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最大历史谜团:壬寅宫变背后的真相(一)

太璞石 2023-12-05 20:23:46

明史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廿一(1542年11月27日)夜晚,明世宗朱厚熜就寝于曹端妃宫中。当夜,在王宁嫔等人的指使下,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乘世宗熟睡之际,用细料仪仗花绳解做成的绳套套住世宗的脖子,然后用力拉扯,企图杀死世宗。但因为绳套打了死结,缢不死世宗。此时,其中一个名叫张金莲的胆小宫女因害怕,将此事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后,将宫女们制服。最终,涉事十六宫女全都被凌迟处死,死后分尸枭首;而参与谋逆的曹端妃、王宁嫔也一并被斩首。因事发在嘉靖壬寅年,故史称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对嘉靖朝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嘉靖朝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成为了世宗独居西苑万寿宫潜心修道、懒政怠政的导火索,助长了世宗崇信道教、专一事玄的风气,间接导致了严嵩专权乱政、祸乱朝纲的出现。

壬寅宮变是明世宗专横暴躁,横施淫威所造成的,但其中疑点重重,史书上对此记载也是只言片语,讳莫如深。今日,我们不妨针对疑点做一番推理,看能否还原一个历史的真相?

疑点1:谋害嘉靖帝的作案动机有哪些?

为了更好的剖析这个问题,这里面牵扯到两个方面:一是谁为了什么要谋害嘉靖皇帝,二是嘉靖皇帝死后,谁是最大受益者。

首先宫女为了生存要谋害皇帝,她们是这次斩首行动的实施者。究其原因,那就得从世宗的两大修道嗜好说起了。

一是好食丹药。这个好理解,丹药那算是修道事玄的居家常备之物。但是丹药里面有一位药名叫红铅,确是让宫女苦不堪言之物了。红铅不是铅,是妙龄女子的月经血提炼而成,明朝术士称之为长生不死之药。而为了保证药效的纯净,世宗要求成为药引子的宫女要每天吃桑叶喝露水,长此以往,那身体状况可想而知;而且一旦发现有宫女偷腥,那就要杖责。左顺门廷杖百官赢得大礼仪之争后,世宗可能觉醒了骨子里的暴虐基因,将杖刑引入内宫,时常打死犯错的宫女;

二是好无根之水。无根水就是未落地的雨水、露水。雨水不长有,但是露水天天有啊。宫女们需要凌晨起床,穿着薄纱,到御花园花丛里,用簪子慢慢将叶子上的露水划到玉杯里;不要问为啥子要穿薄纱,可能薄纱沾染的露水也可以收集吧。只采集外围的肯定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到花丛深处去采集,避不可免要被枝叶划伤。饮食不足,劳累过度,再加上有时候犯点错误被杖责,我只能说,宫女这项工作的死亡率是极高的了。邻国朝鲜《李朝实录》中有记载:“盖以皇帝(嘉靖)虽宠宫人,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

所以综上,宫女对皇帝有这不可磨灭的怨恨与恐惧。

其次王宁嫔为了生存而谋害皇帝,她是事件的策划者。讲到这里,我们可能好奇了,宫女有怨恨我们可以理解,为啥这个妃嫔也有动机要杀皇帝呢?这就要从后宫斗争说起了,据说在世宗专宠曹端妃之前,皇帝最宠爱的是王宁嫔,由于端妃美貌过人,世宗移情别恋,以至于王宁嫔嫉妒端妃抢走了她的荣宠,时常说端妃的坏话。这事被端妃知道后向世宗打小报告,说自己妖媚惑人,皇帝沾染自己的妖媚让身体不纯净,难以长寿成仙。这可戳到了世宗的痛点,世宗当即下令将王宁嫔扒光了施以鞭刑,并罚她和宫女一起去采露水。可能那段时光,让王宁嫔和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才有了后续的风波吧。至于史书上也未明言王宁嫔谋逆的确切动机,至于王宁嫔是否是嘉靖死后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将在疑点3中进行详细的剖析。

然后是曹端妃,《明史》和《明宫词》中都记载了曹端妃死于此次谋逆事件,官方给予她的罪名是知情者,所谓知情不报者同罪。那么曹端妃确实是知情者吗,我认为不然。首先世宗专宠于曹端妃,虽然端妃的入宫时间未知,但从其容貌过人来看,她的年纪不会太大,换句话说她失宠的日子还远着呢。杀了皇帝对她而言等于失去了靠山,这对她来说是百害无益的;其次,她于嘉靖十五年和十八年分别生下常安公主和宁安公主,为了孩子她也不可能谋逆。

所以她不具备作案动机,那么她是否知情呢?从对给她定性为知情者的证据来看,一则是宫女张金莲报信时,不就近去端妃处,而是跑去了更远的方皇后宫里,此为疑点一;二是当时奉命审问的司礼监太监张佐从王宁嫔获得的证词称,端妃为知情者。其实从这两点来看,明眼人都知道并不足以给端妃定罪,嫉妒你的人的证词怎么可以取信,但若嫉妒你的人不止一个,还是审判者,那就另当别论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概率端妃是被诬陷的。只可怜端妃连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香消玉殒了。

接下来,我们将焦点转向嘉靖帝死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皇帝死了,当然是太子继位。巧了,世宗虽然子嗣稀薄,但是嘉靖二十一年他是有太子的。嘉靖十八年,庶次子朱载壡被立为太子,母妃是王贵妃,也就是嘉靖十五年世宗所封九嫔中的王氏昭嫔;三子朱载坖,也就是之后明穆宗,被封为裕王,母妃康妃,九嫔中的康嫔;四子朱载圳被封为景王,母妃靖妃,九嫔中的和嫔。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这哥三,一个六岁,两个五岁,那肯定不存在谋划叛逆的可能。

那么,他们的母妃呢?

首先排除裕王和景王的母妃,因为皇帝死了,也轮不到他们的儿子继位,除非太子也死了,那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当然还有一种阴谋论的看法,这里权且提出,暂博一乐。那就是王贵妃是幕后主使,皇帝死了以后,王贵妃被曝,连累其子,但是这种情况太子是没有错的,所以大概率还是太子继位。所以王贵妃是否是幕后策划者呢,这里要说的是,壬寅宫变事件官方主使王宁嫔和太子生母王昭嫔,不过一字之差,不得不引人遐想?后续将在疑点3中进行剖析。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帝死了,太子继位,太子年幼,权臣把持朝政。

我们看一下嘉靖二十一年,当时内阁首辅有两人,一人是嘉靖十七年四月到嘉靖二十一年八月为首辅的夏言;另一人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奸臣严嵩,他是自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倒夏后成为首辅。事发时是当年十一月,也就排除了夏言的可能,那么严嵩会不会是其中的受益者呢?

我认为是不会的,其一,当时嘉靖帝和严嵩的关系正是蜜月期,刚在倒夏斗争中胜利的严嵩可谓是嘉靖皇帝眼中的红人;其二,倒夏斗争刚结束,严嵩根基未稳,羽翼未封,朝廷中还有很多夏党存在,这时候谋逆是不明智的;其三,当时严嵩的势力刚起步,还不足以将手伸入宫廷内院插手皇帝内宫事务。所以那些关于输掉大礼仪之争的士大夫阶级联合宫女,谋逆嘉靖皇帝的言论是不现实的,何况大礼仪之争已经过去18年了,血腥味早已冲淡了,朝局早已在嘉靖皇帝的掌控之中。

最后,我认为,促使宫女不得不谋逆的应该还有一个诱因。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生活悲惨,好歹还能活着,何况谋逆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一定有什么事刺激了她们。经翻阅史料,我发现,嘉靖二十一年,严嵩义子、严党骨干赵文华曾向世宗进献过一个五彩神龟,龟乃长寿之物,五彩神龟更是祥瑞之兆,世宗自然是喜不自胜,让宫女好生照看。同年八月,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要说严嵩入阁和这只龟一点关系没有,我是不信的。但坏就坏在这只龟上,之后的某一天,宫女发现神龟死了,这可把宫女们吓惨了。犯点小错就杖责,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神龟死了,那她们的下场可想而知。于是乎,一场关于谋逆的风波悄然酝酿。

对此,你怎么看?

以上看法,个人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图片系网上下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06
太璞石

太璞石

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