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一个书香之家。袁世凯13岁时,写了一句诗:“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小小年纪就已经显示出王霸之气。在几次科举考试的失败之后,袁世凯决定放弃科举之路。
袁世凯自幼喜欢兵书、兵法,经常买军事方面的书籍认真的研读,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袁书呆”。
成年之后的袁世凯想投靠大名鼎鼎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但是又听说李鸿章选拔人才必须是举人和进士出身,袁世凯的学历不达标,不想被李鸿章到哪儿就给撵出来,自取其辱。于是袁世凯就投靠到淮军的统领—吴长庆手下。
19世纪80年代的洋务运动,自强的思想对袁世凯的影响很大,他也想通过自身努力,建功立业。
1882年,朝鲜发生兵变,朝鲜请求大清政府出兵援助,协助朝鲜平息内乱。在淮军吴长庆手下表现出色的袁世凯被派到了朝鲜。袁世凯卓越的指挥才能在朝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他的领导下,朝鲜国内的叛乱很快结束了。军方上表,为袁世凯请功,这是袁世凯第一次崭露头角。因为袁世凯在朝鲜的立功,大清政府委任袁世凯以军事顾问的身份留在朝鲜,帮助训练朝鲜自己的军队。
1884年,朝鲜国内又发生兵变,邻国日本趁机入侵朝鲜,当时26岁的袁世凯,带领他训练的朝鲜新军,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入侵。袁世凯此举,有一次让他名声大噪。无论是在朝鲜还是在清廷,袁世凯的威望逐渐确立起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大清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了重新拥有一支有更强战斗力的军队,抵御外侮,清政府下令,招兵买马,组建新军。
在朝鲜驻扎了12年之久的袁世凯,因在朝鲜平乱的出色表现,回到国内,被委派训练大清政府的新军。袁世凯按理应该感谢李鸿章的知遇之恩,但是甲午海战大败之后,随着李鸿章被解除了北洋海军的大臣一职后,袁世凯马上抛弃了自己的恩人李鸿章,转而和与李鸿章政见截然相反的大臣们开始密切交往。
1895年10月开始,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练新军,号称“定武军”,有人给李鸿章说,袁世凯去训练新军了,李鸿章听了很是不满。但是袁世凯已尽今非昔比,李鸿章现在失了势,根本不能左右袁世凯了,他已经是清廷所倚重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在朝鲜训练新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他本身从小就喜欢研习兵书战册,为清政府训练新军可谓是轻车熟路,顺风顺水。
袁世凯挑选军士,坚决不要富家子弟,他认为富家子不能吃苦;袁世凯对新招募来的新军都要由他亲自做体能测试,如快步跑测军士的耐性,举铁锁能走多远的距离等等,因此招来的新军士兵普遍身体素质都很高。
袁世凯对军纪也做了整改:他要求军队中,不再使用锣鼓之类的乐器发号施令;军队统一活动,一律改用喊口令的方式来进行。那些文化素质很低,听不懂复杂口令和操作规程的,袁世凯就创造性的将口令和规程编成耳熟能详、明白晓畅的军歌,这样这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军士们也能很快就掌握。
袁世凯还经常给新军们洗脑,他希望这支自己训练出来的新军完全听命于他的指挥。他经常对军士们说,大丈夫当效命沙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也!他还在训练工程中不断的向军士们喊话:你们吃的谁的饭,你们穿的谁的衣,军士们就会统一的答道:吃的袁大统领的饭,穿的袁大统领的衣!
为了继续收买军士们的心,袁世凯对当时军队中肆意克扣军饷的行为进行的严厉的查处。他要求一定要把军饷一分不差的发到每个军士的手中,严禁克扣。为了防止有人营私舞弊,袁世凯每次都是亲自为军士们发放军饷,军士们能全额拿到军饷,对袁世凯更加信服。袁世凯也因为带兵有手段,纪律严明而声誉日隆。
袁世凯在训练新军的过程中积极的培养自己的势力,新军中首席参谋徐世昌,是他拜把子的兄弟,还是他河南的同窗;冯国璋的老婆死了,袁世凯马上给他说媒;他了解到冯国璋喜欢吃猪肘子,就在每次自己吃饭的时候,想到冯国璋的爱好,派人给冯国璋送去猪肘子;为了拉拢段祺瑞,袁世凯将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了他。
在他训练的军士中,有4个人当过中华民国的大总统,9人17次登上了民国总理的宝座。在晚清时期,袁世凯是唯一一支拥有10万人的军队,为日后他总揽大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位,国号洪宪,但因为不得人心,仅仅做了81天皇帝的袁世凯就宣布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