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一对父子:父亲是开国功臣,儿子却起兵造反!

情怀历史 2024-08-19 20:01:41

公元613年,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趁隋炀帝发大军二征高丽,在黎阳举兵造反。杨玄感六月起兵,结果八月便被扑灭。这场诡异的战争虽说旋起旋灭,但差点以“中心开花”的形式引爆大隋帝国,其过程和结局令人深思。值得注意的是,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受到隋朝厚待的开国功臣,所以,杨玄感的造反动机令人疑惑。以下,就让我们聊一聊这一对父子。

一、杨素

杨素自幼胸怀大志,博学多闻。北周时期,杨素为北周权臣宇文护效力,后来,杨素跟随周武帝宇文邕攻北齐,并立下了战功。不过,在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后,杨素果断投靠到丞相杨坚麾下,为其讨平反抗势力。因此,杨素得以累迁徐州总管、柱国,封清河郡公。

隋朝建立后,杨素被加封为上柱国,参与修订律法,又调御史大夫。对此,在笔者看来,杨素可以说是隋朝的宰相了,也即他的角色可以类比西汉初期的萧何、张良等人。当时,杨素数次献上攻取陈朝的计策,被任为信州总管,负责监造战船,作灭陈准备。

开皇八年(588年),杨素参与伐陈,作为行军元帅,率水军下三峡,在长江中游屡败陈军,配合了下游隋军攻取建康的行动。因为在消灭南朝陈的战役中起到重要作用,杨素得以累升纳言、内史令,封越国公。开皇十年(590年),率军讨平江南豪族叛乱。两年后晋升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同掌朝政。

开皇十八年(598年)及仁寿二年(602年),杨素两次出击突厥,取得大胜。在此期间与晋王杨广交结,助其成为太子并夺取帝位。从这一角度来看,杨素是非常善于站队的。不过,杨广即位后,杨素尽管主持讨平汉王杨谅叛乱,却还是因为功高震主,所以受到了猜忌。

当然,杨素于大业二年(606年)就去世了,这促使其没有遭到隋炀帝的加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杨素过早去世,促使其无法庇护到儿子杨玄感,这成为后者起兵造反的原因之一。

二、杨玄感

杨玄感(不详~613年8月21日),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杨玄感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在父亲杨素去世后,杨玄感担任鸿胪卿,袭爵为楚公,升任礼部尚书。

杨玄感虽然生性骄傲,但爱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大多到他门下。杨玄感自因累代尊贵显赫,有大名于天下,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他父亲手下的将吏;又见朝纲渐渐紊乱,隋炀帝杨广又一天比一天爱猜忌,他心中不安,于是与诸弟谋划,准备废掉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隋炀帝杨广的猜忌,加上其滥用民力,引发朝政混乱,这促使其杨玄感逐渐有了谋反的念头。大业九年(613年)春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命杨玄感在黎阳郡(今河南浚县)督运粮草。当时,隋末农民战争已经爆发,义军遍布各地。于是,杨玄感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部众近万人,也即他正式起兵造反了。

杨玄感骁勇力大,每次作战,亲自挥舞长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咤,众敌莫不震骇。时人比作项羽。善于安抚、带领部队,士兵乐意为他拚死效力,战无不胜。对此,隋炀帝派武贲郎将陈棱在黎阳进攻元务本,武卫将军屈突通驻扎在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又来增援。

在隋朝不断调兵遣将的时候,杨玄感一意孤行,选择攻打兵力众多的洛阳。之后,杨玄感多次战败,他才想到应该进入关中。抵达弘农时,杨玄感又留了下来,攻了三天的城,依然没有取得成功。此时追兵已经赶到,杨玄感只好与隋军交战。纵然他勇武似项羽,也无法改变这样的形势,毕竟他的这些将士都是临时招募的,没有作战经验,所以在隋朝大军面临不堪一击。

最后,杨玄感与弟弟杨积善步行逃命。值得注意的是,杨玄感意识到已经无法逃脱,就让弟弟将自己杀死,也即希望可以保全家人。不过,隋炀帝杨广显然不会放过他们。在杨玄感兵败被杀后,他的六个兄弟均被处死。

0 阅读:25

情怀历史

简介: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