被授衔为少将的1988年,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因为中组部的副部长刘泽彭打电话告知他:“组织上决定让你去国家体委当主任。”
从核工业跨界到体育,这个跨度未免太大了,以至于伍绍祖都怀疑电话是不是打错了。但显然没有打错,他也只有接受安排走马上任。
就上任后的成绩来说,伍绍祖这个体委主任当得也还称职,中国成功举办了1990年的亚运会,并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成绩,还差点拿下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但就在伍绍祖筹备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中组部再次调他到中直机关工委工作,此后的他继续为国家的事业奉献了八年的精力。到2012年,七十三岁的伍绍祖在北京离世....他的遗言是:“把骨灰埋在一棵树下”。
结语不愧是聂帅,其一心为公的风范让人敬佩。在他一句话的影响下,伍绍祖又被送回到该他存在的位置,并开始发光发热。
作为革命者的后代,伍绍祖的父辈曾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贡献,如今他自己也在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这本身就值得人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