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这2种维生素,高血压患者适当补充,有助于预防“中风”

瑞旭来看养护 2025-03-13 05:36:13

你或许经常听到“高血压”、“脑卒中”这两个词,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高血压为何会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脑卒中又为何如此可怕? 高血压患者又该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一、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血液循环突然出现障碍,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具有 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根据病因和机制,脑卒中主要分为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卒中总数的 80% 左右。主要是由于 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中断,发生缺血性坏死。 常见的堵塞原因包括 血栓形成 和 动脉栓塞。

出血性脑卒中:相对少见,但病情往往更凶险。主要是由于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 常见的出血原因包括 高血压性脑出血 和 动脉瘤破裂。

二、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 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的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以诊室血压测量值为准,收缩压 ≥ 140 mmHg 和/或 舒张压 ≥ 90 mmHg 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因为:

早期无明显症状:很多人患上高血压后,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不适,或者仅有一些轻微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等,容易被忽视。长期潜伏,悄然损害:高血压长期存在,会对全身血管造成持续性损害,逐渐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发严重并发症,而这个过程往往是悄无声息的。一旦发病,后果严重:当高血压引发严重并发症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往往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

据估计,全球约有 10 亿 高血压患者。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三、 高血压如何导致脑卒中?两者是什么关系?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最危险的 可控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约 50% 的缺血性脑卒中和 70% 的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直接相关。高血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导致脑卒中: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脂质沉积,加速 动脉粥样硬化 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在血管壁上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引发 缺血性脑卒中。此外,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脱落,还会形成 血栓,随血液循环到达脑血管,堵塞血管,引发 脑栓塞。

损伤小动脉,引发血管病变:长期高血压还会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 病变,如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 等。这些病变的血管容易 闭塞,导致 腔隙性脑梗死 (一种特殊的缺血性脑卒中)。同时,病变的小动脉也更容易 破裂,引发 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等部位。

促进动脉瘤形成和破裂:长期高血压还可能促进脑血管 动脉瘤 的形成。动脉瘤是脑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就像血管壁上鼓起一个“小包”。高血压冲击下,动脉瘤壁薄弱,容易 破裂出血,引发 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出血性脑卒中,病情往往十分凶险。

简单来说,高血压就像一个 长期侵蚀血管的“腐蚀剂”,不断损害脑血管的健康,使其变得脆弱、狭窄、甚至破裂,最终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环节。

四、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从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入手。

1、积极控制血压:这是预防脑卒中的 核心措施。

规律监测血压:在家中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遵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等,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定期复诊:定期到医院复诊,评估血压控制情况,根据需要调整降压方案。

血压控制目标: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对于部分高危人群,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能更严格。

2、改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的 重要基石。

健康饮食:采取 低盐、低脂、低胆固醇 的饮食结构。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 < 6 克。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含盐调味品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增加钾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规律运动:坚持 每周至少 150 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和脑卒中风险。应将体重控制在 健康范围 内 (BMI 18.5-24.9 kg/m²)。

戒烟限酒:吸烟 和 过量饮酒 都会升高血压,增加脑卒中风险。必须戒烟,限制饮酒 (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 < 25 克,女性 < 15 克)。

精神放松:学会 释放压力,保持 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运动、社交等方式缓解压力。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 会升高血压。应保证 每晚 7-8 小时 的高质量睡眠。

3. 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还有一些其他危险因素也会增加脑卒中风险,如 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等。高血压患者应同时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五、 适当补充哪些维生素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维生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维生素可能对预防脑卒中有一定的潜在益处,但 并非所有维生素都具有明确的预防脑卒中作用,且维生素补充并非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手段,不能替代降压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

1、叶酸 (维生素B9):研究表明,叶酸 可能有助于降低 同型半胱氨酸 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补充叶酸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尤其是在 叶酸缺乏 的人群中。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 深绿叶蔬菜、豆类、柑橘类水果 等。部分人群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叶酸片。

2、维生素D: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D 缺乏 与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维生素D 可能通过调节血压、改善血管功能、抗炎等机制,对脑卒中预防产生潜在益处。 但目前 尚无充分证据 表明补充维生素D 可以直接预防脑卒中。维生素D 主要来源于 阳光照射 和 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 (如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 制剂。

结语: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危险、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管理其他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0 阅读:70
瑞旭来看养护

瑞旭来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