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如果要评选“时代的眼泪”,报刊亭绝对能跻身提名前列。
城市在不断更新面貌,空间需求日益增加,除了特意保留的文物,曾经的老建筑被逐渐拆除。
昔日的记忆也随之被剥离,化作了时代的尘埃。
街头小小的报刊亭,是什么时候退出了公众视野,或许没有人能想起,也没有人能注意到。
“当下互联网消息推送这么方便,有谁还愿意读报纸!”经常能听起别人这么说。
相信对方并无什么恶意,从现实来看,愿意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人,的确越来越少。
偶尔想打发时间,各种软件还能直接将内容朗读出来,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不言自明。
虽然受众变少,但不意味着报纸会跟着报刊亭一起消失。
只要社会上还有人需要,纸质文字的力量,便会一直传递下去。
在茶圈里,也有一位几乎要被人遗忘的存在,即白茶里的贡眉。
和一些新手茶友提起贡眉,或许对方还不知所以然,误以为说的是寿眉。
最近有茶友提问:“听说市面上的贡眉,十有八九都是假的,真是这样吗?”
在真与假纠结不定之前,先来深入了解一下,何为真正的贡眉。
《2》
高等级的寿眉,就是贡眉?
大约七八年前,这句话在当时的茶圈被视为一种客观现象。
那时对白茶的定义还处于相对模糊的阶段,寿眉与贡眉指的是同一品类。
那些叶片较小、原料更鲜嫩、品相更佳的寿眉,就被赋予了“贡眉”的光荣名号。
随着2018年白茶新国标的颁布实施,这一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国标明确将贡眉与寿眉区分开来,使得它们与白毫银针、白牡丹一起,成为白茶的四大品类。
自那时起,只有采用群体种茶树(即有性繁殖的菜茶)的芽叶原料,才能制成贡眉。
而寿眉的适制范围更广,以大白茶、大毫茶为主流品种。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采摘结束后,就轮到了一芽三、四叶的寿眉采摘期,且春秋两季皆有充足的采摘时间。
即便制茶工艺依旧是以萎凋与烘干为主,但树种和采摘标准不同,呈现出的风味也就出现了明显差别。
总而言之,寿眉与贡眉已是白茶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它们之间属于平级关系,没有任何从属之分。
这对曾经的双生子,如今的发展轨迹已是大不相同。
寿眉因其产量高,在市面上最常见,成为新手入门的性价比之选。
而贡眉自从国标定义发生变化后,很少有茶农愿意继续种植,产量不高,于是逐渐走向了边缘化。
《3》
那么,具体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贡眉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茶农对茶树的种植和培育,总归要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
早些年间,贡眉的名称更常被使用,主要是因为听起来更具高级感。
毕竟“贡”字一出,难免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帝专用的珍品,更方便向外推广,卖个好价钱。
常说“物以稀为贵”,贡眉虽然产量不高,但它并未像白毫银针那样,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白毫银针产量少,是因为有着“十不采”的严格要求,且采摘时间极短。
一旦芽头旁的小叶壳成长为细窄细嫩的叶片,芽头变得更加秀美,白毫银针就生长成了牡丹王。
贡眉的产量不高,是因为群体种茶树成活率低,且隐藏着众多不确定的因素。
例如,春茶季里大部分新茶都采摘完毕后,茶园边长出的菜茶,此刻才零星迎来发芽期。
意味着为了少量的茶,又要额外请人采茶制作,无疑增加了更多的成本。
再比如,菜茶的品质并不稳定,生长出的芽头和叶片形态五花八门。
芽头饱满的新茶自然受欢迎,但也有不少瘦瘦小小的存在,即使再养一段时间也达不到采摘标准。
叶片颜色也是多种多样,形态上有的边缘卷曲,又有些叶片过窄……
不稳定的性状表现,导致贡眉无法实现稳定高产,难以拥有稳定的风味标准,进一步影响到制茶利润。
失去了名称的区别优势,整体种植规模也不大,贡眉在茶圈里渐渐沉寂,也就情有可原了。
《4》
如今的贡眉,更多以老白茶的身份出现。
新国标的颁布,让寿眉有了独属的身份,摆脱了以往“低级贡眉”的称谓。
尽管有了官方的正名,但圈内众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扭转的。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茶掌柜习惯性将寿眉称为贡眉。
因此买茶前一定要问清楚,避免回家后才发现买错了品类。
贡眉新茶在市场上难以寻觅踪迹,但仍有2018年以前的存量留存至今,有着有着不低的储存年份。
例如2017五彩贡眉饼,如果按照如今的标准来衡量,应该被归类为秋寿眉饼。
但考虑到当时的标准与现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还是沿用了初始的名称。
不仅仅是对过往辉煌历史的一场纪念,更为那些想要追寻从前记忆的茶友们,提供了怀旧的追寻。
七年的转化光阴,没有改变叶片五彩斑斓的特征:秋色、黎色、苔藓色……一时间有些数不过来。
叶面以绿为主基调,叶背却是古铜色,是正反面向阳与背阴的结果,瞬间带人回到了七年前的高山茶园之中。
沸水冲泡后趁热揭盖闻香,芳草香、桂花香、粽叶香接踵而至,还有甜蜜的杨桃果蜜饯香萦绕其中。
细啜一口茶汤,与春茶相比,稠滑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时间的考验让茶汤润泽度进一步提升,回甘也更迅速明显。
如果继续转化下去,这款贡眉饼定能带来更加令人惊艳的风味享受。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老白茶市场假货泛滥,高年份茶陷阱重重。
对于贡眉这一小众品类而言,更是需要仔细辨认,多了解茶叶的品质特征,多观察干茶的外观形态等。
某些做旧茶选用粗梗老叶作为原料,既不符合贡眉的标准,也不属于寿眉的范畴,带回家只能是白白吃亏。
《5》
未来的某一天,贡眉会从大众视野里真正消失吗?
即便和其他品类相比,贡眉更属于稀有产物,但依旧有不少茶友对其偏爱。
该消失的,是那些以次充好的劣质茶,是那些手段卑鄙的做旧茶。
真正的宝物,总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任凭时代变迁,依旧熠熠生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Abin
哪里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