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山地苹果遭遇低温冻害,专家建议防御措施
刘 娜等
榆林市长城以南丘陵沟壑区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相吻合 ,土层厚度 80~220 m,平均海拔 1100 m,全年日照2400 h 以上,全年降水量 500 mm 左右,全年昼夜温差 20.9 ℃,全年平均气温 9.6 ℃,无霜期 167 d,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 7 项主要生态指标,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也是中国山地苹果的核心产地 。
经过多年发展,榆林山地苹果已经成为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主导产业,相对于种粮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不仅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而且能够反哺粮食生产,实现种粮与栽果的双赢,为南部山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苹果花期低温冻害频发,榆林苹果种植面临更大风险,成为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榆林山地苹果低温冻害类型、苹果树冻害症状及受害程度,冻害发生前、低温来临时、灾情发生后的防御和补救措施,为做好榆林山地苹果花期低温冻害防御工作提供借鉴。
1 榆林地区低温冻害类型
1.1 晚霜冻害
晚霜冻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持续加强,春季气温回升加速,苹果树发芽期相对提前,晚霜冻害危害范围更广、频率更高、强度更大 。及时有效进行果园防霜冻作业,可避免果树花芽冻伤,保障果树正常生长,预防果树、果实病变等问题的发生。晚霜冻害通常发生在春季,是指在果树生长期,气温短时间内骤降到冻害临界温度以下并持续一段时间,引起树体内发生冰冻,造成树体死亡或部分器官、组织死亡,花朵、幼果等冻伤冻死脱落的现象。
1.2 晚霜冻害的三种类型
根据晚霜冻害形成原因,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图 1)、混合霜冻三种类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2358973b81172b772a48efaebc02bf.png)
图1 果园霜冻形成的原理
2 苹果树冻害症状及受害程度
2.1 冻害症状
遭受冻害后,苹果树的芽、花器、幼果、幼叶、枝条等器官出现异常变化。
(1)芽体表面呈黑褐色,芽体鳞片呈松散状、收缩且不能正常萌发,易干枯脱落。
(2)花器受冻后呈水渍状。雌蕊最不耐冻,轻霜冻即柱头冻干褐变,虽能正常开放,但不能受精结果;冻害严重时,雌蕊及整个子房变褐坏死(图 2)。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e8e679cc77edebf2b3fd942fcccf20.png)
图2 绥德县果园花器受冻情况
(3)受害轻的幼果部分组织受冻后,果实胴部或萼端形成锈色环状带,称为“霜环”;受害重的果实脱皮或萎缩变黄,呈畸形,发育缓慢,最后带梗脱落。幼叶叶片卷曲变形,色泽变为褐色,质地变软,甚至干枯 。
(4)苹果树枝条形成层遭受冻害后,表面呈黑褐色,皮层容易剥离脱落。冻害严重时,枝条表面爆裂,干枯死亡。
2.2 苹果树受害程度
0 ℃以下的低温是冻害的直接原因。萌芽后,花器官的抗寒性会随着发育进程逐渐降低。花器、幼果等幼嫩组织最易遭受冻害,花和幼果在-2 ℃爆露超过 30 min 就会发生冻害,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受害程度也越重。
(1)对产量影响程度的评估,可分为 4 个等级,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轻度冻害,全树整花序冻死率在 30%以下;中度冻害,全树整花序冻死率在 30%~50%;重度冻害,全树整花序冻死率在50%~80%;极重度冻害,全树整花序冻死率在 80%以上。
(2)田间冻害的发生区域具有不均一性。低洼和通风不畅的地块发生较重,而相对靠近村庄的地块、高处地块发生相对较轻。由于冻害发生时冷空气下沉,并且山下空气流动不畅,因此山底平地果园受冻更重。对一棵果树而言,一般是树体下部冻害重,上部冻害轻。
(3)不同品种所受冻害程度也不同。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洛川综合试验站测试的结果,不同品种花期耐冻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蜜脆>秦蜜>秦冠>秦脆>长富 2 号>龙富短枝>新红星>嘎拉 。
3 花期冻害防御主要措施
科学防御花期低温冻害,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地貌、气象等因素,科学划定栽培边界和区域,逐步缩减花期冻害频发、失管失护等低效区域数量,通过前期预防、低温防冻、灾后补救等综合措施相结合,产生应有的效果,才能降低损失,维护果农利益。
3.1 前期预防
3.1.1 科学确定地块 选择在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自然灾害较轻的山体中上部建园,不宜在沟壑、洼地、谷地、坡地背阴面、水库周边、近河道两边山体等冷空气易停留和聚集的地块建园 。
3.1.2 严选砧木品种 砧木品种不同,抗寒能力也有所不同。建园时,要选用脱毒、抗寒、花期晚的品种和砧木组合,做到适地适树适栽。同时要积极引进发展新优品种,解决晚熟品种占比大,且品种单一问题。
3.1.3 增强树体抗性 一是强化水肥管理,提高花芽质量,适量留果,增强树体抗性,提高抵御低温的能力。在上一年秋施基肥的基础上,春季以氮磷钾复合肥或二铵为主,及时灌水,做到水肥同步;二是喷施营养液,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喷施专用防冻剂或富含磷、钾的营养液或 0.1%的流体硼+0.3%磷酸二氢钾+芸薹素内酯。
3.1.4 延缓推迟花期 一是花前灌水。在萌芽前和开花前果园灌水 1~2 次,可增加热容量,形成小气候。二是树干涂白。入冬之前进行果树主干涂白可以降低枝干日灼和冻害的概率。冬春季对果树主干进行涂白,能够延缓树体温度上升。三是树盘覆盖。树冠喷布 1%石灰水,并利用花生壳、麦草、玉米秸等覆盖树盘,厚度 15~20 cm 或用地布(地膜)覆盖树盘,保持土壤温度,保护果树根颈不受寒流侵袭,避免冻害。通过合理水肥管理并同步实施以上措施可延缓树体活动,推迟花期 3~5 天,有效预防和减缓甚至避开晚霜冻害。
3.1.5 储备设备物资 提前准备充足锯末、草捆(图3)、秸秆、树枝、菌棒等燃料和防冻剂、营养液等物资;没有开挖防冻坑的果园按照每 667 m 2 8 个,每个容积不少于 3 m 3 的标准挖建,同时配足移动式熏烟装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47146d74955319621faad77f26f565.png)
图3 靖边县果园草捆堆放情况
3.2 低温防冻
3.2.1 熏烟防冻 当园内气温下降近 0 ℃时,利用熏烟土坑式防冻窖、移动烟雾桶(图 4)、风机等设备,提升园内温度,抵御低温冻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7575ba7206500f0741557c4bf54d99.jpg)
图4 熏烟桶
3.2.2 喷防冻剂或营养液 树体喷布天达 2116、甲壳丰等防冻液或其他营养液,提高花、果、叶等幼嫩组织对低温的抗性,提高坐果率,弥补产量损失。
3.3 灾后补救
3.3.1 停止疏花,延迟定果 发生冻害果园应立即停止疏花疏果,待幼果坐定后,再根据具体坐果情况进行疏果定果,以免造成坐果量不足。冻害发生后,要精细疏果,留果形端正、发育正常果,疏弱小、畸形、受害果。冻害较重果园,定果时要充分利用边花果和腋花芽果,确保产量和效益 。
3.3.2 叶面喷肥,补充营养 受冻后叶面及时喷施0.3%~0.5%尿素、0.2%~0.3%硼砂或其他叶面肥,以补充树体营养,促进受损花器发育和机能恢复,确保授粉受精和幼果发育。
3.3.3 辅助授粉 避过冻害保存下来的花弥足珍贵,要充分利用剩余的花,通过人工授粉、放蜂等辅助授粉措施,吸引传粉昆虫,提高坐果率,促进产量提高。
3.3.4 加强肥水管理 利用节水灌溉设施,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和化肥,及时补充树体营养,促进根系和幼果正常发育,缓解低温冻害。喷施混合叶面肥,增强花器抗冻能力和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单果质量,挽回产量,以减轻冻害损失。
3.3.5 加强病虫害检测和防控 冻害导致树体衰弱,易发生病害。树上及时喷 3%的多抗霉素 800~1000倍液或 4%的农抗 120 水剂 300~400 倍液,可以有效防治腐烂病、霉心病、花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对于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内吸性杀虫剂;金龟子类害虫可在花蕾期喷敌杀死 2000 倍液、乐斯本 2000 倍液,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捉等手段诱杀成虫。
3.4 气象预警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紧密联系,及时发布低温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大力推广土坑式、秸秆扎捆熏烟等防冻技术,形成群防机制,在重点村镇建设一批自动气象监测站和病虫监测站,或灾害性气象及病虫害发布平台,实现全覆盖,确保果业生产安全。
4 冻害程度评估
冻害程度评估,一般按照受灾、成灾、绝收三个等级进行评估。全园有 30%~50%的花序受冻褐变坏死,即为受灾;>50%~90%的花序受冻褐变坏死,即为成灾;90%以上的花序受冻褐变,即为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