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郑和下西洋和维生素

易水长天 2020-07-16 18:55:06

一、麦哲伦航海的困境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3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溃,有的船员消化不良,、手脚发麻、浑身无力的症状,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其中有一部分人在航行途中觉得再坐船航行下去,很可能死在海上,喂了鲨鱼。索性他们就乞求船长将他们留在附近的一个荒岛上,让他们自生自灭。如果他们有幸大难不死,等航船回来的时候希望船长来看看他们是否还活着。

几个月之后,船返航回来,到达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被留在这岛上的船员、水手都活蹦乱跳的,很是健康。麦哲伦就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活过来的,这些人就说,我们也没吃什么灵丹妙药,就是吃岛上一年四季的野果子,还有就是捕捞的鱼虾充饥,就这样活到了现在。

麦哲伦意识到,岛上的野果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很可能治好了他们的怪病。诸如此类的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 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的试验,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 "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Vitamin(维他命),也称维生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维生素按A、B、C一直排列到L、P、U等几十种。

二、郑和下西洋为何安泰无虞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郑和率领的船队都是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这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闲话少述,郑和率领的船上装满了茶叶,丝织品还有大量精美的瓷器。郑和到达每个沿海国家,会用这些中国的特产和当地做贸易。这些易碎的瓷器,在长途航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暴风骤雨,大风大浪。为了防止大船受风浪的颠簸挤压损坏易碎的瓷器,聪明的船工们想到了用黄豆和绿豆填充在摞着的瓷器之间,这样有黄豆和绿豆的缓冲和隔离,瓷器就不会受到挤压和磕碰,完好无损。

这些绿豆和黄豆长时间在海上潮湿的环境中,不久便陆续发芽,船员们舍不得扔掉,就将这些豆芽菜全吃掉了。事实上,正是这些豆芽使郑和的航海团队没有出现麦哲伦船队中流行的怪病。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豆芽菜中含有的维生素,保证了身体的正常代谢,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

三、荷兰人艾克曼

作为医生的荷兰人艾克曼在印尼爪哇调查当地脚气病的致病原因时,发现脚气病的病因不是由细菌传染,而是因为缺少某种营养物质(维生素B1),他的发现为维生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艾克曼最卓越的成就在于,他的动物验证实验打开了整个维生素世界的大门。后人正是循着他的足迹,建立动物对照模型,控制饮食成分,才完成了后来所有维生素的分离与确认。说起维生素的发现史,艾克曼常是第一个被提及的人。在艾克曼研究的基础上,英国的化学家霍普金斯在1912年发现了维生素。其后,维生素家族逐渐被科学家们发现,维生素的发现,为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认识维生素家族

1、眼干涩:缺维生素A、胡萝卜素

2、口臭 :缺维生素B6、锌

3、牙齿不坚固:缺维生素A、钙、铁

4、唇干燥、脱皮:缺维生素A、B2

5、贫血、手脚发凉:缺维生素B6、铁叶酸

6、易疲劳、精力差:缺维生素B1、B2、B6

7、脱发过多、头皮屑过多:缺维生素A、B6、锌、钙

8、头发枯黄、分叉:缺维生素E、铁

9、黑眼圈:缺维生素A、C、E

10、出现色斑、黄褐斑:缺维生素C、E、叶酸

11、皱纹出现早、多:缺维生素A、C、E、硒

12、皮肤无弹性、无光泽:缺维生素B1、B2

13、皮肤干燥、粗糙毛孔粗大:缺维生素A、B6、锌

14、发育迟缓:缺维生素A、B1、B2

15、视力差、眼睛怕光、干涩:缺维生素A、B1、B2、硒

16、虚汗、盗汗:缺维生素D、钙、铁

17、舌头紫红、嘴角烂:缺维生素B3、B6

0 阅读:1

易水长天

简介:关注人文,历史,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