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台海爆发冲突,会发生什么?6大前兆,普通人也能察觉端倪

南斋孤风中 2025-03-28 21:27:53

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三次台海危机:

1954年第一次台海危机,炮击金门;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再次炮击金门,美国派第七舰队介入;

1995-1996年,第三次台海危机:导弹试射演习。

2022年8月佩洛西窜台后,中国在台湾周边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出动超过100架次战机,发射11枚弹道导弹。

而2023年,中国军机越过台湾海峡中线的次数达到1727次。

台海问题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引线正在一点点变短。

美国给台湾卖了很多武器。

2023年,批准了超过40亿美元武器销售。

中国则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2023年,国防预算增长7.2%,达到2250亿美元。

专家认为,2027年(中国建军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是两个关键时间点。

如果和平统一无望,军事选项可能被提上日程。

战争从来不是突然爆发的,就像地震前会有前震一样。

台海如果要开打,也会有明显的“前震”。

这些信号,普通人其实也能观察到。

空军的异常调动

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前,军队调动是藏不住的。

就像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

英国花了三周调集舰队,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再比如1990年海湾战争前,美军在沙特和海湾地区集结了几十万军队,萨达姆早就知道要挨打了。

如果台海要开打,我们会看到:

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广西和海南的军用机场,可能会像春运的火车站一样拥挤。

平时一个机场也就驻扎几十架飞机。

突然间增加到上百架,这种变化卫星一照就能看出来。

不只是战斗机增多,那些平时很少见的特种飞机也会大量出动。

比如:

空警-2000预警机、运-8电子战飞机和轰-6加油机。

你坐飞机的时候遇到延误,一般会骂航空公司或者怪天气。

但如果有一天,东南沿海所有机场同时大面积延误或取消航班,而且天气晴朗,这就不正常了。

福建厦门、泉州,浙江温州、台州。

这些靠近台湾的机场,可能会突然关闭大量航线。

航班追踪软件上,会看到大片空白区域。

原本直飞的航线,突然开始绕道飞行。

比如,上海飞香港的航班,本来是沿着海岸线直飞的,突然改成内陆绕行。

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航运枢纽。

如果它们的航班也大规模取消,那情况就更严重了。

台湾四面环海,像一艘不沉航母。

解放军如要拿下台湾,必须先控制天空:

先打瞎对方眼睛:摧毁雷达站和预警系统。

再废掉对方的拳头: 摧毁机场,防止战机起飞。

最后切断对方的神经: 瘫痪指挥系统和通信网络。

这些任务,都需要大量的战机和精确打击能力。

所,以空军的异常调动是最明显的预警信号。

军队,装备,物资转移

在战争爆发前,除了天上飞机的异常,地面上也会有明显动静。

1991年,海湾战争前。

沙特境内的美军基地,突然人满为患,士兵从几千人猛增到几十万人。

如果台海要开打,我们可能会看到:

平时晚上9点后军营就熄灯了。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附近军营深夜还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二战时德国入侵苏联前,边境军营就是这种状态。

苏军情报部门其实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异常。

弹药库、油料库的警卫突然增多,周围可能架起机枪和防空武器。

你会看到大量军车往返于军械库和港口之间,不断地运输物资。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东北的军需仓库,就开始大规模转移物资到前线。

平时很少见的坦克、装甲车、导弹发射车会被大量运往东南沿海。

这些大家伙,通常是通过火车或特种平板车运输的,很难不引人注目。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

埃及和叙利亚,就调集了大量坦克到以色列边境。

交通系统变得“不正常”

大规模调兵遣将,必然会影响民用交通。

这是普通人,最容易观察到的信号。

普通列车,可能经常停在小站让行。

但让的不是高铁,而是不载客的军用列车,火车上全是坦克、火炮和军用物资。

二战时,德国向东线调动部队就经常占用民用铁路,导致客运列车大面积延误。

高速公路突然“检修”。

某段高速公路,可能突然以“道路维修“为由封闭。

但奇怪的是看不到工人施工,倒是能看到军车长龙。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通往边境的公路就被军车占满了。

港口管制升级。

沿海港口可能突然加强安保,限制平民接近。

同时军舰和登陆舰数量明显增多。

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英国南部的港口就被军队完全接管,普通人被禁止靠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台湾海峡,虽然只有130公里宽,但这片海域被称为“黑水沟”。

风浪大,水流急。

如果要发动登陆作战,需要大量两栖登陆装备和后勤保障。

这种规模的调动,几乎不可能完全保密。

现代战争不只打在地面和空中,还打到了太空。

如果台海真要开打,中国的卫星会出现异常动向。

这是科技时代特有的战争预警。

卫星的变动

卫星是天上的眼睛和中转站,平时它们按照固定轨道绕着地球转,就像公交车按照固定路线跑一样。

但如果有一天,突然改变路线,那就是大事要发生了。

这种变化,虽然普通人看不见。

但各国的太空监测机构,都能发现。

就像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差点引发核战争。

可能会有一批军用卫星紧急发射。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就加紧发射了多颗军用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为战争做准备。

军用通信可能会加密,民用导航信号可能受到影响。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曾降低GPS的民用精度,保证军用精度优先。

为什么要调整卫星轨道?

两个实际目的:

防止美国和盟国干预。

改变轨道,可以躲避敌方反卫星武器。

就像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发射后经常移动位置,以避免美军反击。

确保即使在电子干扰环境下,指挥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战争中,英国就严重依赖卫星通信指挥远在南大西洋的部队。

收集战场情报:

24小时监控。

调整侦察卫星轨道,增加对台湾上空的侦察频次和时间,为导弹和空袭提供精确坐标。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

北约就用卫星定位,精确打击了南联盟的防空系统和指挥中心。

虽然卫星轨道变化,很难被直接观察。

但有些迹象可能会被注意到:

手机导航突然不准。

GPS可能出现短暂异常,你可能会发现打车软件定位不准确。

国际新闻报道中国卫星活动。

外国媒体可能会报道中国卫星的异常活动。

2022年俄乌冲突前,商业卫星公司就公开分享了俄军集结的卫星图像。

气象预报可能受影响。

因为部分气象卫星可能被调整用于军事用途。

钱会赶紧往回跑

一旦台海要打仗,中国的钱会赶紧往回跑。

尤其是那些在美国、欧洲的投资:

过去就有例子,2018年中美打贸易战时,中国资本在贸易战后更多地转向其他地区,如东南亚、非洲等。

钱袋子动向,最能反映态度。

就像2019年,2019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从54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

那些在非洲、拉美或者中立国家的投资可能还会留着。

美债这张“王牌”啥用?

中国手里,有75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这可不是普通的存款,而是真正的杀手锏:

现在美国经济,就像一座精密的大厦。

中国突然抛售大量美债,就像在这座大厦下引爆炸弹。

大规模抛售美债,会导致美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更别说如果中国一下子抛售上千亿美债了。

转移美国注意力。

美国要是自己家经济出了大问题,哪还有心思管台海?

1979年,美国处理伊朗人质危机时,就因为国内通胀严重而难以集中精力。

手握那么多美债,一方面是外汇储备管理和货币政策调节。

另一方面,这不是普通投资,这是战略!

0 阅读:350
南斋孤风中

南斋孤风中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