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国展刻字专项有33人入选,这33人之中是由十二届刻字展223件作品中选拔出来的。作品入选一次届展就拥有加入中书协资格;作品入选单项展2次,便拥有加入中书协资格。 对于刻字展来讲,12届刻字展总共收到稿件2166件,有223人入展,这223人拥有一次入选中书协的机会。
十二届刻字展入展率为10%,是6个单项中(真、草、隶、篆、行、篆刻)入展机率最高的。据历届数据统计,这6个单项正常入展率在1.8%至之3.2%之间,100个高手之中,只有两三个人才有机会,相比刻字而言,刻字入转的概率还是要高很多。
这么高的入展机率,一是中书协在大量的扶持,二是刻字艺术得到了广大书友们的认可,有大部分书友抱着投展和自我收藏的心态去创作刻字作品,作品出彩可以投稿;也可以作为装饰挂在书房;另装裱成艺术礼品交流、收藏、变现,一举三得。这种复合型的艺术品,这些年迅速得到了发展,江西景德镇有刻瓷的传统,这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另传统强省份江苏、浙江、山东、广西、陕西排在前列,占据了半壁江山。黑龙江、广东、福建、河北、山西、河南、安徽、吉林水平非常接近,有6至7件作品入选,只能算第二梯队了…………
刻字入展率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入展率高也是有前提的,并不是每个书友都具备这个条件来创作这类的作品。对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的要求,刻字作品涉及的艺术元素比较多:首先书法要过硬,其次就是刀法要过关,另外对色彩要很敏感。刻字包含书法、刀法、色彩三大技巧,其中,刀法和色彩是书法之外的两门艺术,自学成才可能性为零,没有老师带,没有见过书刻的过程,很难入门。有美术基础和篆刻基础的就占有一定了优势,上手就快了。
另有三个问题,必须不藏私的讲出来:一是有一定的成本,国展作品上限通常是一米乘一米,就算是60×80的板材通常在500块钱左右,初学者最少也要买几块练手,板材就等于书法的纸张,练得越勤,消耗就大。第二个就是刻字时有一定的噪音,特别是刻大字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响声,如果住在小区的高层,有可能会出现扰民情况。金属的钢刀在锤子的敲打下,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伤到了手脚。工具的使用安全,一定要知道用刀的次序和摆刀的次序,安全还是放在第一位。所以集中创作,有专业老师指导,既安全又没有噪音的担忧………
中国书协主办的刻字单项展,已经主办到十二届了。从第十届开始,刻字的展风有了巨大的改变,笔墨当随时代,刻字展也要顺应潮流,这届的刻字展表现更为明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之一:“少字数”和“小块面”渐渐退出了舞台
九届以前,刻字作品通常在四至六字之间,以大字的形式来呈现,板材通常在30x60和40×80之间,从近两届来看,从字数和规格上来讲,逐渐追求展厅效果,中书协在征稿启事明确提出欢迎多字数作品投稿。十一届十二届,极少看到少字数作品,未来的趋势向“高大上”发展。
之二:追求展厅效果,难度系数逐渐在攀升
从近两届刻字展来看,逐渐向“顶格”的规格发展,刻字的规格是一米乘一米,这两届入展的作品逐渐向大规格靠拢,80x100的、60×100的,逐渐在增多,这种竞争同书法展览极为相似,小尺寸和大尺寸在同一展厅进行竞技的话,大尺寸肯定占优势,气势和表现力会更胜一筹。反过来也加大了书友的经济投入。
巨制作品的“上演”,需要文字和画面的支撑,所以这届国展,有几件作品已经刻到了近千字,三五百字的作品已经很常见了。懂篆刻的书友都知道,一个印章3至4个字,从查字刻字到修改,一天也刻不了几方。然而现在的刻字作品,准备一件作品,少则一个星期,多则数月。
本是这个原因,刻字作品面试就是极大的一个问题,所以这次刻字展面试延长两小时,搞得评审和学员都很被动。几个月刻制的一件作品要在几个小时之内进行考核,有六个人被淘汰,真实实力的原作者,由于时间统筹及局部翻刻选择出现了问题,大部分都是“初次结婚”没有经验的选手,一是主办方给的时间不够,二是“工程量”太大,无法完成复刻,手忙脚乱,自然会出现问题………看来面试也要经过培训。
之三:刻字难在“立意”
书法作品讲究章法设计,刻字作品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笔法、刀法、色彩、设计,设计重要性占一半的分数,这两届刻字国展,在异形材上,板材组合上,逐渐向“复杂性”靠拢,为了吸引评委的眼光,追求“高大上”的立体效果,一届比一届复杂,堪称大制作。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木刻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小编认为,优秀的设计形式是入展的法宝,现在是如此,相信未来也是这样………还有还有,下次再分享!
拙作之一:
拙作之二:
最后两件作品是四海易术的拙作,截稿期间去了法国呆了20天,没有参加这次投展,错过了投稿也避免了淘汰,对照这些优秀作品,拙作显然是“炮灰”,应该第一关就扫地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