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脾胃病对药经验(二十七)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5-04-01 20:28:31
【附子-白术】 张元素云:“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附子与白术二药配伍,互补为用,附子温肾暖脾,散寒除湿;白术补益脾气,燥湿散寒;附子燥热,可助白术除湿,故温阳散寒,健脾除湿之力增强。 【张云鹏经验】辨证应用附子配白术,用于胃脘冷痛,下肢浮肿,慢性腹泻,有温阳健中的作用,代表方剂附子理中汤、术附汤。{余恒先,陈理书.张云鹏辨证应用附子经验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661-663} 【附子-黄连】 【王洪京经验】附子辛温燥烈,回阳救逆之力最强,为峻补元阳,温经散寒之要药;黄连为苦寒泻火解毒之要药,尤长于泻心胃实热,止湿热痢疾。二药合用,辛苦相投,一寒一热,有寒热并用,阴阳相济之义。即王旭高所谓: “黄连配附子能交水火于倾刻。”临床用于治疗:①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脘腹痞闷作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而兼见阳虚不固,汗多恶寒,肢冷脉弱等症;②泄泻、痢疾属寒热错杂者。用量:附子内服煎汤3—9 g(炮);黄连6—10 g。{王瑞,刘施吟,王海涛,王洪京.王洪京主任医师应用清热类和温清合伍类对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6):66-68} 【附子-大黄】 附子配伍大黄, 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腹满寒痛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大黄附子汤, 以大黄苦寒攻下, 附子温阳散寒, 攻补兼施, 寒热并用, 相反相成, 主治寒积便秘, 为温里泻下法的代表方,开创温下之先河。用治脾胃病亦为虚寒与积热并存而有便秘者,所谓寒积里实,腹痛便秘也。附子辛热温阳;大黄苦寒降泄。在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实的情况下,温通兼施,共下寒实,用于治疗脾胃阳虚,里寒冷积之腹痛便秘,可使阳气来复,肠鸣转气,腑气得通,腹痛自止。再如《千金要方》之温脾汤等。 【梁超经验】以此二味药配伍使用, 治疗太阴虚寒日久、阳明积热亦盛者。症见便秘, 大便数日不解, 或干结如羊粪。可伴形寒肢冷, 畏冷食, 面色白, 乏力气短;又兼口干口苦口臭, 齿痛龈肿, 潮热出汗, 手足心热。盖该证乃以脾阳不足为本, 里寒积滞为标。若纯用攻下之法, 恐更伤已损之中阳;若纯用温补之法, 则痼寒食积难下。惟补脾阳与攻寒积并举方可收标本兼治之效。该法需注意的是, 大黄苦寒泻下, 荡涤积滞, 应中病即止。继以温通中阳, 健运脾胃方是治本之道。{汪英,李婷,周爽。等。梁超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对药经验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7,13(20),97-99} 【生姜-干姜】 【陶晓华经验】治疗脾胃病以宣散水气,温补中州。其治疗中焦阻塞,此类患者以心下痞满为特征,多因于中气亏虚,邪气内陷,阻滞中焦而致。陶老师多以香砂六君子汤合泻心汤类方化裁。如病人出现胃脘部胀痛,呃逆反酸,遇冷则腹泻等上热下寒的症状,则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半夏化痰和胃、降逆消痞,芩、连清热和胃,干姜温中暖脾而散结,再配以香砂六君子汤中的健脾行气之药,辛开苦降,阴阳并调,健脾和胃,使中焦气机调畅,痞气自消。如出现胃脘胀满,腹中雷鸣下利的胃虚饮停证,则以香砂六君子汤合生姜泻心汤治疗。方中生姜辛温,能开胃气,辟秽浊散水气。生姜气薄,功偏宣散,走而不守;干姜辛热,功兼内守,守而不走。二药与其他健脾益气之药相配能宣散水气,温补中州。{章道宁.陶晓华运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1,42(3):13-14} 【生姜-大枣】 【吉良晨经验】吉老师在治疗脾胃病处方中常加生姜与大枣,他告诉我们,姜枣视之平淡无奇,生姜辛温归肺经能温通毛窍,能温胃散寒而止呕;温肺散寒而止咳。大枣培土,缓和诸药峻烈之性,一顾其脾胃,二以缓其峻毒,对调运中州甚有妙处。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部书中就有许多方剂用姜枣配伍,都是考虑祛邪而不伤正的“整体观念”,只有“固护胃气,保存津液”才能更好地祛其邪。吉良晨老师在治疗脾胃病时,强调要以胃气为本,用姜枣健运脾胃,温中生津,协调营卫,以保胃气存津液。{常彪,金玫.吉良晨教授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撷菁[J].中医药学刊,2002,20(1):10-12} 【陶汉华经验】治疗脾胃病用以调和营卫 补益脾胃。生姜、大枣同用最早见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纵观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共载方 317 首,生姜大枣合用者 47 方。《本经疏证》曰:“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大率姜与枣联,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生姜、大枣合用对药方见于《本草纲目·大枣》,书中载:“以干枣去核,缓火逼燥为末。量多少入少生姜末,白汤点服。调和胃气甚良”。清·周岩曰:“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甘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辛,惟甘守之用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陶汉华教授认为生姜、大枣善调理脾胃,而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源,生姜善入卫阳,大枣入营血,善入阴分,故姜枣能交通阴阳,调和营卫[3]。生姜大枣方功能调和营卫,扶正固表,补益脾胃,滋生气血。主治营卫不和之外感表证,常与玉屏风合方,日常茶饮调服;脾胃虚弱之怠惰、厌食、纳差等证,可于日常饮食中以调味剂加入其中,或与四君子汤等方合用。陶汉华教授于二药配伍,有生姜 10 g 配大枣 10 枚,生姜 15g 配大枣 20 枚,补益气血;若疗卫阳郁遏之表证,则重用生姜。{王晓楠,吕翠霞,姚鹏宇,陶汉华.陶汉华教授脾胃病常用对药方举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1):67-69.} 【生姜-干姜-良姜-炮姜】 【侯勇经验】均有温中祛寒之性。胃寒用良姜或干姜,外寒恶心呕吐用生姜,内外俱寒.良姜或干姜配生姜。胃中寒饮,饮水即吐,宜用干姜。生姜止吐,生姜汁入汤剂中,并事先滴在舌上,再服汤剂,或先将生姜切片,咀嚼再 服汤剂,可防汤剂呕吐。脾胃气虚,脘痛便搪,良姜、炮姜同用。脾胃气虚不能摄血,而便血者,宜用炮姜或炮姜炭温中健睥统血。{侯勇谋,张国泰,赵法新.调理脾胃常用中药临证辨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9):83-83.}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5
2025-04-02 14:56

哇.中医好历害的经验。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王世杰的备忘录

王世杰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