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到撕心裂肺,感觉“心都碎了”,别大意它真的会要命!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2-07 02:06:48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生活就像一场充满挑战的江湖闯荡,谁都难免遭遇挫折。你是否曾在被生活狠狠打击时,感到伤心欲绝,心脏狂跳、喘不过气,甚至心痛到无法呼吸?

生活中的“心碎时刻”

很多人会发现,“撕心裂肺” 并非只是夸张的修辞,而是一种真实可感的切身体会。

比如,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突然决然地离开,留下自己在回忆中痛苦挣扎;为了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日夜苦读,最后却惨遭挫败,那种梦想破碎的感觉让人难以承受;又或者,亲人毫无征兆地猝然离世,巨大的悲痛瞬间将人淹没。

最近著名女星大S因病离世,其前夫汪小菲沉默不语失魂落魄游走在雨中,整个人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大S的家人们也是悲痛交加,甚至传出其妹小S哭到晕厥。因大s匆匆离世,她的家人们可谓真的是悲伤到“心碎”。

在强烈的情感刺激下,心脏时常感到一阵阵的抽痛,仿佛真的被撕裂了一般。这是为什么呢?

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这种现象,发现它远不止是单纯的心理反应,背后还隐藏着真实的病理状况。

1967 年瑞士有研究提到,近亲死亡会使一个人在一年内死亡风险增加七倍 。1971 年,恩格尔介绍了心理压力导致迅速死亡的情况。

到了 1991 年,日本学者山头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这种疾病,将人因受到重大情绪打击、压力,从而导致心脏一系列变化的现象命名为心衰综合征,也叫应激性心肌病。

不同于普通心脏病的 “隐形杀手”

当我们听到 “心碎综合症” 这个名字时,可能会感到疑惑,心脏变成 “章鱼瓶” 形状很严重吗?它和普通心脏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知道,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发出,分左右两支,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包裹在心脏表面,为心脏供血。一般所说的心脏病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堵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缺血,进而引发心脏发病。

但心碎综合症却截然不同。研究发现,心碎综合症患者在遭遇打击后,心脏肌肉在不缺血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暂时性的弱化,甚至心脏骤停。

举个例子,在一次重大比赛中,一位运动员满心期待能夺冠,却在比赛中意外失利。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瞬间崩溃,随后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心脏剧痛的症状。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发现他患的正是心碎综合症。据统计,临床上约2%左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其实是心衰综合症,而且发病群体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7 - 9倍。

从心脏的工作原理来看,心脏将含氧血液泵出左心室并进入主动脉,为全身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然后脱氧血液返回右心房,向下射入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交换为氧气,新鲜血液再返回左心房,向下射入左心室,如此周而复始。一旦心脏在重大打击下出现问题,整个血液循环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压力与儿茶酚胺

既然心碎综合症如此危险,那压力为什么会导致它的发生呢?目前虽然没有完全确切的认知,但众多研究都指向了一个 “元凶”—— 儿茶酚胺。

说起儿茶酚胺,你可能觉得陌生又有点害怕,但提到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你一定不陌生。多巴胺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肾上腺素能让我们激动,而这两类物质都属于儿茶酚胺。

它是大脑神经组织、肾上腺等部位产生的一类激素的统称,并且这类激素公认可以受到心理调节。

比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肾上腺素会快速分泌,让我们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调动更多能量来应对风险。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儿茶酚胺一旦分泌过量,就会产生毒性作用。心肌细胞的神经直接释放儿茶酚胺,会让心肌功能下降或暂停;肾上腺素激增会导致动脉剧烈收缩,血压骤升,给心脏带来更大压力,直接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削弱心脏的氧气和血液供应。

这些情况在短期内爆发叠加,就会导致心脏发生痉挛式骤停,进而出现心碎综合症。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悲伤,太大的惊喜同样会导致心碎综合症,正所谓 “乐极生悲”,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疾病经过及时治疗会得到较好的恢复。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较好地调整情绪,及时减压,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文字来源自 不务正业的李雷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寻琴观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