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焦虑症属于中医“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大类病症。但中医认为情志所发生的病变的中心病机是“气郁”,而多思善虑最容易伤脾,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的来源,然后分别引起血、痰、湿、热、食等的郁结以及中医所说的心、脾、肝等的虚证,所以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说:“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焦虑情绪是焦虑症的首要表现。在惊恐发作中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窒息将至、疯狂将至;在广泛性焦虑中表现为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或精神紧张。焦虑在中医情志理论中无专门记载,但有相类似的描述。因此,在开展焦虑症的中医研究之前,有必要先探讨焦虑情绪与中医七情的关系。在中医七情中,惊有“动”之义。如《黄帝内经直解》说:“惊,惊骇之义”,杨雄《羽猎赋》也有“军惊师骇”的记载。惊亦有“乱”之谓,如《吕览·慎大》说:“其生若惊”,《素问·举痛论》也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可见,惊不仅是七情之一的情绪反应,而且是机体的状态,是精神紧张而骇惧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过分害怕而出现的“神乱貌”。与惊相似的还有恐,即恐惧、害怕,故惊、恐在中医学中多互称。由此观之,焦虑情绪与七情中的“惊”“恐”有较高的相关性。中医治疗焦虑症效果不错,但须内外调理,针灸与药物并用,再配合呼吸吐纳与八段锦改善紧绷的情绪,如有焦虑导致肌肉紧绷、筋膜发炎等情况,可以用针灸来放松肌肉,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中医治疗焦虑症的类别很多,可以分为三型、五型、六型等治疗,现举例如下:
焦虑症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一介绍如下。
肝胆火旺型患者。除了一般焦虑的症状外,患者还会特别容易感到口干、易怒、胸胁胀闷等,治疗上以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降肝胆火药物为主,针灸治疗可选取太冲、百会、阳陵泉等穴位。
心火上炎型患者。特别容易心烦易怒,心悸胸闷,失眠,严重时伴有口疮、舌疮与小便偏黄等症状,治疗上可用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丸、导赤散等药物治疗,配合大陵、内关与复溜等穴。心肾不交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酸、心烦、眼睛干涩及面色暗黑等症状,治疗药物可选择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等,针灸穴位可选用太溪、涌泉与神门等。
焦虑症的形成多有一个较长的病变过程,单一脏器病变为数不多。鉴于上述探讨,本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肾,病机主要体现于肾—肝—心轴上。因此,治疗亦应从此轴出发,但有主次之分。如《素问玄机原病式》说:“三焦相火无不足,肾脏阴难得实”,并提出“养肾水以胜心火”的治法。《景岳全书》说:“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因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又肝肾有精血相生、同寄相火的关系,故治疗应重视肾肝二脏,以滋肾疏肝清火为基本法则。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