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美之间“芯战”打响后,日本就一直积极迎合老美、参与对大陆半导体的“围剿”,例如两年前对中企断供高端光刻胶材料,这让本就缺少EUV光刻机设备的大陆市场雪上加霜,无法生产先进工艺芯片。
还有前段时间与美、荷签订的三方协议,日本过度解读限制规则,宣布对包括光刻机在内23种核心半导体设备材料实施出口管控,此举可以说比老美更“狠”,直接把限制范围扩大到了45nm制程。
此消息一出,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担忧,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或将因此而倒退10年,重新回到65nm水平。因为日本的芯片技术虽然不是顶尖水平,但在半导体核心设备材料方面,它却实现了全产业覆盖。
很显然,日本这是妄图彻底“堵死”中国芯片产业的出路。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估计岸田文雄也没料到,断供“苦果”这么快就来了。
就在7月中旬,日本半导体协会SEAJ公布了一则数据,预测在2023年度,日半导体设备的总体销售额将同比去年大幅下滑23%,减少至3.02万亿日元,约1500亿元左右!
更让日企感到扎心的是,SEAJ认为市场需求低迷,且短期内几乎看不到好转的迹象,这意味着,-23%、1500亿元这两组数字绝对不会是终点,日半导体接下来还会面临更大的损失。
日半导体“自废武功”要知道,中国半导体拥有着万亿规模的消费市场,而日本作为设备材料主要出口国,此前有大约40%的出口比例面向的都是大陆。按照正常逻辑,它为了自家企业利益,本应对老美破坏芯片供应链的“脱钩”行为极为排斥。
可事实却截然相反,日本为讨好老美,表现的极为卖力。美国对大陆市场断供14nm以下制程芯片,它则变本加厉,连45nm以内的成熟制程也不放过,波及东京电子、尼康、泰瑞达、等数十家日企。但这无疑是在“自废武功”。
更关键的是,美、日、荷集体断供的举动,已经彻底惹怒了我们,根据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名发布的公告,从8月1日起,我国将对锗和镓等稀有金属材料实施管控,未经许可,禁止出口。
此举可谓是直击日半导体的“七寸”,因为若没有我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材料,即便日本半导体有多么全面和先进,也将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
中国半导体该如何“突围”在日本断供23种半导体设备材料后,中国芯片产业会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倒退10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外界的封锁固然会对国产芯片的发展造成影响,但同样也将加快我们自给自足的步伐。
何况,日本所断供的这些设备材料,都属于成熟工艺设备,其研发难度远不能与EUV光刻机相比。例如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掩膜版等等,大陆市场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并非造不出来。
过去一直没有去造,是因为相关细分产业的规模太小,与其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去研发,直接进口反而更为划算。可随着日本限制出货,我们在无法买到的情况下,只能亲自动手。
完全可以预料,国内实现这些设备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只是不太久的时间问题,反观日半导体,没有大陆消费市场的支持,未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当然,我们不提倡盲目的吹捧或唱衰,客观来说,国产半导体整体水平,与西方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不再心存幻想,沿着自主化的道路,脚踏实地,制心一处,就能无事不办!支持请点赞。
用户11xxx95
堵别人的路,自己走头无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