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七项提名的《久别·重逢》是近来院线难得一见的佳作。
不要理会豆瓣短评。这个奇幻爱情故事的真正主题是:时间和救赎。它跟《不能说的秘密》不是一回事——虽然那也是部不错的电影、也在频繁的“穿越”,可它只是部青春爱情片,对时间本身是没过多思考的。

《久别·重逢》不一样。它说的不仅是阔别多年的恋人再度重逢,还是现在的你与过去的你重逢;它表达的“救赎”是先去救你自己、找回你自己。在此基础上,你才有可能去救别人、去救一段被时间洗去的真情。
电影呈现的“救赎”顺序是:成年夏文萱以少女夏文萱(夏文萱女儿)的身份试着去救成年苏升华——成年苏升华在后者的点醒下自救——成年夏文萱也凭这段经历完成自救——少女夏文萱与少年苏升华的命运就此改写。

这让它的结尾一幕变得极为动人:少男、少女、成年男人、成年女性共处一室。两两四目相对,阳光洒进琴房。一时间,恍兮惚兮,今夕何夕。
原来,“重新来过”是可能的;原来,战胜时间的爱是存在的、能战胜时间的人也真的有。我没想到:如今这个时代,居然还有人在做这种根本“不可能”也没人信的表达。
这还不是最大的惊喜。与大多数迎合“时代情绪”的电影相比,“超越时代”或“回到过去”的电影本来就有,只是看你能不能发现。《久别·重逢》最厉害的地方是:它简直可以作为一部两性心理的教科书。片中郑伊健-蔡思韵(成年苏升华与夏文萱)、郑伊健-许恩怡(成年苏升华与少女夏文萱)、陈卓贤-许恩怡(少年苏升华与少女夏文萱)的每场对手戏,几乎都体现出恋爱中男女双方或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心理。

这些表达普适、准确且真诚。影片刻画的是“最好的男人”和“最好的女人”:郑伊健扮演的苏升华已经算是最好的那类男人,可跟最好的女人——夏文萱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差距”这个词会让一些人不舒服的话,那我改一下:差别。
接下来的文字,我将重点去谈这种“差别”。鉴于眼下“男女”或“女权”的话题实在太多太扯,我必须要事先声明:本人不算“女权主义者”也无意去营造性别对立。我讲的不一定对,但我希望不论男女读者,都能基于自己独立、客观的评判去准确理解我接下来要讲的话。譬如,正文中多次出现的“男人”、“女人”措辞,你心里最好加个“一般情况下”或“最好的那类”的前缀,因为我要频繁这么表述,文章就没法看了。
以及:正文7000字。无耐心者不建议往下看。
正文
电影一上来呈现的是:一对曾经爱过但后来分开的男女时隔多年后......都躺在医院、都不想活了。
不过这其中有点区别。
苏升华是因为失去了事业——其实都不算“失去”,他只是过气了:作为曾经成功的音乐人,他的创作陷入了瓶颈,作品也不再被市场和大众接受。
而夏文萱是因为得了癌症,时日无多。即使现在做手术,也会面临重大风险。
这让我想到:一个男人如果失去了事业,沦为社会和他人眼中的“废物”,他便会产生不想活的想法;而一个女人即便真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只要她还确信有一个人爱她,她都愿意继续活下去——除非,就连活着本身,都成了奢望。
大家不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知想想:大概率是不是这么回事。
在对死亡的态度上,两个人也有些细微差别,虽然他们对医生说的话都一样:
“随便吧。”
男人是因为抑郁症安眠药吃太多,医生提醒他下回还这么做当心醒不过来时,他说的这句话。这里有种“破罐破摔”的消沉心理。
女人是因为医生提醒她这个手术对她至关重要后她说的这句话。医生听到她的回答后笑道:“还能开玩笑,不错啊”——也就是说夏文萱哪怕在身患绝症时还保有一丝乐观和幽默,她是用“听天由命”的态度来为自己减压。她最终决定接受这个手术,试图去延长自己的生命,可惜事与愿违。
面对生活的困厄和突如其来的命运打击,男人其实更易感觉到消沉和沮丧,可爱他的女人很怕见到男人这种心理。
大家不妨凭借自己的经验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之后的一幕,失联多年的昔日恋人在医院大厅偶然重逢。夏文萱是感到惊喜并主动搭讪的一方,苏升华是感到震惊并随即流露出逃避姿态的一方。
“苏升华。你还认识我么?”,夏文萱发现了他,主动上前询问。
苏升华愣了一会儿,随即从趴着的钢琴上起身:“夏文萱”。他的笑容更多展现的是“人生无常”的无奈而不是“故人重逢”的喜悦。
之后的对话,一直是夏文萱问得多,苏升华答得少。苏升华很怕向昔日恋人透露更多的信息,因为曾为当红音乐人的他深知:眼下关于自己的新闻都不好(酒后机场闹事),自己如今的样子也不好,此刻还出现在医院里......他的确想跟夏文萱说点儿什么,可他不知从何说起,他更想逃。因此当他听到夏文萱“我一直在听你的音乐,好听!”的鼓励时,他原地呆立怔住,之后面露愧色、不置可否地黯然离去......
建议所有人都去看看这场“久别重逢”的戏,它把曾经爱过的男人女人的不同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要是苏升华,哪怕当时内心再翻江倒海、感慨万千,也不会忘问夏文萱一句:“你为什么也会在医院?”
——这并非在批评苏升华“冷漠”,他能在昔日爱人面前表现出如此克制兼得体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相信有些男人遇到这种情况的表现可能会这样:
“竟能在这遇见你!可见老天还算有眼......这么多年你怎么样啊?(内心:随便吧)......我跟你说:这些年来我......我......我......不如咱们找个地方聚一下?我跟你说,我就快活不下去了!”
所以,奉劝广大女性:对那些轻易能对你说出“我不想活了”、“我想自杀”的伴侣,千万不要心软。真正有自杀之念且在乎你、尊重你的人,不会这么跟你讲话的。
他的反应会像苏升华那样。然而,夏文萱看出来了:他想自杀。她为他感到深深的难过。
那我们能否据此去说:苏升华这个人实在过于自我甚至自私,不太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也不尽然,这么说太轻佻了。
苏升华算艺术家,而艺术家,最不缺的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理解归理解,会不会表达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要从影片呈现的苏升华的青年岁月、他和夏文萱的相恋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首先,电影给了个比较老套的设定:苏升华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父母整日争吵,父亲还有外遇。家人没在童年时期教会苏生华如何去爱,这和夏文萱起码有个爱她的奶奶是不同的。
可偏偏,苏升华有着极高的艺术天分,这使他过早地仰仗艺术投入(逃避)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能将父亲弃置不用的旧船厂物件改造成自己的私密乐园,就可见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地富足。恰如他几十年后在医院重遇夏文萱时话不多一样,早在两人开始相恋时,苏升华就不爱说话。那时他就跟夏文萱讲:
“我不太会说话,音乐就是我的语言。”
诚然如此,所以当他因迟到被考官拒绝后,愣是凭自己独特的“语言”——音乐打动了考官,得以参加面试。
对女人来说,爱上这样“闷骚”的男人其实是件不幸的事——不是说苏升华这个人不好、不善良、不优秀,而是这种从小到大都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他的“自我”会在日复一日的孤独中越滚越大、终于大到一个女人无法想象也很难忍受的程度。
要说这种“大大的自我”本质上还是“自私”,大概是吧,可它是情有可原的。一个人的总体心灵能量是有限的,当他过多用来投射到自己身上,就无法分给别人多少。
这直接反应在电影的情节中:少年苏升华之所以会对少女夏文萱产生好感,是因为夏文萱同样对音乐有着极高的领悟力兼善解人意。他能猜对苏生华弹奏的音乐的“颜色”(蓝色)和“季节”(秋天)。一个长年不被家庭关爱、同学都不理解他爱好的男孩碰到这样的女孩,怎能不动心?

这一心理轨迹可表述为:“我——我的音乐——懂我音乐的女孩儿”。苏升华的“自我”从青年时代起就是这样不断往“壮大”的方向延申的。
然而,少女夏文萱爱上少年苏升华的原因并不源自音乐本身,她是爱他懂音乐的才华,更爱他的单纯善良。也就是说,相较苏升华,夏文萱更多的是爱上他“这个人”而不是“他(她)理解我”。
——苏升华恰好相反。
有一场戏最能说明这点:成年苏升华向夏文萱的“女儿”(其实就是穿越回来的夏文萱)袒露心扉说:“你妈妈才是我的第一任监制,我作了什么新歌都是第一时间拿给她听,跟她在一起,我感觉我好棒!”
听到苏升华的回答,夏文萱的“女儿”(夏文萱)立即追问道:那你爱她吗?
结果苏生华笑而不答。他不是对夏文萱没有感情,他是无法启齿。甚至:他都无法确定自己对夏文萱的这份感情是不是爱,他也害怕去承认夏文萱是爱他的。因此在他出发日本前才会对夏文萱的“女儿”(夏文萱)说:
“你妈妈记得的那个人不是我。”
“是你啦!”

即便如此,苏升华也算是“最好的那类”男人了——他不会爱,不敢爱,但他起码不会骗,他不会明明心里没底嘴上却言之凿凿。这是个很诚实的人。
而早从他少年时起就是这个样子了:那会儿他就没想过和夏文萱的相处算不算“爱”,他就没有(敢)去承认这份“爱”的存在。
还记得那场深夜电话戏么?——夏文萱不是第一次问苏升华是否爱她了。
当时少女夏文萱正在睡觉,少年苏升华一个电话打来,他这电话来的“真是时候”,直接把夏文萱吵醒,因为他看了夏文萱送给他的书,“感觉就是在说自己”,激动得灵光乍现谱好了新曲,希望夏文萱能给他一点“意见”。
——苏升华是个不自信的人,他需要反复从夏文萱那确定自己“好棒”(片中两次夏文萱夸苏升华音乐时,他都是开心地反问:“真的吗”?)。
夏文萱对此毫不介意,只是打断他谈性正浓的话头,直抛给他一个问题:“等等等......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呢?”
说完这句“恳请示爱”的冒昧话后,少女夏文萱脸色绯红,在床上紧张得“捶胸顿足”,而电话那头却是短暂的沉默。她在等,他希望苏升华把那句话说出来——
“因为我喜欢你。”
可她等来的却是:“因为......我没有别的人聊了。哎,其他同学都不懂的。”
行吧......这回答虽让夏文萱略感失望可大体还算满意,在夏文萱心中,这已经是“次优”的答案。所以夏文萱说:“明白啦,现在听你弹通宵都没问题!”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苏升华这句貌似不解风情的直男回答其实是七拐八绕地承认了“我喜欢你”——只是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夏文萱get到了。
“我没别的人聊了”的回答可以概括成四个字“我需要你”——而这种心理就接近成年夏文萱定义的“喜欢”。
“我妈妈跟我说:喜欢和爱是不同的。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她好;而爱一个人是当他不好时,你也希望他变好。”
一直活在自己精神世界、孤独自卑的苏升华感觉自己“不好”,所以他需要更“好”的夏文萱来让自己感觉很“好”。

从影片呈现的内容看,苏升华对夏文萱一直是喜欢;而夏文萱对苏升华是爱。直到成年苏升华得知夏文萱为了救他穿越回来、而自己也决心穿越回去找夏文萱的那一刻,他才终于学会去爱。
那场刺激到成年苏升华发觉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原来都不懂爱”的酒吧戏拍的实在漂亮、实在动人。因此,我要将郑伊健的台词全文复述。当时,他正在跟夏文萱的“女儿”(就是穿越回他身边的少女夏文萱)吐露心声——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苏升华都不会流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面:
“我不玩了,我要转行。我感觉音乐离我好远、好远......我合伙人说得对啊,你又没有市场,又没有人要听你的歌,你又不能赚到钱......我最接受不了的事是因为:我没有理由写首歌是只给我自己欣赏的。小时候说坚持,你觉得所有东西都在你控制之内。当你长大了,再说坚持,是不是太执着了呢?当你不再执着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了自己呢?我都说这个世界变得很快,对啊,为什么忽然又会得了抑郁症呢?又不知道为什么会触发到它,又治不了。你又控制不了它......”
夏文萱的脸色从震惊、失望到伤心,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她打断苏升华:“你有抑郁症啊?”
一向自认坚强的苏升华(某种程度上说也确实是)以为自己此刻收获了少女的“同情”,还在自顾自地往下说:“那天我在医院,医生跟我说......”——你都能猜到他接下来要讲的话,无非是在夏文萱“女儿”面前“卖惨”,诉说自己多么地不容易、差点就死了......
于是夏文萱果断选择不听,反给了他当头一棒:“我知道啊!......我妈在医院见到你,你是不是想放弃自己?”
苏升华愣住了。他压根没想到在医院萍水相逢的夏文萱一直都在关注自己。他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和脆弱。
这场戏,让我想到《滚滚红尘》中林青霞跟秦汉的争吵。当时二人也是久别重逢,潦倒落魄、已沦为汉奸的章能才轻轻将沈韶华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原来我还活着......”
听闻此话的沈韶华勃然大怒:“你一开口总是先想到你自己,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月凤(张曼玉)她死了!”

虽然苏升华“一根筋”的人格要比花花公子章能才强得多,可他在最脆弱的那一刻:“只谈自己”、“无视最爱”的“样子”是一样的。
夏文萱只是因为太爱这个人所以才没像沈韶华那样质问他:你连说了那么多个“我”、“我”、“我”......你有没有想过夏文萱?这么多年她是怎么活过来的!她死了!
相反夏文萱对爱人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你可以讨厌这个世界,你也可以质疑你自己,但你一旦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那首歌写完就是你的了。”
——即便被苏升华“抑郁症”的长篇大论伤透了心,夏文萱依旧希望:这个目前过得很“不好”的男人能变“好”。之后,她默默坐到钢琴前,强忍啜泣、重新弹起那首苏升华二十多年都没写完的歌——那是他当初因夏文萱而创作的。(此歌为现实中郑伊健1996年所唱歌曲)
让夏文萱生气的是苏升华“我”个没完,而她伤心的是:她当初爱上的,是一个对音乐有着纯粹热情和真诚感受的男孩子。所谓:情之所至,心有所感,不明所以,指尖流露——就这么简单。这是世间最动人的音乐,也是夏文萱会爱上苏升华的理由。

这种发自肺腑的心曲是毫无功利心的,也不需要跟人分享。正如当年夏文萱的奶奶启发苏升华的那样:“村口一个老大爷,平日就那么一个人兀自地唱,他不在乎有没有人要听。”——当年的苏升华听到这话后若有所思,他原本是懂这个道理的。或许正是凭借这样的纯粹,他才成为了日后的著名音乐人苏升华。
可如今的苏升华只是深深愤懑于自己的“过气”、自己不再有“知音”,说什么“我没有理由写首歌是给我自己欣赏的”,甚至因为不再成功就想要放弃自己——“这不是我认识的苏升华”才是最让夏文萱感到伤心的地方,而不是他没有认出眼前的自己。夏文萱的真正心声是:
“苏生华你忘记了曾经的初心、忘记了曾跟我说过的话。怎么,难道说后来名声大了、地位变尊贵了,你那越变越大的“自我”终至大到要将整个世界都包裹其中了?——所以你说这首音乐“可笑”,评判那首音乐“垃圾”。我早跟你说过‘不用理会其他人,自己喜欢就行了’。你全忘了?还是说:骨子里自卑的你从需要我一个人的肯定发展到需要整个世界都必须肯定你?”
唱毕,夏文萱向苏升华发出了灵魂拷问:“苏升华,难道你还认不出我是谁么?”,之后夺门离去。

苏升华这才恍然想起少年时夏文萱在海边跟他说过的那句古怪话:“我见过将来的你”,于是奋起直追。在海边消失前,夏文萱手捧烟花留给苏升华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不知道你是不想记得,还是真的不记得从前的事。我只是想你记住:就算我不在你身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那个!”
其实夏文萱怀疑苏升华忘记了从前,也有点误会了他。苏升华一直都将夏文萱放在心上,就像当他看到夏文萱“女儿”偷偷将自己二十年前为夏文萱写的半首曲子用手机发给自己合伙人时会勃然大怒:
“你有没有尊重过你妈!我陪你来,是为了你妈!不是来陪你玩儿的。”
——这里又牵涉到男女思维的不同:不能说男人没有感情,可他们的感情,往往更多指向过去或面向未来——正如苏升华小时候会好奇人三五年之后变成什么样子,人到中年后又一味凭吊过去。男人最易忽略的,往往是此时此刻的当下。

正因苏升华沉浸在对夏文萱的逝去和自己失败的哀愁中,整个旅日期间,他都魂不守舍、心不在焉,所以忽略掉了眼前活生生、穿越而来的夏文萱留给自己的诸多信息暗示(如焦糖布丁),他愣是没看出眼前这个年轻女孩儿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
这是“内倾反省型”人的特点,他们对情感的触觉非常敏锐,但他们对“流露情感的当下”的反应则非常迟钝,乃至会有一丝恐惧。结合先前讲过的道理:一个人的总体心灵能量是有限的,当他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创作、回忆或展望当中,他能分给当下、分给此时此刻眼前人的精力就越少。所以你会观察到,一些事业心过强、心事过重的男人在亲密关系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在场”的状态(可惜这是个悖论:女人又往往喜欢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男人......)
如果这人是个艺术家,那情况就会更糟,因为伴随创作的是精神的高压和紧张状态(就像苏升华因“才思不畅”会一个人在家失声怒吼),那么在“回归生活”后,他剩下的就只是疲惫和“不耐烦”,他只想休息——这将与心思敏感细腻的女性无比看重的“当下”发生严重冲突。
福楼拜的母亲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你的心早已枯死在对文字狂热的执着里”。意即福楼拜“厌倦生活”。
的确有“厌倦生活”的男人,但真有“厌倦生活”的女人么?这是最大的问题。
苏升华也一样,他的心“早已枯死在对音乐狂热的执着里”,所以其才会在刚开始对“夏文轩的女儿”嫌烦并声称:“你能不能给我留点私人空间啊”——他不是有意要忽略别人的感受,是他自己的感受实在太多,别人的装不下了。他的自我太大、太沉。

然而,苏升华毕竟又是“最好的那类”男人,当他听到夏文萱“女儿”话里“你自私又怯懦”的弦外之音时,立刻就从上一秒的自怜自艾中缓过神儿来,他感到自己错了,总不“在场”他终于被拉回现实状态,即刻追了出去......
这已经非常值得表扬了。生活中肯向另一半“低头”认错的男人,有几个?多的是绝不认错的渣男和禽兽。
就像:一个曾向抑郁症妻子咆哮过的男人,事发后就不认错,反而发四千字向大众“解释”,这算是渣;而一个害死别人的人,事发后就不认错,反而发一万字向大众“解释”,这是禽兽。
当意识到“我错了”的苏升华选择直面错误、弥补错误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一切真相。之后他也果断选择了穿越——在那一刻,他总算对得起夏文萱为他付出的所有爱(这点和《不能说的秘密》倒是一样)。
他见到了曾经的夏文萱和曾经的自己。也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再也做不出触动人心的音乐了:
成年苏升华:“每次作曲时,你在想什么?”
少年苏升华:“我真的没想什么,我只是很专注地去听,旋律自然就会出来。”

苏升华笑了。致使他事业陷入瓶颈的原因原来如此简单,那就是他忘记了爱上音乐时的初心。如今他“说”的太多,而“听”的却太少——也就是夏文萱老早就告诉过他的:“自己喜欢就行了,理会别人干什么。”
退一步说,即便你重拾初心你的时代也过去了、大众也依然不买账,可为什么:你有夏文萱这一个知音还不够,还需要“其他人”成为你的知音?夏文萱,和那些来自外界的认可,究竟孰轻孰重?
现在请你再翻回头去看苏升华酒后那番长篇大论,你会注意到:他连说了两次“控制”:“小时候你觉得所有东西都在你控制之内”、“抑郁症你又控制不了它”。这年头,“控制”这词一出,怕是都会让很多女性毛骨悚然。当然,一直孤独且独自生活的苏升华只是想要“控制”事情、“控制”抑郁症,不像渣男或禽兽那样变着花样想控制女人,这是两码事。
但“控制”本身,的确是男人更易产生的心态。因为男人对世界和外物有着更多的索求,这大概是两性生理和基因决定的。你很少听到女人去说“控制”这个词吧?而男人酒喝高了就能下意识的连说两遍。
——能不能不控制?能不能不管别人和“世界”?
苏升华之前说“这个世界变得好快”,是的,但变得更多的是他自己。男人还是要学会“放低”世界、珍惜眼前人。否则,男人向世界(外物)求索太多,女人又向男人求索太多......
最终,他们都会失望。
当苏升华看清自己的那一刻,他获得了解脱。在夏文萱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自救。他这时才向夏文萱问出了那个他早该去问的问题:“重新穿越回去的话,你的命运又是否会改变?”

答案是:改变了。夏文萱没有选择去做那个导致并发症的手术。她活下来了。
一个是精神上涅槃,一个是肉体上重生,二十年不见、彼此深深牵挂的两个人决定见面。他们将携手更改这二十年中发生的一切,直到两个人的不幸命运都被彻底改写......
看到这里,我是真有点感动。还是那句话,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重新活过”是可能的;战胜时间的爱也是可能的。
但前提是:人要学会像苏升华一样诚实面对自己。
并且,有一个你心甘情愿为其改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