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投展赛,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四海易文字 2024-05-07 13:05:35

十三届国展已经落下了帷幕,书坛中的“模特事件”,“评委原来是枪手”等事件,那些都是人情世故,不是今天所讨论的主题。

作为平民百姓,自己都没活明白,别人的事情更判断不了是非曲直,对一个写字投稿的人来讲,一次国展一次总结,特别是四年一次的届展大考,落幕时总结,正如德国作家海涅所述:“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这次十三届国展,拿1000个名额来讲,54%的是中书协会员,46%的是非中书协会员,可以看出“有证”和“没证”的基本上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评审的作品是靠质量说话。结果公示以后,有很多书友主动同笔者联系,说自己落选了。1000个人有1000种理由,所有的理由归类来讲就是一句话:“不讲究,去将就”,虽然只是六个字,但概括了大数人的心声。

之一:机械的去照抄别人的格式

一件作品的重中之重就是章法,章法中的出彩部分尤其重要,这是印象分的第一来源。无论是哪种书体,章法构图决定了一件作品的质量,绝大多数书友都是照抄别人的章法,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像曹宝麟教授所讲:“笔法生字法,字法生章法,章法的完备是整个笔墨体系的构成”。单单借鉴别人的章法,外表的行头同内在的气质分离开来,戴着眼镜,开着奔驰,身边站着个女秘书,那个人不一定是老板………最重要的是外在的形象,内在的气质,合二为一才能构成一个整体。

章法设计,包含了正文和落款,纸张的选择,印章的位置,字径的大小等综合因素,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比现实创作还要困难,有国展评委把章法构成说成“作战地图”,这个地图因人而异,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回想自己整个章法合不合理,花了多少脑筋,是临摹还是借鉴。90%的书友知道构思的重要性,自己又花了多少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呢?这个只有自己知道了!

之二:对待作品的态度,不讲究,去将就

作品有小瑕疵,觉得不满意,要修改,要重写,觉得好麻烦,这是投稿者的通病。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特别是中小字作品,文字审核就要几天,重复的字想差异化,通假字异体字混用,碑帖上的错字不经过转换直接用,审核不彻底的原因就是怕麻烦。

一件作品打格子就要半天,写了三稿,明知道还有小问题,挑一件略微好一点的就邮寄了。行草书创作,作品中的空间和笔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磨合,起承转合有一丝不满意就很容易被评委“抓到”,评审的制度是减分制,三法中不能有问题,有问题就会被拿下,这里不考虑神采,不考虑精彩度,就考虑作品有没有问题,就算是很精彩的作品,有“伤”的话,评委也不敢留下,留下了就会产生争论,有争议的作品就有后遗症。如今网络时代,网民的眼睛都很尖的,再小的问题都会放大。对于这种情况,有“伤”的优秀作品,应该重新书写。评委这一关是先挑对的先,再挑好的。有书友知道这个游戏规则,但怕麻烦去重写,麻烦就来了!

入展有入展的理由,淘汰有淘汰的道理,总之,对待小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投稿的结果,不讲究、去将就是每个落选者的主要问题。笔者是这么认为,各位书友,您觉得呢?

1 阅读:234

四海易文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