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要想长得好、长得快,还得有充足的水和肥。
这水和肥来自哪里呢?空气中,土壤里。
桉树并不像豆科植物那样自带“根瘤菌”来吸取空气中的游离氮素为己体所用,桉树只是万千树木中的普通一种,既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那么它的生长需要吸收水分和肥料,要维持快速生长必定要消耗更多的水和肥。植物的生长总不会靠空气“吹”大的吧?!
所以,论绝对水分消耗量、养分消耗量的话,桉树肯定会超过其他树种,但是在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上高于其他树种,意思是说消耗同等的水分、养分,桉树合成的生物量优于其他树种,这也就是桉树称为速生树种的原因。
有不少报道说,桉树会造成了土壤肥力的枯竭,造成了土壤水分的流失,甚至地下水位的下降。这些事实毋庸置疑,否则无异于掩耳盗铃。我们知道,植物的根系是有趋向性的,向哪里呢?向有水分、有肥力的地方拼命伸展;为什么呢?一切都是为了生命。
当土壤肥力不足供给桉树生长所需的时候,那就要进行外部施肥、追肥。如果管理足够精细的话,还会进行测土施肥,根据土壤情况结合生长所需,配制专用肥料。这个跟我们在田里种植水稻、在地上种植果树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及时追加肥力的话,那个长势想必很多人看到过。
稍为有心的人观察就会发现:桉树前期生长很快,5-8年到达生长高峰,而后缓慢下降。透过桉树这个生长曲线,在最初的8年成长旺盛期内,消耗的水、肥最多,随着生长速率减低,其水、肥需求量也就随之减少。就在这个时候,桉树枯枝落叶日益增多,加上脱落的老树皮,纷纷落到地面上,化身为土壤表层的腐殖质,反过来蓄水、蓄肥作用开始显现,甚至可能会达成桉树植株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养分平衡,不再需要外部追肥。
由此可见,“抽水机”、“抽肥机”之类的负面效应,更多出现在桉树快速生长期。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桉树采伐期过短。很多经营者为了尽快获取收益,往往种植5、6年就进行采伐,并且极力全株收获,伐后留在林地的枝丫等极少,有的经营者甚至还一把火烧掉所有的剩余物,对土地、水源、环境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群众意见很大。
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掠夺式经营,投入不多拿走更多。水稻收割后还将稻杆还田、果园割草后还把草铺在树根保湿呢,如果继续这样粗暴经营桉树,土地哪会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土地和人一样也需要休养生息,我们要摈弃急功近利赚快钱的想法,适当地延长桉树的采伐期,鼓励以培育中大径木材为主,把采伐年龄延长到8年-10年,甚至更长,让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得到更多的自然积累,从而维持地力不下降。
要想摘掉桉树林“抽水机”、“抽肥机”的帽子,除了前文提到的做法之外,还必须改变落后的种植方式,纠正不当的经营行为,提倡科学经营,严禁火烧炼山和全垦整地,适当保留原生植被,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合理密度种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少施农药不喷除草剂,尽可能减轻人为干预强度,注重依靠自然力促进生长。
“森林是一种财富,是可再生资源。”遵循自然规律,依托自然条件,利用自然力量,采取近自然经营方式,培育接近自然又优于自然的桉树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