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栽培新技术:水肥一体化助力高产
田 禾等
草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是一种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通过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将肥料和水直接输送到草莓根部,实现水肥同步供应,以满足草莓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该技术能够根据草莓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科学调控水肥比例和供应时间,实现水肥的同步供应和精确控制,减少水肥浪费,从而实现节水、节肥、增产、提质的目的。
1 草莓栽培技术
1.1 地块选择
草莓种植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肥沃疏松透气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播种前要提前深翻晾晒,除草、杀虫灭菌。有条件的结合整地深翻土壤施足腐熟有机肥,用消毒剂或50%辛硫磷乳油喷洒,灭杀土壤中的病菌害虫。
1.2 品种选择
应选择口感香甜、抗病性较强、市场前景好、早晚熟相结合的品种种植。兴平市目前种植的品种有红颜(图 1)、隋珠、天使 8 号(图 2)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8ea0db19aecb757c0ecf30848372c4.png)
图1 红颜草莓结果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766683e3054f3b9511aa73ad67d522.png)
图2 天使8号草莓结果状
1.3 种子处理
草莓种子要进行低温催化处理,做好播种前催芽工作。播种前,把种子用纱布包裹放入水中浸泡 24 h,取出放在冰箱 0~3°C 的低温保存 15 d 左右,可以刺激种子破除休眠状态,促进播种后快速发芽。
1.4 适时播种
春季温湿度环境都比较适宜,初春、春末夏初、清明前后都可种植。大棚草莓一般在 8 月底至 9 月初种植。草莓的种植主要以高畦种植的方式,高畦一般采用畦宽 80 cm、畦高 15cm 的标准起垄做畦。在播种前浇 1 次透水,水分完全渗透后进行播种,浇水量以地表没有明显积水为好。播种方法:把草莓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上,并覆盖一层 3~5 mm 厚的细土,不宜太厚,遮盖住草莓种子为宜,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
1.5 定植管理
草莓定植一般在草莓出土后秧苗有5~6 片健壮叶展开时定植。同时,为确保成活率,应带土移栽,减少移栽对根系造成的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定植后缓苗时间。移栽应在阴天进行,避免外界强光造成幼苗失水萎蔫,影响成活。早栽、苗壮、肥足、覆膜的地块可以适 当 稀 植 ,每 667 m 2 栽 种 量 控 制 在6000~7000 株;晚栽、苗弱、肥量不足的地块可以适当密植,每 667 m 2 栽种量控制在 8000~10 000 株。
栽种的深度,应保持“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要以植株秧苗根基部与土平面齐平为宜。
移栽后要浇定植水,如阳光较强,应采用遮阳网遮阳保护,待完全成活缓苗后,去除遮阳网并适度控水,此后正常管理即可。
2 栽后的水肥一体化应用管理
2.1 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类型
草莓的灌溉模式以滴灌、喷水带灌溉等最常用。草莓园一般为平地,可采用普通滴灌,以膜下滴灌为好。每两行共用一条滴灌管,铺设长度可在 100 m以上,滴头间距 0.2~0.3 m,滴头流量一般为 1.0~2.0 L/h。
在草莓生产中,喷水带灌溉也是一种常见的灌溉方式,应尽量选择小流量喷水带,通常两行草莓安装一条喷水带,孔口朝上。铺设长度不超过 50 m,流量 1.5~3.0 L/h,沙土选大流量滴头,黏土选小流量滴头(图 3)。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46bc8c05682ae8538e1d690cf560af.png)
图3 草莓使用喷水带灌溉
2.2 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分管理
2.2.1 草莓需水规律 草莓根系浅,喜湿,叶表面蒸发量大,要求充足的水分。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开始生长和开花期,要求土壤水分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果实生长和成熟期要求土壤水分最多,要求在田间持水量的 80%以上。果实采收后,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 70%左右。花芽分化期要求水分较少,土壤含水量要求在田间持水量的 60%。生长期缺乏水分时,植株矮、叶片小、叶柄短。开花期水分不足时,花期缩短,花瓣卷于花萼内不展开而枯萎。浆果膨大时水分不足,果实变小,品质变劣。但土壤含水量过多时,抑制根系的呼吸,会引起根系死亡,叶片变黄、萎蔫、脱落或果实腐烂,引起植株发病。
2.2.2 草莓水分管理 在生产实践中可凭经验判断土壤含水量。如壤土和砂壤土,用手紧握形成土团,再挤压时土团不易碎裂,说明土壤湿度在最大持水量的 50%以上,一般不进行灌溉;如手捏松开后不能形成土团,轻轻挤压容易发生裂缝,说明水分含量少,要及时灌溉。
2.3 草莓需肥规律
2.3.1 大棚草莓需肥规律 草莓对养分的需求随生长发育阶段的推进而增加,与露地草莓相比,保护地栽培草莓由于避免了休眠期,其营养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草莓在定植时花芽已经分化,11 月初已现蕾、开花,11 月底第 1 花序果实已膨大,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此时对磷、钾的吸收量逐渐增加;12 月底至次年 1 月中旬,草莓已陆续采收;至 2 月底,第一花序草莓已基本采收完毕,草莓又转入营养生长占主导地位,对磷、钾吸收比例减少;3月中旬后,第二花序陆续开花结果,又转入生殖生长阶段,4 月份后草莓进入正常生长时期,随着第二花序果实采收基本结束,营养生长又渐趋旺盛,吸收氮的比例又有所增加,而磷、钾比例有所减少。由此可见,大棚栽培草莓营养生长的吸收随生育期的转换呈周期性变化,生长中心为茎、叶时,则吸收较多氮素;而生长中心为果实时,则吸收磷、钾较多。
定植前施基肥,每 667 m 2 施有机肥 3000 kg、氮肥(折纯,以 N 计)2.0 kg、磷肥 8.0 kg、钾肥 3.0 kg。其中,化肥品种可选用磷酸二铵 13 kg、硫酸钾 6.0kg。
苗期根据土壤墒情滴灌 1~2 次,土壤干旱则需要滴灌,但不施肥。开花—现蕾期、果实膨大期各滴灌施肥 1 次,每 667 m 2 每次可选用尿素 1.8 kg、工业级磷酸一铵 0.8 kg、硝酸钾 2.7 kg。采收期滴灌施肥 5次,每 667 m 2 每次可选用尿素 1.9 kg、工业级磷酸一铵 0.8 kg、硝酸钾 4.0 kg。采收期滴灌施肥 5 次。每次肥料可选用尿素2.1 kg/667 m 2 、硝酸钾 4.1 kg/667 m 2 。在草莓现蕾期、开花期、花芽分化期要用 0.3%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
每次滴灌时参照灌溉施肥制度表中提供的养分数量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并换算成具体的肥料数量。不要施用含氯化肥。
2.3.2 露地草莓滴灌施肥 露地草莓滴灌施肥,一般有机肥、磷肥采用土壤施肥。667 m 2 施有机肥 1000~1500 kg、平衡型复合肥 20~25 kg、磷酸二铵 20 kg,在移栽前 7~10 d 翻入土中。定植后追肥,以水溶性滴灌肥为主,结合滴灌施肥。从定植至开花期,每 667 m 2 施含微量元素高磷配方滴灌肥 10~12 kg,分 4 次施用,每次 2.5~3.0 kg,7~9 d 1 次。
开花至坐果期,每 667 m 2 施含微量元素平衡配方滴灌肥 7~8 kg,分 2 次施用,每次 3.5~4.0 kg,7~9d 1 次。坐果至收获结束,每 667 m 2 施用含微量元素高钾配方滴灌肥 90~97.5 kg,分 15 次施用,每次 6~6.5kg,7~9 d 1 次。
3 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3.1 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草莓生长的需要,精准调节水肥供应,避免水肥资源的浪费。实践证明,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较,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节约灌溉用水 3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 20%左右(图 4)。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648075f7e4962b60f05a312f83ce47.png)
图4 草莓水肥一体化设施铺设
3.2 促进草莓生长和提高产量
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适时适量地供应水肥,满足了草莓正常健康生长的需求,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经过试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草莓种植户,草莓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果实美观、品质佳,单产可提高 10%以上。
3.3 改善土壤环境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流失,降低了土壤盐渍化和板结的风险,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为草莓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4 结束语
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节肥的新型现代化农业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草莓种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育苗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节约水资源和肥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推广和应用该技术时,为了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的优势,需要科学制定水肥计划,选择合适的肥料,需加强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并加强田间管理,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实现最佳效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相信草莓种植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