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简介:“一战”隐患和经济危机引爆二战,轴心国先胜后败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4-04-22 15:31: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作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二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二战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一战”后格局埋下隐患,经济危机直接引发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签订投降协议,“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之后,经过长达六个月的磋商,最终达成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虽然由于英、法、美三国对德国的不同立场,导致德国并未被彻底削弱,但仍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这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虽然“一战”导致德国损失惨重,但在英美的资助下,德国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再加上复员士兵重新融入工业生产,德国战后经济得以迅速复苏和发展。“一战”导致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直接倒退到了1888年的水平,而到1927年时便已经恢复到了1913年的水平。当然,德国这种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外来贷款完成的。

一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很快便进入了空前的大繁荣时期,在此期间日本、意大利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得到了全面迅猛发展。经济越来越强大的他们,自然需要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上的分配权,这就导致他们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利益矛盾。

当时,英法两国是德国的主要债权国,但同时他们又是美国的债务国,于是,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德国获得的外来贷款美国几乎占到一半),再以战争赔款的方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债的形势溜回美国,结果导致美国的黄金贮藏量从1913年的19.24亿美元疯涨到了1924年的44.99亿美元,几乎占到了世界黄金贮藏量的一半。

因此,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大繁荣,其实完全就是一种极不均衡的繁荣。1929年,这种不平衡达到了极致,结果引发了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急剧下降,大量商品积压、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大批量倒闭,导致失业率急速攀升。

为了缓解国内矛盾,英法凭借庞大的殖民地、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以倾销方式扩大海外销售,而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他们先后形成了“英镑集团”、“金本位集团”和“美元集团”(也称货币区),对外其他国家实行排斥。

结果,无论是正处于经济恢复中的德国,还是后起之秀日本、意大利,其国内市场本就相对较小,对外却又无力与英法美等国对抗,这导致他们国内的形势危机重重,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给了希特勒、墨索里尼掌握政权的机会。而为了解决国内危机,三个国家无一不将工业主要集中于军事工业。

经济危机所引发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军事层面的矛盾,而国内积聚膨胀的军事工业,则导致意大利、德国、日本决定以战争的方式来掠夺殖民地和贸易市场,二战的爆发至此已经难以避免。

德意日对外扩张引发“二战”,战争规模迅速席卷全球

为获取工业原料和扩大商品销路,日本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华战争,意大利则于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也在1936年3月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面对三国的扩张,英法美等国却出于各自利益采取“绥靖政策”,结果导致三国对外扩张更为疯狂,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日本也在“七七事变”后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对英法等国不再信任的苏联,为了本国安全,也趁机对波兰发动进攻,与德国共同瓜分波兰,从而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全面爆发。

1940年4月,按照“曼斯坦因计划”的规划,德国以“闪电”攻势对丹麦、挪威等国发动进攻,并迅速完成了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之后,德军绕过法国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击败正面敌军后,完成了对英法联军北翼的合围,之后英法联军被迫撤往英国保存实力,而南线的法军则根本无力抵抗德国的进攻。

同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南线法军本就战斗力低下,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法国最终于6月22日投降。之后,德国又制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想要迫使英国屈服,但在英国的坚决抵抗下,该计划最终破产。

1941年6月22日,在西线战事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调集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兵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苏军由于猝不及防,迅速丧失大片领土。

与此同时,日本在“诺门坎战役”失败后,放弃北上计划,转而向南扩大侵略,对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结果此举严重损害了英美两国的利益。于是,美国不仅对日本实行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禁运,同时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这对战略物资本就匮乏的日本可以说是个致命打击,最终导致日本冒险的对美国珍珠港发动偷袭,意图夺取太平洋制海权。

反法斯西同盟建立,1941年后战争局势逆转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后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国相继加入。而为了遏制“轴心国”的扩张,在美苏英等国的主导下,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26个国家于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就此成立。

就在反法斯西同盟建立前后,“二战”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轴心国的对外攻势开始受挫。

在苏联战场,德军早期对苏联的战争进展相对顺利,但在1941年入冬以后这种局势开始改变。苏军先是在1941年9月顶住了德国对莫斯科的进攻,并在同年底发动反击歼灭德军50多万。

到了1942年,德国又对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攻击,但却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结果非但没能攻占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

到1943年时,战争形势开始发生逆转,苏军不仅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甚至开始对德军发动反攻。同年7月,德军意图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夺回战场主动权,但再度被苏军粉碎。

在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开始对日作战。1942年6月,日本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但因美国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最终以一艘航母的代价摧毁了日本四艘航母,太平洋战局就此发生转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美国则开始转入进攻。

与此同时, 日本在中国的进攻也开始进入疲态,实际上自1938年“武汉会战”后,中国战场便已经陷入了僵持状态,此后日军虽然也发动了一定攻势,但已经不如之前那般迅猛。尤其是自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后,日军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此外,东南亚战场的日军的攻势也陷入停滞。

在北非战场,在1942年夏天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还在发动攻势,开罗一度告急。然而随着1942年10月英军开始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非洲的德意军队损失惨重,开始向西撤退,北非战场形势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到1943年4月时,北非的德意军队最终投降。

1943年7月,美英军队开始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而意大利则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到同年9月,意大利便宣布了投降。

到1943年下半年,轴心国已经开始全面陷入劣势。在苏联从东线对德国发动反攻的同时,美英等国军队也在1944年6月发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开始从东西两面夹攻德军。太平洋战场,由于日本海军的失利,美军也在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联与此同时猛攻柏林,同月30日希特勒自尽。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日本天皇最终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0 阅读:0

绿茶纵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