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林师长中枪,科长飞身相救引为至交,为何却成了二野名将?

度度狼观抗战 2024-11-13 08:50:44

1938年3月2日,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及随员,在通过晋绥军防区时遭到误击,穿着日本黄呢军大衣的师长中枪落马,现场顿时乱作一团!当时没有人知道是否遭遇了日军伏击,危急时刻,师部一名科长飞身下马,抱起师长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此奋不顾身的举动,对于林师长而言,简直就是救命之恩!

(115师师长)

八路军第115师由红一方面军改编而来,初建之时,除如雷贯耳的师旅团各级军政主官外,师部机关主要干部名单是:

政训处主任 :罗荣桓(开国元帅)

政训处副主任:萧华(开国上将)

师部参谋长:周昆(1938年失踪)

宣传部部长:肖向荣(开国中将)

供给部部长:旷任农(开国中将)

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开国少将)

民运部部部长:潘振武(开国少将)

作战科科长:王秉璋(开国中将)

侦察科科长:苏静 (开国中将)

管理科科长:石新安(开国少将)

这份名单绝对堪称是将星闪烁,毕竟是由中央红军改编而来,哪一名干部都不可小觑,而那位飞身抢救师长的,正是作战科长王秉璋,截至1938年为止,王科长已经是跟随林师长六年多的老部下。

王秉璋本来就深受师长器重,再加上飞身相救之举,素来孤傲不群的“101”,从此以后,还把王秉璋看作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奇怪的是,作为老部下和老朋友,王秉璋却未能出现在四野将领的名录上!

(115师主要首长)

一、王秉璋随115师主力挺进山东

时年24岁的115师作战科长王秉璋,河南安阳人,1929年考入冯玉祥办起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接受过较为正规的军事和通讯培训,属于军事专业人才。

中原大战冯阎联军惨败后,西北军余部被南京政府收编,后改编为孙连仲担任总指挥的第二十六路军,无线电学校则改编为路军总指挥部的通讯营,王秉璋调任第74旅旅长季振同的传令兵。

第二十六路军其后调往江西,被迫与红军作战,军心始终不稳,终于在孙连仲离队前往上海之际,于1931年底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整个路军17000余人集体加入红军,改编为红五军团。

因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色,1932年初,王秉璋被军团长董振堂,提拔为军团部通讯队长。凭借优秀的军事素养,王秉璋得以迅速成长,年底调任红一军团红1师师部作战参谋,首度成为“101”的部下。

(二野第17军军长)

王秉璋期间历任教导营副营长、补充团团长、军团司令部军事教育科长等职,长征前夕,已经升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成为林军团长的核心军事幕僚,经常随扈左右。

抗战爆发后,王秉璋出任八路军115师师部的作战科长,自然是顺理成章。1938年3月8日,由于周昆携款失踪,王秉璋又被总部任命为师部参谋处长,实际代行参谋长的职权,注意仅仅是救师长一周之后!

林师长重伤离队后,第115师主力在陈光、罗荣桓的率领下挺进山东,王秉璋在115师的地位日高,位列当时“鲁西军政委员会”的七名委员之一,排名仅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之后,

1940年王秉璋晋升鲁西军区司令员兼343旅(教导第3旅)副旅长,应该说,升职速度非常之快,足见能力非凡。

(左为周昆)

长期的军事生涯加上头脑灵活,让王秉璋很快从参谋人员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在教3旅代旅长任上,首创“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用以攻击日伪的碉堡防御,后来也成为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坚作战的法宝。

王秉璋曾率部运用壕沟作业战术,以100余人的轻微伤亡,拔除日伪据点130余处歼敌数千,彻底扭转了湖西地区的军事被动局面,辉煌战果名动全军,解放后毛主席亲口称赞王秉璋:“你在鲁西南那段搞得不错嘛!

能打会琢磨,代旅长很快就晋升旅长,1942年12月,教导第4旅同湖西军分区合并划归冀鲁豫军区建制,组成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王秉璋出任分区司令员兼教4旅旅长,正式步入我军高级指挥员行列,

二、王秉璋未能随老首长去东北

抗战胜利时,王秉璋已经担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期间林师长奉命出关,为了带上“老部下老朋友”王秉璋,据说硬是在途中等了整整三天!可惜冀鲁豫形势变化太快,王秉璋最终还是未能随行。

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投降之前,冀鲁豫军区已与129师系统的冀南军区合并,成立了冀鲁豫分局和新的冀鲁豫军区,在序列上划归“刘邓”首长领导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大军区,而不再隶属罗荣桓领导的山东军区。

当时哪哪都缺干部,时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又并非以军事见长,“刘邓”首长不放人是可以理解的。就这样,王秉璋遗憾地未能随老首长进军东北,而是继续留在了冀鲁豫,再不久晋升为军区司令员。

(王秉璋和张震将军)

1947年8月,为加强中原地区的野战力量“逐鹿中原”,冀鲁豫军区奉命以三个独立旅合并升格,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初建时全纵11000余人,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之。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中野11纵”和主席电报中经常提到的“王张纵队”,由于刘邓主力已挺进大别山,因此王秉璋纵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华野主力,在鲁西南地区坚持作战,长时间隶属于粟裕指挥的华野西兵团。

王秉璋不仅率部参加了豫东战役,甚至在淮海战役初期,所部仍配属华野作战,十一纵因此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作战序列非常特殊的一个纵队,我们看到的华野战史,也经常会提到十一纵。

淮海战役后期十一纵归建,1949年初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二野,部队番号改为第二野战军第17军,王秉璋任军长。

(晚年的王秉璋将军)

115师出身的王秉璋,如此便阴差阳错成为了二野名将,不过东北野战军的首长们,显然没有忘记这位老战友。转折始自1949年8月,原东野参谋长、时任四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突然被任命为首任空军司令员。

当时任命的空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萧华,当然也是四野名将,唯独空军首任参谋长,却任命了来自二野的军长王秉璋,其中的原因,恐怕少不了四野首长的力荐,王秉璋也算终于回到了“娘家”。

王秉璋参谋长的组织和工作能力很强,成为刘司令员不可或缺的助手,比如1953年春,刘亚楼亲自写信给远在苏联谈判的王秉璋:“请你能主动提出提早回国,最重要的是家里没有你在,实在抓不开”!

(右一为王秉璋将军)

三、王秉璋曾被誉为“导弹将军”

抗美援朝期间,王秉璋多次前往丹东,靠前指挥人民空军的作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从1951年9月到12月,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志愿军空军就击落70架敌机,堪称一鸣惊人,有力支援了陆军的作战。

1953年,王秉璋升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两年后被授予中将军衔。60年代初期,为了发展新中国的导弹事业,刘亚楼、王秉璋又兼任了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副院长。

这所第五研究院,正是我军导弹研发的核心单位,兼任院长的刘亚楼因为工作繁巨,在会议上特别说明:“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空军,王秉璋同志的主要精力放在五院,我不在时由他拿总”。

在王秉璋的主持和努力下,1960年11月5日,“东风1号”(原代号1059)导弹试射一举成功,这也是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的首型,其军事和政治的双重意义,堪称巨大!

(刘亚楼上将)

王秉璋在任期间,东风系列已经发展到5型,当今天我们的东风31AG导弹,准确发射到太平洋预定区域,成为镇国重器之时,绝不能忘记“导弹将军”王秉璋的历史贡献。

遗憾的是,由于王秉璋跟"101"特殊的关系,那么1971年之后的命运注定要多舛了,“九一三”以后,王秉璋被停职并接受审查。坊间传闻,在温都尔汗摔落的飞机上,还发现有导弹相关的机密资料。

王秉璋旋被捕入狱十年之久,直到1981年才获释,1982年3月经军委批准退出现役,2005年9月25日,王秉璋将军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1岁,十二年后的2017年5月31日,将军遗体告别仪式在301医院举行。

军史上也对王秉璋将军功绩,给出了客观并且很高的评价:“王秉璋将军一生攻克了两大难题:一是总结出著名的交通壕攻击战术,解决了人民军队的攻坚战术难题;二是领导新中国导弹事业在最困难的时刻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秉璋中将)

12 阅读:3110
度度狼观抗战

度度狼观抗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