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真的长着一张“鞋拔子”脸吗?透过古画看明代的真实社会

微格尔 2024-02-13 07:09:17

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马上会想起他那幅流传甚广、有着“鞋拔子”脸的画像?这似乎已经是人们对朱元璋的一种刻板印象。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真的有人会长成这种样子吗?朱元璋也许还有着另外一张面孔,另外一种形象?

这幅有着“鞋拔子”脸的画像被研究者称为“异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保存有十幅之多。

同时,还保存有两张朱元璋的官方“标志像”——“御容”,是一名样貌正常、器宇轩昂的中年男子的全身坐像。而这更符合真实中的人类和一名帝王的长相。

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鞋拔子”脸画像是谁画的?为什么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和他的子孙会让这么丑的画像在民间广泛流传,也没有去制止和销毁?这让我感到很好奇,也很值得琢磨。

其实,“鞋拔子”脸画像并非是对朱元璋的丑化,相反地,是在神化朱元璋。对图像的解读,我们需要代入到当时的时代去寻找线索进行理解。

我们都知道,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有一些神神叨叨的传说进行神化,以显示他们“天命神授”的身份。朱元璋也是如此,在《明史》里就有描绘朱元璋出生时的神奇情形。

在古代,还很流行一种“相术”,就是通过相貌、相骨来评判一个人的身份和命运。对于皇帝的样貌也会有一些特别而夸张的描写,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世外高人都是“骨骼清奇”的“练武奇才”,那么这些皇帝自然也是样貌清奇的“真龙天子”了。

朱元璋的“鞋拔子”脸画像其实是当时一个新的龙型造型——“猪龙”的人相图像化的表现,甚至他脸上的黑斑也被认为是龙鳞蜕变的痕迹。很明显,这些都是为了神化朱元璋的“真龙天子”身份。

除了朱元璋的画像,在明代曾经出现不少大画家,创作了许多知名画作。对于这些已经历史久远的图像,我们可以当做一种艺术来观赏,但同时,它们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百上千年前的古代社会某些方面的真实景象和现象。

《另一张面孔:图像中的明代社会》一书从朱元璋的画像切入,分析解读图画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让我们重新理解画像的含义。并从明代的多位知名画家和作品入手,从创作背景和画面细节中寻找线索,结合明代社会的经济、民众、交通出行、娱乐等历史状况进行解读,展现出一幅具象化的明代社会生活图景,以一种新的角度来观察明代社会历史的另一面。

在没有相机和手机的古代,图画就是当时的“照片”和“视频”。从这些明代画家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明朝时期的民众处于一种怎样的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之中,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从明代苏州画师周臣的《流民图》中,我们可以探讨明代真正的流民群体的表现,以及明朝实施的社会救济制度和户籍制度。原来明代在各州、县府都设有救济流民和残疾人的养济院,但仍有一些人宁愿流落街头做乞丐而不愿干活,这也被许多文人所鄙夷。

原本有三十二帧之多的《钱穀纪行图》,逐渐发展到八十四帧图册,也被称为《水程图》,描画了明代运河官道的沿途景物风光,成为我们研究明代民众的旅行活动和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历史图像。

明代的戏曲艺术进入繁荣期,是老百姓日常主要的娱乐。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汉宫春晓图》和佚名画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局部画面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乡村、都城街市还是宫廷里,都搭建有戏台进行演出,戏台下挤满了围观群众。

从这些图像中,我们看到了明朝历史的另一面,也许是直观真实的,但也夹杂着创作者的个体意识和立场。我们每个人如何进行理解,也会有各自的主观想法。但无论真假对错,这都是一种观察和解读历史的多样化角度。

0 阅读:3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