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李先念要四川调粮支援全国,李井泉大怒:调1亿斤就要死上万人

帝哥说史 2024-09-04 07:32:15

在我党的历史上,李井泉是一位争议很大的人物。建国后李井泉长期担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为四川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四川外调粮食147亿斤,确保了京、津、沪乃至全国许多地方粮食的供应,四川人民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把四川调粮和死人与李井泉联系在一起,今天帝哥就来说说当年的这段故事。

李井泉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粮食连年丰收,李井泉曾高兴地说:“四川产了这么多的粮食,建粮库都来不及啊!”但到了1958年底,全国缺粮的问题逐渐显露了出来。在一次四川省委的工作会议上,李井泉突然发起火来:“湖北咋搞的?把我们的粮食截走了!他们不是亩产几万斤吗?”

原来本是鱼米之乡的湖北,此时已经出现严重的粮食问题,四川调往上海的粮食,途经武汉码头时,被强行扣留了。

1959年3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从四川调粮支援全国。会议结束后,李井泉马上给四川省长李大章打电话说:“明天省里开电话会议时,向大家讲一下,目前全国粮食紧张,不少省市都在依靠四川调粮。先念同志提出,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要从四川调出55亿斤至60亿斤粮食,我们同意了中央的意见。”

1959年,四川的粮食库存被调出了三分之二以上,这一年四川也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80多个县遭遇持续干旱,受灾最严重的地区5个月未下雨。1960年,李井泉和四川省委已经预感到,再多往外调1亿斤粮食,四川就会增加几十万人挨饿,于是他向中央反映了这一情况,要求中央减免四川的调粮任务。

但当时全国其它地区的缺粮问题更为严重,不久以后,国务院召集各省市区有关负责人开会讨论粮食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会上乞求参会人员顾全大局,承担中央下达的调粮任务,但却没有一人表态。最后周恩来不得不亲自出面做工作,他心情沉重地说:

现在中央掌握的机动粮已基本告罄,先念同志焦头烂额,我这个总理日子也很难过。我们是几亿人口的大国,灾情发展下去,城镇粮食供应不上,出了问题后果难以设想,国际国内的影响都不好,苏修也会看我们的笑话。如果大家今天不把任务背回去,那就只好不散会,都坐在这里“熬鹰”好了。

李井泉很理解周恩来的心情,他在回到四川了解了情况后,给李先念写信说:

前几年外调多,并不是因为粮食征购增加而增加外调,是抽调历年库存而增加外调任务的。现在库存减少了,外调任务如果超过当年购销余额,那省内安排就毫无办法,特别是去年因征购过多,引起今年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本年度粮食外调任务,确有给四川缓和一下的必要。

中央领导当然知道四川的困难,但他们考虑到四川是产量大省,情况总会比京、津、沪地区好一些,他们决定采取断然措施,下达了四川等粮食调出省份必须按期按量突击运粮的死命令!

1960年夏天,邓小平来到成都传达中央的命令,他紧紧地握着李井泉的手说:“井泉啊,粮食还得调,如果北京、上海死人,国际影响就大了,目前,只有我们四川作出牺牲了!”

李井泉怀着沉痛的心情,严肃地说:“虽然我们的困难也很大,但要顾全大局,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调粮任务。”

四川省委的许多领导都不理解中央的做法,他们抱怨说:“江苏、安徽、湖北放了那么多‘高产卫星’,为什么还要从四川调粮呢?我们省的粮食快要调空了,叫我们从哪里去搞粮食呀?”

最后李井泉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外调粮食的文件上签了字。不久以后,满载着全国人民期盼的汽车、轮船、火车从四川出发,传递着生的希望的“接力棒”,奔赴全国各地,也带走了四川人民自保的希望。四川甚至都无力实现全国城镇人口27斤的定量标准,只能勉强维持21斤的标准,甚至后来机关厂矿职工只能维持19斤的水平……

李井泉(左二)

1961年初的一天,李井泉正在召集四川省的主要领导开会,李先念突然从北京打来电话,要求四川继续往外调粮,李井泉听后反问:“还要调?再调1亿斤,死的人就要过万!”

李先念却说:“四川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调粮决定。中央领导认为,问题发生在四川,造成的政治、经济和各方面的影响,总比发生在京、津、沪要小一些。”

李井泉长期积压的郁愤终于难以控制,他大吼道:“你是个国务院,我这里也是小国务院啊!你调粮怎么不听听我们的意见?”

李井泉挂掉电话后,脸色虽然非常难看,但他还是原封不动地传达了李先念的指示:“四川要服从大局,一定要调粮!”

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里,中央从四川调出的粮食共计147亿斤,确保了京、津、沪乃至全国许多地方的粮食供应。四川人民却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李井泉也成了许多人口中“搞极左、饿死人”的“罪魁祸首”。

李井泉(左)和陈丕显握手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李井泉在会上就四川省在“大跃进”中的工作失误作了检讨,但他只字不提调粮是中央的决定,只检讨四川调粮太多,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但周恩来和邓小平都在会上为李井泉说了公道话,周恩来说:“四川粮食调多了,责任在国务院,我是总理,责任在我。”邓小平说:“调粮的问题,井泉同志检讨了。中央也有责任,这个问题不能怪四川省委,四川调粮调得多了些,死人死得多了些,中央也有责任。”

“七千人大会”后,李井泉带领四川省委坚决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四川的经济很快有了好转。后来当毛泽东得知四川1962年可能要增产50亿斤粮食时,他不无友善地对李井泉说:“你们就是增加了,也不要支援那样多!”

李井泉晚年时,仍有许多人用当年四川过度调粮的问题攻击他,他的子女们建议他写一篇回忆录,讲明调粮事件的原委,还自己以清白,李井泉却拒绝说:“好多人写的回忆录都不符合事实,编造故事,有些人把自己写得很了不起,吹得过了头。那么多先烈都牺牲了,我能活到今天,只有多做工作,要写历史,就写那些牺牲的同志们,让人民记住他们!”

晚年的李井泉和群众们交谈

1989年4月24日,李井泉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后来《人民日报》在发表《李井泉同志生平》时,对他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1960年后,李井泉同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他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勇于承担责任。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顾全大局。

47 阅读:12717
评论列表
  • 2024-09-10 17:18

    四川无论任何时候都是中国的大后方

  • 2024-09-12 09:24

    每次国家困难,四川都是大后方。 四川为祖国付出了太多,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的盐业,粮食, 人口,牲畜,都拿来支持抗日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家才想到建设四川, 四川这10年经济也是稳步向上,相当不容易

  • 2024-09-10 08:56

    一言难尽!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储粮过冬的准备。

  • 2024-09-12 19:22

    苹果香苹果甜,吃了好打李井泉

  • 2024-09-09 21:33

    李井泉是我家乡人,江西调粮那时候没少调。

  • 2024-09-10 13:05

帝哥说史

简介: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