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和人品是否挂钩?这是值得今人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写得犀利,就说明这个人的个人品行十分出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依靠文章获得毛主席肯定,并且在后续工作中升任为中央办公厅代主任的戚本禹,其文笔毋庸置疑,却在动荡时期大肆迫害彭老总。这样的人,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而他于1983年获刑18年,也算是罪有应得。
时间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戚本禹出生于山东威海。和所有同龄人相比,戚本禹的幸运远超今人想象。在彼时所有人都以当兵或者上大学为人生出路且为之努力地情况下,戚本禹竟意外地被选入了中办政治秘书室中工作。之所以用意外这个词来形容,原因就在于当时所有进入这个机构的人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学生以及各路学者,仅有高中文凭的戚本禹,实在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戚本禹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年轻也成了他最大的优势。当其他人还在按部就班的工作时,戚本禹总喜欢去思考更多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针对一些已经被主流“盖棺定论”的历史问题时,戚本禹便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他曾经撰写的《评李秀成自述》为例,他对李自成的另类解读,就让毛主席都颇为欣赏。
有了此次经历,戚本禹似乎看到了全新的可能。尤其是当秘书室机构停办以后,他也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以另一篇名为《为革命而研究历史》的文章再一次进入毛主席的视线当中,并以文章标题为口长,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屡屡被提及。今人甚至有评:或许人们并不知道戚本禹究竟是谁,但文章中提到的“造反有理”这一口号,却有无数人十分熟悉。
除去这两篇比较出名的文章外,戚本禹的另外一些作品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文笔方面足以令人肯定,那么其人品如何呢?事实上,曾经戚本禹在出版《自传》时,就曾受到当年一同参加秘书室工作的同事们反对。几位同事都表示,戚本禹相关言论,无非是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以及强调自己十分冤枉罢了。更何况,就他当年破坏彭德怀这件事而言,早已是他一生都洗刷不掉的污点。
要知道当时彭老总还在四川兢兢业业的工作,却被戚本禹怂恿鼓动中央办公厅造反派的人将其抓回。而与彭老总一同遭受诬陷的人,还有刘少奇、邓小平、陶铸以及朱德等等。当年的悲惨,现如今已经不忍再提及,罪魁祸首的“犀利”文笔,实在令人作呕。好在多行不义必自毙,1980年7月14日,北京市公安局依法逮捕戚本禹,并为他准备了长达十八年的牢狱生涯。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