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价的上涨,我们也到了,转型的时间了

猪哥技术 2024-06-11 14:55:49

大家好,我是猪哥靓,随着猪价的快速回升,咱们养猪人盼望了一年多的转型窗口终于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现在的形势是,短期利润依靠压栏赌行情来获取,中期利润更新种猪降低料肉比来实现,长期利润依靠苦修猪场管理水平来获得提升,这就是我们中小型猪场,在接下来的这五年时间,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几年来,专业猪场的养殖数据突飞猛进,种猪品质升级带来的料比差异已经一路下探到二点三到二点三五之间了,而我们中小型猪场,还停留在非瘟以前的二点七到二点七五以上,专业猪场的料比快速甩开了我们中小型猪场一条街,还有压栏习惯带来的大约零点三个点左右的料比,整体上专业猪场料比已经比中小型猪场低了零点七个点以上了。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的?我觉得还是因为这几年来行情低迷,增效降本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促使专业猪场只能从种猪与猪场管理上面下文章。

专业猪场的转型之路,催生了种猪企业的销售下沉,在五年前,其实那些国外的种猪巨头们,我真的只是听过,并没有说真见过他们把祖代,增祖代的猪直接卖给猪场,他们只会卖给国内的小型种猪场,也就是扩繁场。然后扩繁场再拿着这些种猪,进行回交,回交了以后再进行扩繁,生产出一元二元母猪往外卖给我们普通猪场。

这五年来,确实我们可以看到,种猪行业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国家的专业猪场,五百头母猪以上的这种规模的,基本已经全部使用法国克里莫(新疆牧歌),PIC,托佩克,科普利信,这些知名种猪企业的种猪了。而集团公司的种猪,也已经基本升级换代完成了,只有我们中小型猪场,母猪存栏300头以内的规模的猪场,还是在继续原本的引种思路。甚至连原本的引种级别都已经达不到了,因为这几年的行情反复波动与疫情侵扰,加上22年下半年的那波高价很多人没有及时转型,中小型猪场的种猪品质,退化得非常严重。

所以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次转型的机会了,再不转型的话下次高价的时期再去我们未必能够撑得到了,猪价长期看来还是趋于一路走低的趋势,也会趋于平稳,这点我们看世界其他养猪强国的猪价走势我们就会明白,大趋势一定是利润持续走低,且走向稳定的。

如果未来猪价一年两年都处于七块来钱,我们中小型猪场以这么高的成本去赌行情,绝对是支撑不下去的,这就是降维打击。十几年前,我们中小型猪场淘汰散养户的时候,用的也是这招,只要我们的成本比散户更低,不管散户如何折腾行情,终究是难免萎缩的。只是没有想到这才过了几年,就轮到专业猪场来淘汰我们中小型猪场了。

而现在的时代,专业型猪场,淘汰我们中小型猪场,绝对要比我们中小型猪场当初淘汰散养户速度来得快,主要的原因就是前有专业型猪场养殖成本大幅度低于我们中小型猪场。中间有集团公司成本略低于中小型猪场,但是分散疫情风险的能力远胜于我们。后边还有一众的二育,全进全出模式的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中小型猪场的养殖利润,亏损期的时候偃旗息鼓,一旦猪价出现上涨的苗头就快速下场收割我们的养殖红利。

所以在集团公司,专业型猪场,二育全进全出这三方的夹击之下,我们中小型猪场必然被持续挤压生存空间的。破局之道就在于一个转型,要么转型到全进全出或者二育的模式上面,去操作赌行情,不用管太多成本的问题,要么就转型到专业猪场的路线上,采购优质的种猪,同时加强成本管理的理念学习,走上一条增效降本的养殖道理。

而这两种转型模式,都需要我们清空场内的原有母猪群,这种搞法没有猪价的时候去做,成本太高,必须得猪价比较高的时候清比较有性价比,今年这个机会就来到了我们眼前。今天我周边有几个养殖户也在淘汰母猪,我问了他们价格,刚断奶带奶包七块一,不带奶包七块六,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可以了,完全可以断奶就淘汰,包括我们场内的断奶小猪,断奶就可以卖掉了,现在三十斤的小猪已经八百多块钱了,此时卖小猪正当时。

卖小猪卖母猪,集中资源压栏一波肥猪,这就是高位套现的操作,还有很多人问,什么时候是高位,什么时候跑路合适,其实这个问题又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每次的最高价又有多少人能够卖到呢?其实所谓的高价,全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到了心理价位后,就可以择机出手了,因为不跑路的话就要支撑到下个周期去了,按照现在这个形势看熬到下个周期继续赌一波行情已经非常困难了,不说绝无可能,起码比现在困难得多。

最后就是非瘟风险了,专业型猪场也好,中小型猪场也好,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抗风险能力与集团公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没法比。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中小型会这几年来一直不去引种的主要原因,风险太大了都谨慎进行大笔的投入,结果是原本品种也不如别人,拖着不引种又导致了品种的继续退化,而与此同时专业猪场又持续更新种群,一来一去之间自然就是差异越来越大了。

于是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越不更新种群,养殖成本越高,然后就是距离专业猪场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越难以支撑到行情上涨的阶段,原本最好的高位套现并转型的时机是22年的下半年,可惜那次我们没有反应过来差异有这么大,现在又是一个两年,这么大的成本差异下,还能再支撑到下个高位吗?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大家思考。

所以对待非瘟最好的态度,要么主动规避风险干脆转型到全进全出或者赌二育的模式上面去,要么主动抱集团公司的大腿转型代养模式去,要么就得跟着专业猪场的道理,接着走上增效,从而降本的道路上面来。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猪哥技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