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神秘的一僧一道,大有来历,看到名字后恍然大悟

凌归若 2024-07-08 09:32:50

“通灵宝玉”并不是《红楼梦》的独创,古代写“警幻”、“人生如梦”的文章戏曲并不少,而借助道具来“经历梦幻”的也有。

最早要属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这是一篇短故事,写的是:

田庄主人卢生,不满于过普通人的生活,于是吕洞宾给了他一个青瓷枕头,他靠在枕头上便进入了“幻境"。

在幻境当中,卢生经历了最繁华的一生。他先是娶了世家之女为妻,紧接着进士登第,然后被授予官职。五六十年间,他立功无数,渐渐升迁,最后升任台阁。

卢生声色犬马,锦衣玉食,享尽人生富贵。生了五个儿子,都身居显位,其姻亲皆天下望族。

期间,卢生曾两次受到诬陷排挤,让他一度想到要自杀,可幸运的是最终都化险为夷。年八十多岁,荣贵而终,孙子有十余人,卢氏家族也成了大唐的名门望族。

卢生伸展身体醒来,发现自己正在邸舍当中,给他瓷枕的吕洞宾正在身旁,入梦之前主人家煮的黄米饭都还没熟,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场大梦。

这也就是成语“黄粱一梦”的出处。

卢生惊惧的问道:“这难道是做了一场梦吗?”

吕洞宾答道:“人生中所追求的一切,不正是如此吗?”

卢生抚然良久,对吕洞宾谢道:“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

经历了一番“梦幻”之后,就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明白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正是《红楼梦》以神道设教的基本框架。

01

到明代之时,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根据《枕中记》,创作了“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这部书被红学家视作《红楼梦》创作的重要参考。

《邯郸记》中的“磁枕”,被赋予了新的来历:“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

当卢生见到这磁枕的时候,又说道:“好则是玉砌香雕体势佳。呀,原来是磁州烧出的莹无瑕。”

综合两处描述,这磁枕原本并不是宝贝,是七彩泥经过烧制以后,才变成了似玉非玉的宝贝。

而《红楼梦》在描述通灵宝玉的来历时,说它本是山下的一块顽石,经过了女娲的一番炼造才通灵性。而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用的就是五彩石,后来幻化之后的通灵宝玉颜色也是五彩的。

所以,通灵宝玉和磁枕一样,都是似玉非玉的宝物,而且可以发挥“警幻”的作用。

《邯郸记》中,卢生进入磁枕所创造的幻境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条“齐整的官道”,卢生叹道:“好座红粉高墙”。

卢生在磁枕中经历的一生,正是在“红粉高墙”中的一场大梦,这与“红楼梦”这个名字是暗合的,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书名的来源。

《邯郸记》中,吕洞宾先是度了何仙姑,在仙界每天担任扫花的职责。后来何仙姑位列仙班,吕洞宾才去度卢生,同样是让他充当“扫花之役”。

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有扫花之举,他的前身神瑛侍者,在仙界也曾浇灌绛珠仙草,可见也是位护花使者。而林黛玉,不仅有扫花之举,还有惜花、葬花的品性。

《红楼梦》那首著名的《好了歌》,也是出自《邯郸记》第四十回的《仙缘》。卢生被吕洞宾带入仙界以后,张果老担心他“痴情未尽”,便让其余六仙对他点化一番。

我们可以逐句做一番对比: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仙缘•铁拐李】什么大功臣,决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仙缘•曹国舅】什么大关津,使者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仙缘•汉钟离】什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仙缘•何仙姑】什么大恩亲,缠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二者虽然文字不同,但所要表达的内容却是一致的,都是在警告世人,不要执着于功名、娇妻、金银、儿孙。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二者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将《仙缘》中的内容,窜入到《红楼梦》中,可以说并无太大的违和感。

所以说,《邯郸记》是《红楼梦》创作的重要蓝本,磁枕是通灵宝玉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迨无疑矣。

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三出就是《仙缘》,脂砚斋批道:

“《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元春所点的四出戏,都是《红楼梦》最终结局的重要伏笔,可知所谓通灵宝玉的重要寓意,其实正是出自《邯郸梦》当中,而《仙缘》正是对这种寓意的最终揭破。

02

在顶层设计之上,《红楼梦》和《邯郸记》很容易找到对应关系。

《红楼梦》是神瑛侍者经历的一场虚幻的大梦,其见证者是顽石所化的通灵宝玉;而《邯郸记》则是卢生经历的一场虚幻的大梦,其见证者是七色泥所化成的磁枕。

《红楼梦》中渡人的是一僧一道,被度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都曾扫花、惜花;《邯郸记》中渡人的是八仙,被度的是何仙姑和卢生,二人都曾担任“扫花之役”。

《红楼梦》写的是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最后相关的人走向无常,最终顿悟;《邯郸记》写的是卢生从布衣到豪门的过程,最后八十岁荣贵而终,最终顿悟。

《红楼梦》的大结局,相关人等都会由僧道带领,前往太虚幻境销号;而《邯郸记》的大结局,是卢生在吕洞宾、张果老的带领下,来到蓬莱仙境拜望八仙。

诸如此类的关系,还有很多......

不仅如此,如果细细的考证可以发现,《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在古书记载当中是有原型的。

我们先来看《红楼梦》中,对于这一僧一道的描写,开篇第一回写道: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癞头和尚的特点是“癞头跣脚”,即头上有癞疤,脚底下没有穿鞋;跛足道人的特点是“跛足蓬头”,即蓬头垢面,且走路一瘸一拐。

第二十五回,僧道现身救宝玉、凤姐时,有两首诗对他们的相貌进行了描绘。先是那癞头和尚: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然后是跛足道人: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其中,“蓬莱弱水西”五个字,几乎就点出了道人的身份,因为蓬莱和传说中的八仙是紧密关联的。而“一足高来一足低”的形象,又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八仙里的铁拐李。

传说之中铁拐李的形象:脸色黝黑,蓬头垢面,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一条腿高一条腿低,拄着铁拐。

据《续文献统考》记载:

“隋时人名洪儿,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为人所贱。”

《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而癞头和尚,则十分符合八仙中蓝采和的形象,据南唐沈汾《续仙传》的记载: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

古书中的蓝采和,就是一个乞丐的形象,每日间破衣烂衫,赤着一只脚走路,而且喜欢高歌于市中,这与《红楼梦》中癞头和尚的形象是相符的。

小结

《红楼梦》“通灵宝玉”的基本设定,取材于汤显祖的《邯郸记》,而且沿袭了该书中八仙渡人的设计。

小说中的一僧一道,分别对应八仙中的蓝采和、铁拐李,二者的形象十分契合。

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二位,作为《红楼梦》中神仙的代表,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传统文化中的八仙,与八卦相对应,分别有所指。吕洞宾代表男,何仙姑代表女,张果老代表老,韩湘子代表少,汉钟离代表富,曹国舅代表贵,蓝采和代表贫,铁拐李代表贱,合在一起就是男女老少富贵贫贱。

蓝采和、铁拐李都是乞丐的形象,所以他们在人世间,是贫贱之人的代表。

作者以贫贱作为神仙的幻身,呼应了《好了歌》中的内容,也符合整部小说的主旨。同时也是在告诉读者,只有放弃对功名、娇妻、金银、儿孙等身外之物的执着,才能体会生命的真谛。

1 阅读:31

凌归若

简介:专注解读经典名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