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的挫折越多,孩子就越强大?不一定,挫折教育的精髓是这2点

墨仔妈妈育儿 2022-06-22 10:38:34

挫折教育,不能只给挫折,不给教育,再说,现在的孩子要面对的挫折已经够多的了,何须再加?-------墨仔妈妈

这是两个和“挫折教育”有关的真实故事,看完,你或许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我婆婆家的小区里,一个10岁的小男孩跳楼身亡了。

孩子跳楼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我猜测,一定会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然后提议要加强挫折教育。

果不其然,我下楼遛孩子的时候,听见几个家长在讨论这个事情,其中一位叹了口气说道:还是要让孩子多经历一些挫折,太脆弱了,动不动就跳楼了。

第二个故事:

家庭聚会上,一个亲戚故意冤枉我小外甥说:就是你把气球弄爆炸了,我看到了。

小外甥顿时愣在那里,脸涨得通红,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

亲戚继续说:你咋不说话呢,我冤枉你了么?

小外甥一脸委屈,低着头跑开了。

这个亲戚大笑着对我们说:我就是故意冤枉他的,看他能不能承受的住,这叫挫折教育。

这两个故事真实地体现了部分家长们对挫折教育的误区:

认为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不够强,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的根本原因是经历的挫折不够多,要想孩子坚强抗造,就得多提供一些挫折给他们。

故意制造一些困难、冲突、矛盾,然后强迫孩子去独立解决。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看到孩子”,就会发现,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挫折太多太多了。

孩子在慢慢长大,挫折也在渐渐增多

挫折在社会心理学上指的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透视婴幼儿心理世界》

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家里所有人都关爱着他,各种资源都优先给到孩子,哪来的挫折?

我们可以来回想一下,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宠爱的孩子会遇到哪些挫折?

1、婴儿阶段,大部分挫折体现在和生存能力相关的事情上

婴儿出生以后,遇到的最大的两个困难就是吃奶、睡觉,吃睡虽然是生物本能,但却不是满级状态,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一点点提升技能。

从俯趴到翻身、再到爬行、走路、跑跳,更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战胜无数次的摔倒、失败才能做到。

一次又一次地把饭喂到鼻孔里以后,才能精准熟练地运用勺子

语言没有发展起来的孩子,在吃不到奶、睡不着觉、翻不过身、抓不到食物等各种困难面前,嗷嗷大哭。

2、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挫折更多体现在心理发展层面上

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拿着自己没有的玩具或零食,想要抢过来,但被阻止

要面对妈妈暂时不在或者回归职场的分离焦虑

搭不起高高的积木、拼不出拼图等各种觉得自己能做,但实际上做不到的事情

输掉了比赛,没有得到奖励和表扬

新买的玩具丢了,手里的气球飞走了,最爱的小汽车坏了,失去自己本来拥有的东西

别人的玩具比自己的多,比自己的好,既羡慕又嫉妒

自己想要买很多东西,但家长却只给买一个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家长都能列举出无数条,在我们看来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这个阶段孩子要战胜的重要挫折。

3、学龄阶段,孩子不仅要继续发展自我,还要面对学习压力

走进学校的孩子,在发展身心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业,幼儿阶段那些挫折依然会出现,同时还要面对新的挫折:

上课不认真,被老师批评

作业写得慢,考试成绩差、被家长训斥

融入不到集体,社交能力不足,被同学排挤欺负

玩得时间越来越少,兴趣班越来越多

要面对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三座大山

第一个故事中那个跳楼的孩子,或许就是被这些压力击垮的。

说到这,我们会发现,孩子要面对的挫折一点也不少,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挫折,只要是超出孩子预期、能力、需求,激起孩子负面情绪的事情都可以称为挫折。

孩子缺的不是挫折,而是如何应对挫折的正确经验。

“挫折教育”这四个字中,挫折从来都不是重点,教育才是重点。

挫折教育的核心有2个: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

抗挫折能力是人们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透视婴幼儿心理世界》

从定义上来看,“忍受、抵抗”与“排解”之间用的是“和”字,而非“或”字。

意思是:我们不能光让孩子忍受挫折,抵抗挫折,而不告诉孩子,如何排解挫折。

每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挫折和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却无处释放,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爆炸。

所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必须两个步骤同时进行:

1、适度、适量的挫折才能提高挫折耐受力

挫折耐受力是指对挫折的忍耐能力,表现为所能忍受的最大挫折程度。

我老公之前给我儿子买了一个8岁孩子才能玩得乐高,我儿子才4岁半啊,怎么可能会拼8岁这个等级的,爸爸自信满满地说,锻炼他么,我觉得他可以尝试。

乐高拆开的时候,看着一盒子密密麻麻的零件和复杂的拼装说明图,儿子直接叹了口气说,太难了,我不会,老公各种鼓励引导都无效,儿子就是不拼。

老公说:你要知难而上,不要轻易放弃

儿子说:太难了,我还是放弃吧

那么,我那轻言放弃的儿子是不是抗挫折能力不足呢?

当然不是,如果这个乐高的难度是5岁或者6岁的,我相信,经过一番引导,儿子肯定能知难而上。

给到孩子的挫折一定是要适量且适度的,是孩子踮起脚尖,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战胜的强度才行。

这里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不规避那些应该发生的自然挫折,让孩子去体验,比如学走路要摔跤、学吃饭会把饭戳得满脸都是,我们前面列举的那些挫折都算自然挫折,必然要经历的,就没有必要提前给孩子规避了,不让他去经历。

观察孩子的能力水平,不提供超出现阶段能力水平太多的挫折,比如我刚才提到的这个买乐高的例子,不要按照自己的期待去买,而是按照孩子的能力去买,买的太难,孩子不会玩,强烈的挫败感,会让孩子退缩逃避。

适度和适量的挫折下,孩子能够调节心态,克服困难,也有自信去挑战下一个目标,抗挫折的能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反之,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最后的结果就是逃避挫折。

2、用具体的方法、语言,培养孩子的挫折排解力

挫折排解力是指遇到挫折后能积极采取措施调整自己,摆脱挫折情景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接受孩子受挫后的嚎啕大哭、逃避、发脾气的样子,看到孩子这个样子,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个孩子“真弱”,一点也不勇敢、坚毅、努力。

看不得孩子哭的家长,会立刻伸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家长可能发出指责的声音:自己没本事,有什么可哭的?哭能解决问题么?

不论哪种方法,都没有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帮助孩子排解挫折,前者是剥夺孩子学会排解挫折的机会,后者是火上浇油,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我自己尝试过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下面这几步:

1、接纳孩子因挫败产生的强烈的负面情绪以及破坏性行为,比如把一脚把玩具踢飞,对于情绪爆发中的孩子,一个拥抱,或者静静地看着他的温柔眼神,是最有力度的灭火器。

2、等孩子的情绪回归平静,完全冷静下来以后,再告诉孩子,我知道你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个积木怎么都拼不好,确实挺让人生气的,但是你还是很想把它拼好的对吧?我来帮你,我们一起来搞定这个小麻烦。

3、引导孩子拆分步骤,或者找到解决方法,边引导边鼓励,只要孩子前进了一步,就及时认可,你发现了问题了,真厉害,你这个办法很不错呀。

4、战胜困难以后,孩子肯定特别高兴,这个时候再总结性陈述:恭喜你啊,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困难,虽然刚才很挫败,很生气,但是你没有放弃和逃避,我为你感到骄傲。

如果每一次孩子因为挫折崩溃的时候,我们都能按照上面这个步骤执行,练习个十次八次,孩子就能掌握事情发展的规律是这样的:

我遇到挫折了,我很生气

但是我又很想做好这件事情

所以我发完脾气以后得冷静下来,想想怎么解决问题,或者求助大人

最终肯定能解决这个挫折,我还是很厉害的

久而久之,家长看到的情景是这样的:

遇到挫折的孩子,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复自己的情绪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战胜挫折

拥有“能够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抵抗挫折的底层能力,掌握了这些能力的孩子,是不会被挫折彻底打败的。

0 阅读:3

墨仔妈妈育儿

简介:专注婴幼儿睡眠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