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百岁山翻大车了?矿泉水里溴酸盐从哪来,有什么危害?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2-06 01:52:31

溴元素是山泉和矿泉水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本身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当它遇上用于饮用水消毒的臭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在自然界的水中,溴元素广泛存在,而臭氧消毒是为了消灭水中大量的致病细菌,保障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不过,这一过程中,溴元素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产生了溴酸盐,常见的有溴酸钾和溴酸钠。这一转化过程虽非人们所期望,但在现有消毒工艺中,是难以避免的副反应。

臭氧消毒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因其高效杀菌能力,能有效降低水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但溴酸盐的产生,成为了臭氧消毒的 “代价”。

目前,虽然也有其他消毒方法,如氯气消毒,但氯气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同样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且在杀灭某些特殊细菌和病毒方面,臭氧的效果更为显著。权衡之下,许多水厂依然选择臭氧消毒,这也导致溴酸盐在瓶装水生产中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

溴酸盐中毒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当人体摄入量达到每千克体重 240 - 500 毫克溴酸盐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也会受到抑制,甚至可能出现肺部水肿。

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肾衰竭和耳聋等不可逆的损伤。这些症状表明溴酸盐对人体多个重要器官和系统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一旦中毒,对健康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 B2 级潜在致癌物。这意味着,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溴酸盐一定会直接导致人类患癌,但基于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它存在引发癌症的潜在风险。

与之同属 B2 级潜在致癌物的还有手机辐射、芦荟叶提取物、蕨类植物、传统腌菜、柏油、马路上的沥青、汽油发动机的尾气等,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能接触到。然而,我们不能因潜在致癌风险就过度恐慌,而是需要理性看待。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 2006 明确规定,使用臭氧作为水处理剂时,生活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1 毫克每升。这一数值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溴酸盐限值相同。这一标准的设定,是基于对溴酸盐毒性的深入研究以及保障公众健康的考量,在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现有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欧洲在饮用水安全方面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其溴酸盐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03 毫克每升。欧洲标准的制定,往往基于更高的环保和健康要求,他们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投入更多资源,致力于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饮用水。这种标准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在风险偏好、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异。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 30 个在售瓶装水品牌进行了检测,其中中国大陆品牌有 5 个。检测结果显示,共有 4 个品牌被检测出含有溴酸盐,其中中国大陆品牌 2 个,中国香港品牌 1 个,中国台湾品牌 1 个。其他 26 个品牌未检测出此类物质。

被检测出溴酸盐的两家内地企业,其中一家检测结果为 0.003 毫克每升,另一家与其他两个地区品牌一样,检测结果为 0.002 毫克每升。这一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被检测出溴酸盐的内地品牌,面临着公众对其产品安全性的质疑。

从检测结果来看,被检测出溴酸盐的品牌,其含量均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环保局的标准,即便按照欧洲最严格的标准,0.003 毫克每升的含量也仅处于临界值。然而,这一结果还是引发了争议。

香港消委会向农夫山泉道歉,专家称饮用水中溴酸盐风险基本可忽略

一方面,消费者对饮用水安全高度敏感,任何潜在的有害物质都可能引发担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食品安全领域,公众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此次检测,虽花费了 8 港币获取结果,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这也提醒企业,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溴酸盐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也凸显了类似消委会这样的机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和监督,才能让消费者喝上更放心的水,也促使整个行业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 。

文章来源:宇宙大爆炸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寻琴观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