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亿台!华为宣布重要决定,美媒:我们封锁了个“寂寞”

科技小笛 2023-08-06 23:02:24

在全球5G竞赛中,华为凭借着超9000项标准必要专利、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的设备,一举终结了美国长达数十年的通信霸权。不过,此举也让老美深刻感受到了来自东方大国的竞争压力。

为了遏制中国科技的崛起、巩固自身科技霸主地位,老美把华为当成了“眼中钉”,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它不仅屡次在国际上构陷华为设备不安全,煽动其他国家拒绝与华为合作,而且还从系统、芯片等核心半导体元器件入手,频繁限美供应商对华为出货。

最可恨的莫过于谷歌,由于它突然断供操作系统和GMS服务,导致华为在海外市场苦心经营多年的积累的用户,在一夜之间几乎清零,损失了超过2000亿元。也正是因为这次遭遇,促使华为坚定了研发国产操作系统的决心,鸿蒙OS就此应运而生!

但正如“鸿蒙之父”王成录所说,研发一款操作系统不是难事,难的是后期的生态建设,16%的份额占比就是一道“生死线”。事实也的确如此,微软和三星都曾试过做移动操作系统,但强如它们,也均在后期生态建设上“铩羽而归”。

面对谷歌安卓与苹果ios的垄断,鸿蒙系统最终能否脱颖而出、存活下来,自然也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从2021年6月2日上线至今,鸿蒙系统已有两年多的发展历程,现状如何呢?

就在8月4日,华为宣布重要决定,鸿蒙4.0版本正式开启公测,此次还引入了一项足以震惊业内的新功能,那就是Al大模型。从华为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鸿蒙4.0较上一版本,在个性化、小艺助手、功能性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另外,余承东还公布了两组数据,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数量突破220万,设备接入量超过了7亿台!在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里,足足翻了一倍有余,俨然已成仅次于谷歌安卓和苹果ios的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当然,我们不提倡盲目的吹捧或唱衰,客观来说,相比另外两大操作系统,鸿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显示,谷歌安卓的设备接入量截至目前已超30亿台,份额占比达到了75%,苹果ios也有将近17亿,占23%,鸿蒙OS只有2%的份额,不过,在国内市场,鸿蒙系统的份额已攀升到了8%。

纵观鸿蒙的发展之路,只能说是极为坎坷,发布之初就遭到了很多国内企业和网友的诋毁,称是“安卓套壳”。直至中纪委、人民日报、倪光南院士接连发声力挺鸿蒙后,质疑之声才逐渐消退。

可即便如此,其他国内手机厂商对鸿蒙系统的态度仍是“敬而远之”,就连从华为分离出去单干的荣耀,也选择了安卓阵营。

这样的局面多少会让人感到寒心,要知道,华为创立鸿蒙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14亿国人都能用上国产操作系统,不再受制于人。否则,华为完全没有必要把鸿蒙底层代码捐给开放原子基金会。

对鸿蒙系统而言,现在的关键任务仍然是建设生态、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与用户入驻,这或许就是华为此次在鸿蒙4.0版本引入Al大模型功能的主要原因。

人工智能是当下热门,鸿蒙系统拥有万物互联特性,可兼容手机、家电、汽车等几乎所有电子设备,两者之间的结合,完全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反观谷歌安卓和苹果ios,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也无法阻挡鸿蒙蚕食它们的份额。

不知道此刻谷歌是否会为断供华为的决定感到后悔,强行把自己的客户变成了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在鸿蒙4.0版本发布后,美科技界大为震动,有美媒更是发文嘲讽“脱钩”政策:接连四轮制裁,不仅没有摁住华为,反而眼睁睁的看着他变得更加全面和强大,我们封锁了个“寂寞”!

可以预料,鸿蒙成为主流操作系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国内手机厂商能够“雪中送炭”、选择支持,鸿蒙后来居上的进程将会大幅提升,即便没人支持,华为也会负重前行。

8 阅读:2219

评论列表

yuuuhh79

yuuuhh79

8
2023-08-07 12:50

我的买的华为2019诺5,鸿蒙系统2.0用到现在确实挺好用,每年都有系统更新,不像三星之类的,一两年后就不更新了,后面就等着换手机了[笑着哭]…… 支持华为[点赞][点赞][点赞],国人都应顶起[必胜]

看潮者

看潮者

5
2023-08-07 12:24

鸿蒙与安桌同质化太多,迟早有一个淘汰,还是需差异化并更流畅更好才能胜出

水中花

水中花

5
2023-08-08 22:10

2020年的荣耀30S,目前鸿蒙3.0,用了大半年非常顺手!

爱雪

爱雪

4
2023-08-07 09:10

我也想买个华为

用户14xxx15

用户14xxx15

4
2023-08-08 00:01

苹果在中国消失,鸿蒙就稳上世界第二或三系统

老何

老何

3
2023-08-07 12:30

我要平面屏,不要曲屏,6寸大小的,2000到3000的价位!V10的还在用!期待你的到来,

独钓龙溪河

独钓龙溪河

2
2023-08-07 12:41

好卖的东西还吹个锤子

科技小笛

科技小笛

有理解、有深度,这里有最精彩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