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够威严?专家建议拆除,韩福裕:摆上鲜花再看

朱瑾瑜瑾秒 2025-02-11 15:26:22

前言: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中国革命家毛主席在北京辞世,这就给整个神州大地笼罩上了一层沉重的哀思,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在毛主席逝世之后,关于他的身后事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组织了一系列的追悼仪式和葬礼,还有隆重的国家纪念活动。

主席曾在生前的时候就提到过,死后要火化。但是为了让人民能够亲身悼念毛主席,政府还是决定将他的遗体安放在毛主席纪念堂内供人民瞻仰。

随后历经六个月的时间,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毛主席的雕像也建造完成了,这本该是件令人高兴的时候,但有人却指出:这个雕像过于随意了,不太适合!建议拆除。

这个问题一时间把众人难倒了,就在这时,负责纪念堂雕像的主任韩福裕便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法子解决了这一难题。

所以说这座雕像最后留下来了吗?韩福裕到底想了个什么法子呢?

对伟人身后事的料理

在1976年的时候,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毛主席去世了,这一消息瞬间就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失落。

然而,面对着如此重大的事件,政府自身还要勇担责任,有条不紊地采取一些行动,以保证毛主席身后事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首先,政府迅速组织了相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方案,确保毛主席的遗体得到妥善处理和安置,其中就包括遗体的保存、展览和安葬等程序。

一向是为人节俭的毛主席曾在生前多次强调:去世之后把自己的遗体进行火化,然后再把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虽说毛主席的想法是这样的,但因其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全国人民对他的敬仰,大家一致同意不能将主席的遗体进行火化,让其永久保存下来。

而在当时世界上只有苏联领导人列宁以及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遗体有这样的操作,于是科学院的博士徐静也提议:制造水晶棺来安置主席遗体。

除此之外,中央领导人经过多方考虑,还做出一个决定,就是修建一个毛主席纪念堂,可以让全国人民来瞻仰主席的遗容。

此时韩福裕便被任命为了修建纪念堂的主任,中央要求韩福裕能够在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完成纪念堂的整体完工,于是这项工程简直就是“时间紧、任务重”。

对于纪念堂的修建,摆在韩福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哪选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应该修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因为水面可以映射出东方升起的红日,寓意着新中国这一冉冉红星的升起。

但是这一说法一经提出就被人否定了,认为这样不太庄重,破坏人民瞻仰时的严肃氛围。于是在各方的商讨之下,中央就拍板子决定将纪念堂修建在天安门广场。

原因就是当初主席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将主席安置到这里,不仅让主席一直注目着国家的发展,还能向国人展现出天安门的特殊意义。

选址问题解决之后,纪念堂的内部设计问题又被提上了日程。此时时间所剩不多了但是韩福裕却丝毫不慌,作为总理身边的人,他对主席的行踪也是了如指掌。

所以在他的提议之下,准备在纪念堂内部放置一个毛主席的雕像。但是对于这一想法,其中包含着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材料不足,而是模型敲定。

对于毛主席雕像所使用的材料,为了表达对主席的敬仰之情决定使用国内最高规格的汉白玉。但是此玉在短时间采集难度极高。

汉白玉多出现于北京房山地区,但是房山的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加上这次对于材料的要求较高,于是中央便派出了优秀的地质学家徐福存负责材料的采集工作。

在徐福存的指挥以及工人的采集之下,短时间内在寒冷的冬天完成了汉白玉的采集,虽然开采条件差但仍阻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接下来就是主席雕像的模型问题了,带着对主席的敬仰热情,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院雕塑家纷纷主动赶往北京,对雕像的形态阐述出自己的想法。

整体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但到了主席雕像设计成什么样的姿态问题上,大家又是众说纷纭,负责人韩福裕也与各位雕塑家进行多次商讨。

到底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每位雕塑家的心中对主席的形象都是鲜活丰富的,所以大家有时候一晚上会设计出五六种样式,这就体现出主席是多么受人爱戴。

最后在韩福裕的与大家的讨论之下,敲定使用叶毓山的一个坐姿姿态:毛主席坐在沙发上,以一种非常亲和的样子翘着二郎腿,脸上也是与人交谈的亲切表情。

随后就是利用开采出来的汉白玉进行雕像的雕塑工作,每位雕塑家夜以继日地工作,从来不会叫苦喊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竟然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工作。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将主席雕像摆放在纪念堂当中的时候,每个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觉得自己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韩福裕看到此情此景,竟瞬间流下了眼泪,哽咽地说道:“如今的工作已经完成,多亏大家的辛苦努力,现在看到这一雕像就像是看到了真正的主席在面前一样。”

但是在众人在感慨的时候,有人看着看着就发现有什么不对劲:虽说这一坐姿能够展现出主席的慈祥和蔼,但总觉得与整体的纪念堂风格不太协调。

韩福裕仔细一看,好像的确如此,本来纪念堂整体的氛围就是庄重的,再加上后面的背景图是“祖国大地”的图案,这样就显得主席亲和的形象不够协调。

其实最初本该安置在主席雕像背后的背景是一副“红太阳”,不知为何竟然突然换成了这种样式的。

其实说到这幅“祖国大地”它的制作过程也不简单,这是山东一家绒绣厂加急完成的。厂子精心挑选出女工加班加点地赶工程,每天工作将近20小时才完成的。

面对这一问题,许多专家都建议拆除这个坐姿的雕像,赶紧加急再做出一个其他姿态的雕像,不管怎样如今的整体风格是不协调的。

但是这一建议显然是不太合理的,除却这一雕像蕴含着几十个雕塑家将近一年的心血之外,突然拆毁雕像对外的影响不好,况且彼时也没什么时间了。

韩福裕心中也充满着纠结,精致的背景图展现出祖国的壮丽景色和人民的奋斗精神,而主席坐像又代表着大家对他的敬仰之情,两者都蕴含了工人的心血。

就在来回纠结、一筹莫展的时候,韩福裕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要么就在坐像前面摆上一些鲜花呢,既可以挡住翘腿的细节,也能为整体风格增加点色调。

韩福裕的想法好像也有一定道理!于是便按照他的想法试了试,效果果然良好,同时这一想法也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认可。

而韩福裕想到这一法子是因为他受到了主席一句诗词的启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正是这样才解决了出现的难题。

结语:

就这样,毛主席纪念堂在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正式对外开放,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们都到北京瞻仰主席。

看到主席最后的遗容还有坐像,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敬仰与崇拜之情。即使如今,每年纪念堂接待的人数也是非常多。

这个坐像就象征着大家对毛主席的敬仰还有对他思想的传承,与此同时还激励着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地奋斗着。

0 阅读:32
朱瑾瑜瑾秒

朱瑾瑜瑾秒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