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情志”出了问题,一味地清肝降火没有用!补脾才是根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16eab2e7411de72796d4f083a266d8.png)
为什么说抽动症是“情志”出了问题呢?从中医角度来看,抽动症与情志因素紧密相关,属于情志病范畴。
如今,不光是成年人,连小孩子都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可能会因为学业竞争、同伴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抑的情绪状态中。
这些不良的情志状态长期得不到疏解,就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对肝脾的影响最为显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ab0ec87793fc476a9b7dbeef35b123.jpg)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情志活动。
当情志失调时,疏泄失常,导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则会化火,引动肝风。
而脾主运化,情志不舒会导致脾胃虚弱,最终形成脾虚肝旺的病理状态。
脾虚肝旺,是抽动症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370712c8aae00d6dc4da5d687c2188.jpg)
除了情志因素,长期的饮食不规律,过度食用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再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因素,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
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肝木得不到脾土的滋养,进而加重肝阳上亢,引起抽动反反复复。
所以中医调理抽动症时,不会仅仅着眼于抽动症状的缓解,而是从患儿身体内部的脏腑平衡入手,抓住脾虚肝旺这个病根进行综合调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8cf1648840b3bb94a909dafecf02b2c.png)
门诊案例:
12 岁小女孩,性格内向,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孤立,长期的压抑情绪让她逐渐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不仅经常感到头昏脑涨、精神倦怠,还总是腹胀、消化不良,后来出现了眨眼、嘴角不自觉抽动的症状。
经过详细问诊,辨证为肝郁脾虚型抽动症。
该患儿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影响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62642f54649b7bdee1055810d7b81c.jpg)
给她开方,主要是疏肝解郁,健脾平肝,熄风止痉。
对于肝郁脾虚型抽动症孩子,心理疏导至关重要。
因此除了服用中药,我还叮嘱家长,多陪孩子户外运动,不仅可以释放情绪,也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让抽动症好得更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a5ca7e2fea49317304ddb7e8791288.jpg)
另外饮食上,清淡为主,可以多吃山药粥、南瓜粥等健脾养胃的食物。
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抽动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人也变得自信开朗许多。
抽动症虽然是“肝风内动”,但实际上,大多数抽动症的根源在于脾虚为本,肝旺为标,患儿体内一直处于脾虚肝旺的失衡状态。
因此我在调理抽动症时,常常以健脾平肝为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34577d896830e794b30240f18d67a7.jpg)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芡实、小米等,还要改掉暴饮暴食、戒掉零食、糖果巧克力等不良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把好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多晒晒太阳,孩子身体的整体状态得到改善,抽动症的症状也会逐渐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