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连续下降,通缩隐现,可能推出刺激措施

纵横千古与八荒 2025-04-11 11:19:14

周四(4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双双走低,显示出宏观经济有通缩的迹象。

三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了0.1%,与路透社经济学家调查预期的数值相符。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走势

这也是CPI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今年二月份CPI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达到了0.7%。三月份比二月份的降幅有所收窄。

三月份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了2.5%,创下2024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这已经是该指标连续第29个月下跌了。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走势

三月份PPI的降幅也高于路透社经济学家调查预期的下降2.3%的值。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主要针对的中国的贸易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如果持续的话,将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和物价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周三,华盛顿当局将进口自中国的商品的关税从104%提高到125%。而在此之前的几个小时,中国刚宣布对美国商品征收84%的关税作为对特朗普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的报复。在如此高的关税条件下,除了不可替代的必需品,两国的贸易几乎可以说会处于脱钩状态。

中美之间的关税贸易战,会使中国进口自美国的粮食、能源和芯片等与国内消费相关的大宗物资价格上涨;而出口制造行业则会受到很大的打击,造成生产用的工业原材料的价格走低。

所以在贸易战背景下,预计中国将来的物价形势会出现CPI与PPI走势背离的情况。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 Tianchen Xu说:“我们更有可能看到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之间存在背离。”他还表示,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ore CPI)已显示出回升迹象,而鉴于中美贸易可能实质性中断,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走势将会恶化。

确实,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的Core CPI在三月份同比上涨了0.5%,已经从二月份的下降0.1%的状态上反弹,尽管但仍低于一月份 0.6%的增长率。

香港中文大学兼职副教授Bruce Pang说,这些数据预示着“由政策刺激措施驱动的潜在转折点,特别是旨在促进消费的举措”。他还说,随着最近遏制激进降价和鼓励家庭支出的额外战略的政策承诺,预计中国CPI在未来几个月将显示出进一步逐步复苏的迹象。

与此同时,Pang还表示,鉴于在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中,围绕油价和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生产商价格的通货紧缩压力可能会持续下去。

中国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月,中国政府在年度报告中表示,将促进消费列为2025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因为中国已经设定了雄心勃勃的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表示,这是北京十年来首次将消费置于如此高度的优先地位。她补充说,政府工作报告引用了27次“消费”——这是十年来提及最多的一次。

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是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的状况众所周知,出口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也不容乐观。那么想要经济仍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话,促进消费就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了。

据美国著名财经媒体CNBC报道,清华大学曼斯菲尔德·弗里曼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前顾问李稻葵在周四(4月10日)接受视频谈话时告诉记者,北京正在准备进一步的刺激措施,重点是促进国内消费,这些措施将很快推出。他表示,随着美国加征关税,“北京将把促进国内消费的力度提高一倍甚至四倍”,并预计“10天内,我们将看到国务院的公告”。

中国今年已经推出了一些消费刺激政策。今年三月份中国政府宣布对消费者以旧换新计划的补贴翻了一番,达到3000亿元民币。这是从去年夏季宣布的1500亿元计划的扩展,用于更窄的产品范围。

为了应对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国确实应该推出规模更大的消费促进政策。但是否确如李稻葵教授所说的时间和力度,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阅读:14
纵横千古与八荒

纵横千古与八荒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纵论千古,横瞰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