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
病人失血2000毫升,
人已休克,
血压没了,
瞳孔散大……”
近日,重医附一院
转入一名56岁女子,
医护人员们听到病情后,
立马紧张地奔跑起来。
极端危急
血管“主干道”大出血
据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李凤贺回忆,那天快要下班时,急救铃声突然响起。原来,56岁女患者在外院做腰椎手术时,意外出现腹膜后血管损伤,短时间就已失血达2000毫升,外院紧急求助。
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任为主任医师评估后,果断决定启动绿色应急通道,指导外院医护人员紧急转运患者。
“2000毫升相当于我们人体40%的血,患者已经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李凤贺副主任称,当时患者的血压已经测不出来了,心率飙升至每分钟200次以上,甚至出现瞳孔散大的征象,生命垂危。
因为失血性休克,患者心率已高达200次/分以上
此时,抢夺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参与抢救医护人员们回忆,那天,麻醉和急诊团队一如既往地非常给力,他们成功将患者的生命体征短暂稳定住,为手术抢来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时间就是生命,任为主任医师果断抓住时间窗口,跳过术前CT等常规评估,直接将患者从急诊医学科送入DSA介入室,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盲眼”手术
仅凭2毫米微创击退死神
“来不及做术前影像评估,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术前制定出手术方案。”李凤贺副主任介绍,此类“盲眼”手术,给术中策略选择、操作精度都带来极大挑战,更考验着手术团队应变能力。
手术面临的困难远不止“盲眼”,更令人揪心的是,腹膜后血管损伤治疗本身就是一大难题。
据介绍,腹膜后区域堪称人体内血管交通的“主干道”,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主动脉、最粗大的静脉下腔静脉均在该区域。令许多医生头疼的是,该区域周围缺乏致密组织包裹,血管损伤后本身出血量就大,加之出血位置深,出血控制极为困难,既往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30%-60%。
重重困难,难不倒一双“妙手”。安静的手术室里,任为主任医师聚精会神,他通过双侧髂动静脉造影,精准定位出血部位,确认右侧髂动脉破损,继而精准植入一枚覆膜支架封堵破口。最终,仅凭2毫米的穿刺孔,成功止住出血,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来。
动、静脉造影
术后,患者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在密切监护和支持治疗下,其循环系统逐渐恢复稳定,随后成功脱机拔管,转危为安。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成功绝非偶然
高难度血管损伤屡被“拿捏”
在现代外科医疗中,血管损伤是最复杂、最紧迫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对医疗团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一直被业内视为“血管损伤治疗领域的标杆”,每年成功救治逾百例各类血管损伤患者。其中,任为主任医师担任重庆市血管创伤与危急重症救治协作组组长、重庆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分会副会长,在血管损伤救治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其团队被称为复杂血管损伤治疗背后的“隐形”守护者。
更为关键的是,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急诊医学科及重症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联合组建的“血管损伤绿色通道团队”,体现出全院多学科的高效协作、无缝配合和快速联动,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充分展现了医院在应对复杂危急重症中的综合实力。
专家介绍
任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1999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Harbor-UCLAMedicalCenter血管外科访问学习。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主动脉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血管与肿瘤学组委员,全国卫生产业协会疝分会第6分会(重庆)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和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6项,发表SCI和CSCD期刊论文40余篇。
擅长血管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锁骨下动脉闭塞、腹部内脏动脉瘤或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畸形以及血管损伤的手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的开放和腹腔镜微创治疗。
来源:重医附一院
责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