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洛克菲勒
看到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这人有点钱就瞎吹牛?这话要是别人说,都像是在吹牛,可要是洛克菲勒说,差不多所有人都会信。

因为洛克菲勒是米国的“石油大王”,那可是世界首富啊。
咱们一般觉得,世界首富不应该是贝索斯、比尔盖茨他们吗?贝索斯身价大概是 2100 亿美元,比尔盖茨身价大概是 1012 亿美元,可这俩世界首富加一块,都没洛克菲勒有钱,洛克菲勒身价约 3360 亿美元,那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
难道洛克菲勒就只是世界首富这一个标签?错啦!他还是顶级的教育家呢。
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硬是富了 7 代,每代都特别有钱。
财富能延续 7 代子孙,秘密就在洛克菲勒对后代的优质教育。
今天阿胖跟您聊的就是洛克菲勒对后代在“赚钱”方面的教育。
他自己是世界首富,后代也都特别有钱,这样的人提出的“赚钱”理念肯定值得咱们好好琢磨。
洛克菲勒的教育理论都留在他写给家族的信里了,其中有一部分内容说:真正厉害的人“发财”,从不靠运气,我总结了一下,靠的是下面这 3 种途径。
敢于打破常规,把 “不可能” 变成 “可能”1911 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 “创造性破坏” 理论,指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打破旧模式、建立新秩序,洛克菲勒正是这一理论的早期践行者。
就拿他涉足石油行业来说吧,那时候石油开采刚兴起,大家都一股脑地跑去挖石油,觉得只要挖到油,就等于挖到了金山。可洛克菲勒却不随大流,他心里琢磨:“大家都去挖油,那炼油这块肯定有机会。” 于是,他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投身炼油行业。
当时很多人都笑话他,说他这是在瞎折腾,肯定会血本无归,可洛克菲勒呢,他咬咬牙,一头扎进去,从最基础的炼油技术学起,不断改进工艺,提高油品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的困难。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竞争激烈……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横在他面前。可洛克菲勒没有被吓倒,他想尽办法解决问题。为了筹集资金,他跑遍了各大银行,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说服了一些银行家给他贷款。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高薪聘请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日夜钻研。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的炼油厂终于走上了正轨,生产出的油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洛克菲勒曾说过:“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他没有被传统的思维模式所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最终在石油行业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代 “石油大王”。

当传统车企在燃油车赛道内卷时,马斯克选择 all in 电动车 ,这与洛克菲勒当年放弃原油开采、主攻炼油如出一辙。
他不仅打破技术垄断,更通过 “太空探索 + 汽车制造” 的跨界思维,让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过丰田 + 大众总和。
正如熊彼特所说:“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 真正的破局者,永远在旧体系的裂缝里找新可能。
发财有时候就需要这种 “叛逆” 的精神,别人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你偏要去试试。说不定,在那看似不可能的角落里,就藏着巨大的财富机会呢。
给大家分享一些落地的建议,平时在生活中,当你遇到一件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时,先别急着否定自己。
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件事情的可行性,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比如,你所在的行业竞争激烈,大家都在打价格战,你可以尝试从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入手,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不要害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嘛。
善于 “算计”,让每一分钱都 “活” 起来提到 “算计”,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个好词,好像有点斤斤计较的意思。
但在洛克菲勒这里,“算计” 可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他对金钱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确保这一分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 “心理账户” 理论,指出人会为不同用途的钱设置虚拟账户。
洛克菲勒早在 19 世纪就践行了这一理论 —— 他把个人财富分为 “生存基金”(占比 10%)、“扩张基金”(60%)、“风险储备金”(30%),这种分配模式与现代家庭资产配置的 “标准普尔象限图” 高度吻合。
更惊人的是,他在 1870 年创立标准石油时,就建立了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精确到每升原油的运输损耗率,比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早 30 年。
正如洛克菲勒所说:“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他的 “算计”,不是小气,而是一种对财富的尊重和智慧的运用,他让每一分钱都像一个个小士兵,在财富的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很多人都没有算计意识。
行为经济学家帕科・昂德希尔在《顾客为什么购买》中提到:“每天一杯拿铁,一年就能喝掉一台笔记本电脑。” 这正是洛克菲勒最警惕的 “隐性浪费”。
现实中,很多人月薪 8000 却月光,就是因为被咖啡、外卖等 “小额高频消费” 掏空钱包。

从现在开始,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把每天的收入和支出都详细记录下来,分析自己的消费结构,看看哪些钱是必要的,哪些钱是可以节省的。
在做投资决策时,不要盲目跟风,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计算潜在的收益和风险。
比如,你想投资,不要只听别人说哪只好就买,而是要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
懂得 “借力打力”,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尼尔・弗格森在《财富的逻辑》中指出:“所有商业巨头都是资源整合的高手,区别在于有人整合资本,有人整合人脉,有人整合技术。”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就算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洛克菲勒深谙这个道理,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学会 “借力打力”,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自己所用。
在创业初期,洛克菲勒资金有限,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石油行业立足。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银行家,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和对石油行业的深刻见解,说服了银行家给他贷款,有了这笔资金,他得以购买先进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除了向银行借力,洛克菲勒还善于与同行合作。
他联合其他炼油厂,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通过整合资源,他们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洛克菲勒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协调各方利益,让标准石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洛克菲勒说过:“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他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为自己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借力拉满!
马斯克从不追求 “从零开始”,为了SpaceX,他整合 NASA 退役工程师、俄罗斯火箭技术、硅谷供应链资源。
猎鹰火箭 70% 的零部件来自外包,但通过系统集成创新,成本仅为传统火箭的 1/5。

我们要做的改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主动与人合作。当
你有一个好的项目或想法,但自己的资源有限时,不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
比如,你想开一家餐厅,但缺乏资金和烹饪技术,你可以找一个有资金的合作伙伴和一个厨艺精湛的厨师,大家优势互补,共同创业。
另外,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比如扶持政策、行业协会的资源等。
多参加一些行业活动,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说不定在某个关键时刻,这些人脉就能帮你一把。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