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二十四节气里,雨水节,坐第二把交椅。
雨水的意思是,下雨,降水。
寓意着自此之后,大地雨水渐多,空气中潮湿渐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之后,人间将迎来一年一次的,重要的春耕。
然而,今年的雨水节,2月18日,白天并没有下雨。
福州是阴天,太姥山大部分时候也是阴天,只是偶尔,阳光露出个头来。
天上的云层并不厚,但也并不薄,属于那种有大团的云团覆顶,但云团与云团之间的缝隙也挺大,可以让阳光时不时透下来几丝的那种。
算作是实际意义上的多云吧。
茶树们很喜欢这种漫射光,没有直射的强烈,亦有光照的抚慰,光合作用不骄不躁刚刚好,适合鲜叶细胞们,生成有机物,并生成大量的芳香物质。
今年的春白茶,太姥山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们,会更香哦。
看了一下老S的穿着,还是比较冷的。
他说今天最高只有6度。明天还会更低,接下来的五六天会一直低下去,直到周天,0度。
“啊,这么冷?那会不会下雪”,村姑陈一边可怜身上衣正单,一边心忧炭贱愿天寒。
老S说不知道。
在太姥山这种南方又南方还凭海临风的山上,下雪真心要看缘分的。
有时候雨水够了,但温度又不够冷。有时候温度够了,但天气又不够冷。
必须在在气候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点,没有晚一步。
碰到了,借着漫天雪花的飞舞,说一句,嗳,原来你也在这里。
《2》
翻了资料库。
自2015年以来,除了2018年春茶季降霜之外,唯2022年的雨水节,是下了雪的。
实打实的,积下来的,薄薄的雪。
当然2024年也下雪了,但下在雨水节之后大约四五天,不算雨水正日子下的雪。
那年的2月19日,我们在林阳寺,邂逅了雪中寒梅。
其实只是零星的几滴雪米粒,夹在雨水之中,飘扬在梅花之上。
但仅仅只是这样,便足够令从小生长于南方又南方的福州地瓜们,激动坏了。
下雪呢,下雪啦。
没有见过的总是最好的。没有拥有过的总是最珍贵的。
到了第二天,太姥山也下雪了。
老S大晚上的发视频过来,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但是那声音里的惊喜是真的。
说,下雪啦,你看你看......高兴得像个孩子。
如果他年轻四十岁,估计会在那茶园里打个滚,撒个野。
第二天我们就上山去了。
怕打滑,也怕封路,8点才上的高速。
到了山上大约是十一点半左右,迎面一堆下山的车,车上都用雪装点过了。
有直接堆了雪人在车顶的,有把雪人堆在引擎盖上的,有带着小狗上山,把狗和雪人一起画在车窗上的....
激动得堪比过年,不,比过年还热闹。
那站立在车顶的雪人,脖子上绑着红丝带,手上还握着小节竹枝,车子开动,丝带和竹枝便随风飘扬,飘飘欲仙,大有我欲乘风归去之势。
见证着福鼎人民对下雪的欢欣鼓舞之情。
2022年的春白茶,也没有辜负这场雪,生得蓬勃,香得艳丽,清得优雅,淳得平和。
尤其是那年的《冰肌》,准特级白牡丹饼,清艳吐蕊,凝霜赛雪,美艳不可方物,又清纯如素女。
一一被资深藏家们收了去。
《3》
到了2023年的雨水节,我们便没有上山去了。
那天没下雨,晴空万里。
民谚有云,“雨水不下雨,惊蛰倒春寒”。
说的是如果一年当中,春天雨水节这一天如果没有下雨,那说明寒气未散,仍聚集在天上,还要倒上半个月的春寒才肯罢休。
于是我们便在2023年的惊蛰节(3月5号),期待着“倒春寒”的如约而至。
并遥忆了一番2018年的春茶季,那穿着过膝羽绒服仍旧觉得冷风刺骨的天气。
然而也没有。
那年的三月初,都以晴天和多云的天气为主,桃花和山杜鹃、野百合开得艳丽极了。
翠竹们也疯狂生长着,一天不见,就拔高了一大截。
3月8日妇女节(惊蛰之后第三天),我们再一次想去太姥山上体会一番倒春寒的“冻人”之感,却再一次失望而归。
太姥山上的气温,中午的时候,大约在15-20度左右,极为温热,于人体而言,是一种舒适的气温。
李麻花穿着卫衣,去寻找我前年遇到蛇皮的地方,想在那里再捡一片蛇皮。
然而无功而返。
我是深秋的时候看到的蛇皮,现在已经是春季,万物复苏,哪来的蛇皮可蜕。
人家蛇儿们还在冬眠呢。
别看惊蛰之后户外气温升高,已经达到穿单衣的水平,但太姥山上茶园里的地表温度,仍旧是极低的,尤其凌晨时分还偶有降霜和结冰,蛇才不会傻傻地出来挨冻。
它本来就是冷血动物,再冰冻一下,估计就爬不回去了,整头被人抓走,做碗蛇羹吃吃。
《4》
元人吴澄写过一本关于节气的书。
唤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其中关于雨水节,是这样写的:“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说的是春风化雨,雨水得生,万物始生。
所以,雨水节,一向是农耕时代的重要节气,也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季节。
南方人种花,便喜欢在这一天。
据说种下之后,易生根发芽,易栽种成功。
像兰科,蔷薇花科的花花草草,都在这一天分株、剪枝,插到新盆里。
宝姐姐也在雨水这天得到了二钱雨水,存下来,跟秋霜冬雪一起,调上四时花瓣,做成了令人冷心冷情的“冷香丸”。
这大名鼎鼎的冷香丸,不知道好不好吃。
比之我们家冷梅幽香的春牡丹《冷噙香》,不知高下如何?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