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停战?这对俄罗斯并不重要,因为他是个很苦逼的国家。

过河小卒子 2025-02-22 14:08:55
美国和俄罗斯外交高层在利雅得进行会谈,牵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

最近国际上比较大的事情应该是美国介入到“俄乌战争”谈判的问题了。

这事情一出现,就让世界目光全部聚焦到事情上面,而美俄两国也真的在沙特的利雅得进行了第一次外交高层的会面。

代表美国的是美国现在的国务卿卢比奥,代表俄罗斯的是他们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这两人基本可以完全代表双方首脑的立场和态度了。

“俄美会谈”结束,有几个关于会谈的消息很耐人回味:

1、俄美会谈地点选在利雅得,本身就让人觉得好奇:为什么会在利雅得?

2、美国的目的是什么?真的就是所谓的“联俄制中”吗?

3、俄罗斯表面看起来对会谈很欢迎,但实际上一点也不退让,他们似乎对停战有自己的判断,甚至停战不是最优先的选择,为什么?

4、有人说,俄罗斯的选择很有限,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以上问题,有的一句话就能说明白,有的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讲清楚。先把能讲明白的东西讲明白。

俄罗斯和美国会谈,其实选在中国是最合适的,但美国心眼小了点。

关于为什么在“利雅得”,很好理解:沙特是俄罗斯和美国都能接受的地方。

两个关系不好的国家进行高层次接触,都要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地方。

比如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和朝鲜进行了三次最高会面,地点先是在新加坡,第二次在越南,第三次在板门店。这都是提前商定的,双方都能接受的。

这一次俄罗斯和美国外交高层接触,没选在中国,也没选在印度,大概率就是美国不同意;选在其他的地方,俄罗斯也不会乐意,只有选在沙特,双方都能接受。

实际上,在俄罗斯和美国将要会谈的新闻出现,就有传言说“中国愿意让俄美来会谈”。实际上,如果在中国会谈,这次的会谈将会是公信力非常高的“大国会谈”。

会谈要选在中国,俄罗斯不会有意见,这一点可以肯定;问题一定出在美国方面,美国有自己的担心,并且他们的担心有点小心眼。

首先,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就是个问题:他的名字还在中国制裁名单里。

其次,承担俄罗斯和美国外交高层会谈,那么承担的国家也会因此得到很多好处,这种好处随着国力的不同而不同。

在小国会谈,小国是得不到战略好处的,因为小国没这个力量获得好处;用简单的话来讲,是小国实力支撑不起这样的地位。

而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进行世界关注的会谈,中国实力完全可以承担会谈带来的战略好处:世界影响。美国不愿意把这个好处给中国。

第三,虽然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是中立的,但美国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眼里,不和美国立场一致就不对;美国甚至认为中国偏袒了俄罗斯。

美俄为什么能会谈?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美俄双方都愿意会谈,尽管是美国先提出的,是特朗普上台后改变美国立场态度后的动作;但俄罗斯也很积极回应,这就说明:美俄双方都有会谈的意愿。

外交会谈,不是某一方单方面让利妥协,而是双方交换利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美俄双方有会谈意愿,说明双方都想从会谈中得到好处,也都觉得自己有可以交换的筹码。

交换一直是人类发展到现在的主题:人与人关系的主题;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往来;国家与国家外交活动的唯一。唯一需要做到的是:一方拿出来的筹码要对方能接受才行。

美国想要什么?为此美国原因拿出什么筹码?

美国的两党政治其实有点流氓,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一伙的,都是为资本服务;当美国资本觉得以前的政策不太行,或者没有想象的好使,他们就会借着“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换一种办法。

不管换什么办法,美国所有的对外政策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霸权体系。美国前任国务卿布林肯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

请注意,美国所说的规则并不是“联合国宪章”,而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小团体的利益,简单讲就是G7国家;维护这个小团体利益的是军事集团:北约、美国建立的各种联盟。

但是,在现在美国这样的做法受到了很多的挑战,有些挑战来自其内部。比如特朗普就要“美国优先”,就是要把美国的利益至于G7之上。

要想美国优先,美国就要在各方面权衡:是不是要“战略收缩”,减轻美国经济负担?是不是在能源上改变,维护美国能源集团的利益?是不是要调整美国工业过度依赖军工复合体的状况?等等。

所以,美国不管是支持乌克兰打“俄乌战争”,还是缓和和俄罗斯的关系,让“俄乌战争”停下了,在美国利益方面,都有其合理性。区别在于:一个是政客玩战略,一个是商人玩战略。

而美国现在面临的战略压力有两个:大西洋方向的压力,用“代理人战争”压制俄罗斯;太平洋方向的压力,用“围堵”的办法遏制大国。

因为相对实力的变化,美国做不到在两方面都能遏制,也就是“一把支持乌克兰打俄罗斯,一边在太平洋方向围堵中国”,美国只好在两个方向上的调整:停下俄乌战争,转向太平洋。

可以预见,特朗普如果真的让“俄乌战争”停下,将来他会在太平洋搅动更大的风浪。

俄罗斯在谈判中的立场和需求比较复杂,因为他们一直是世界上最苦逼的国家。

看待俄罗斯的需求,要从俄罗斯“为什么要开战,又为什么愿意停战”方面来看,这些都涉及到俄罗斯的战略需求。

俄罗斯为什么开战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战略安全受到威胁。这种威胁不是立即的、马上到来的,而是潜在的、随着局势越来越严重的。

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是有条件的:俄罗斯和欧洲关系好了,即使乌克兰是北约成员,威胁也小;俄罗斯和欧洲关系不好,乌克兰即使加入的是欧盟而不是北约,也有很大威胁。

显然,拜登上台后继续推行美国民主党坚持的路线,恶化俄罗斯和欧洲关系,俄罗斯感受到更大的威胁,才有了俄罗斯与乌克兰打起来的后果。

现在俄罗斯为什么愿意停战呢?其实,俄罗斯在打起来之后,一直寻找停战的可能,因为俄罗斯面临着多种困难,并且这些困难在战争中更加严重。

首先,俄罗斯一直是一个“经济困难”的国家,沙皇俄国时如此,苏联时期也是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虽然期间有过短暂的好转,但俄罗斯人坐拥世界最多的资源,却始终不能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

沙皇俄国后期,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区区720万美元,卖掉了阿拉斯加,这是穷得多厉害啊。但要注意,这个亚历山大二世是以“改革”闻名的,他要改革的是沙俄顽固的农奴制。

苏联时期的经济也没好过,除了阿富汗战争前几年,因为世界油价上涨,苏联经济好转一点以外。

苏联后来的解体也主要因为经济形势极度恶化,而导致经济形势极度恶化的原因,却是戈尔巴乔夫为了扭转当时苏联经济困局而搞的“改革”。

搞“改革”没错的,但俄罗斯人又比较特殊,他们的民族主义让整个社会高度政治化,所以,戈尔巴乔夫没办法让社会停止政治上的争吵,先专心致志搞“经济改革”。

没办法先经济后政治,苏联只好先政治改革。结果,经济改革还没进行,自己的命先被“革”了。

到了俄罗斯联邦成立,叶利钦的十年简直是噩梦一样的十年,国内各种暴恐,经济一塌糊涂,看不到改善的迹象。

2000年,普京上台,他一开始小心翼翼地周旋,期望通过改善和欧洲的关系,换得俄罗斯经济上的喘息。但普京没做到,这不是普京的原因,而是西方根本不接受俄罗斯。

从2004年开始,美国和欧洲就针对性打压俄罗斯,办法很单一,就是“代理人战争”。普京只好强硬以对,打了车臣、格鲁吉亚、克里米亚、乌克兰等战争。

战争开打,国家的经济结构必然失衡,军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大部分,民生方面继续萎缩。这样的结构失衡,可想而知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俄乌战争”开始后,俄罗斯本就不多的与欧洲的能源贸易也没有了,连“北溪二号”都被炸掉,俄罗斯能源出口只得转向运输成本更高的远方,造成俄罗斯出口能源仅有的价格优势也失去了。

世界如此,俄罗斯只能在经济上继续苦逼。但更加苦逼的是西方制裁给俄罗斯造成了没法解除的压力。

其次,西方制裁给俄罗斯的压力。这种压力,就国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体现在贸易停滞、贸易对象断崖式减少。

俄罗斯也想办法缓解压力,其中最有效的是加强和亚洲的合作,尤其是和大国的贸易。所谓的“远东大开发”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问题是,普京等想这么干,俄罗斯内部不一定行,因为俄罗斯人自己的历史惯性,一方面让他们做不到潜心开发东部;另一方面,他们还有虚幻的民族主义情节,担心开发中的“风险”。

恰好,大国对俄罗斯的整体感觉也不是太好。实事求是讲,单就国家形象来说,俄罗斯还不如美国,美国至少没有侵略大国的领土,俄罗斯历史上侵略了多少,双方都心知肚明。

虽然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俄罗斯没法好好利用,这是俄罗斯第二个非常“苦逼”的地方。

第三就是俄罗斯今后走向的问题。这也是现在俄罗斯担心的地方:普京在,俄罗斯尚能维持,普京如果不在呢?俄罗斯肯定会出现颠覆性的改变。

因为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俄罗斯年轻人口要么打仗去,要么失业,国内没啥开工的地方。这样的结果让俄罗斯不好的局面不断循环。

总之,俄罗斯想停战是真诚的,但俄罗斯不会在得不到实实在在好处的状态下停战也是真实的。得不到好处就停战,俄罗斯搞不好在极端情况下分裂,那就“好死不如赖活着”继续打下去。

俄罗斯今后的几种可能,每一种都有点“苦逼”。

1、“俄乌战争”继续打下去。

这不是不可能的,因为特朗普虽然想让战争停下来,但他也有很多阻力,同时,俄罗斯想要的很多特朗普给不了。

比如俄罗斯想进一步融入欧洲市场,特朗普连劝说欧洲解除对俄罗斯的各项制裁都做不到,这个就更没办法。

“俄乌战争”继续打下去,尽管乌克兰会变成更废的废墟,但俄罗斯的国力也会不断弱化,直到变成一个经济弱得一逼的核大国。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样的俄罗斯恐怕是很多国家愿意看到的。

最终的结果是:白俄罗斯会成为俄罗斯民族主要代言人。

实际上,对于什么是俄罗斯,各方有各方的看法,在欧洲白人看来,乌克兰人种很乱,什么人都有;俄罗斯人血缘混杂,不是真正的斯拉夫白人。

只有白俄罗斯,因为地理原因,一直保持着比较纯正的俄罗斯血统。从古至今,俄罗斯民族比较核心的三部分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当俄罗斯和乌克兰死磕,俄罗斯弱化到一定程度,要么萎缩,要么分裂,重要的部分和白俄罗斯融合,白俄罗斯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俄罗斯民族的中心。

2、“俄乌战争”不打了。

即使“俄乌战争”在特朗普的操作下真的就不打了,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也好不了,这是历史惯性决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的。

作为俄罗斯人,他们对欧洲现在的态度是无奈的。但是,一点办法没有,因为文化与宗教的差别是他们改变不了的;俄罗斯历史上对欧洲的扩张又是欧洲人不可能忘记的。

重要的是,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俄罗斯和欧洲双方都用行动强化了互相间的敌视。

彼得大帝的“大北方战争”、拿破仑对沙俄的侵略、英法对克里米亚战争的介入、两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出现和冷战的恐怖等等,都在不断强调俄罗斯的可怕、欧洲不接纳俄罗斯的合理。

现在,即使“俄乌战争”停下来,即使俄罗斯再怎么表明自己对乌克兰领土没有想法,欧洲人也不会相信俄罗斯;更何况俄罗斯还不会放弃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

所以,即使“俄乌战争”停下来,俄欧关系也好不了;俄欧关系好不了,俄罗斯和美国也好不了。这就是俄罗斯苦逼的命运。

3、“向东看”是不会有大成果的。

俄罗斯有一帮人天天想要“向东看”,把国家重心往东迁移;为此,他们想在西伯利亚建设俄罗斯第三中心,前两个中心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如果俄罗斯真的做到“向东看”,实际上是可以改变一些境地的,毕竟东方对俄罗斯的能源有需求,双方互补性不是一般的强。

但是,俄罗斯内部不协调的想法严重阻碍了俄罗斯“向东看”的实施;而东方国家因为历史原因,对俄罗斯也有心理阴影。

俄罗斯内部不协调,是他们民族主义太过导致的;俄罗斯哪怕穷得当裤子,要“向东看”,他们还要搞什么“黄色俄罗斯”,这没法不让人反感。

而历史上俄罗斯对亚洲的侵略,让亚洲国家对俄罗斯心存芥蒂,也做不到对他们无条件的信任。双方的互信基础并不好,也就决定了俄罗斯“向东看”不会有大的成就。

实际上,俄罗斯对领土的野心,让它成为资源的“保管员”,而不是真正的“拥有者”

4、普京之后的危机将非常巨大。

普京在俄罗斯是个特殊的人,他的支持度很高;有趣的是,普京在东方大国也有非常高的人气,可以说,普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国社会对俄罗斯的看法。

但是,俄罗斯在普京之后怎么办?东方大国社会对普京认可度高,普京也对大国非常友好。

但是这不代表普京之后,大国社会也这样认可俄罗斯;同样,也不代表普京之后,俄罗斯仍然对大国非常友好,毕竟双方还有很多历史芥蒂。

普京之后,俄罗斯和外界的关系还在其次,更加难办的是俄罗斯内部可能会出现剧烈的震荡,比如领导人位置的争夺;比如政权结构的变化等等。这些都很要命。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对俄罗斯是致命的,轻者国家动荡不安,实力变得更弱,重者联邦分裂,俄罗斯继续分裂。这下美国就高兴了,他们一直盼着俄罗斯再次分裂。

说到底,俄罗斯一直就是个“苦逼”的国家。

说俄罗斯其实一直很“苦逼”,很多人可能有不同意见:俄罗斯军事实力雄厚,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活得很恣意,再加上家里资源无限,怎么就“苦逼”了?

其实,俄罗斯还真不是个“生死看淡”的国家,他们“怕死”怕得要命,对周边的安全有着近乎变态的追求。

按道理来讲,周边主权国家加入什么,其他国家不应该干涉;即使像俄罗斯与乌克兰这样有深厚历史链接的关系,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也不至于直接出兵。

但俄罗斯就不愿意周边出现敌对,因为俄罗斯对安全的重视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他们“怕死”。俄罗斯为什么“怕死”?拿人做个对比吧。

人是在知道生命有限性的时候,出现“怕死”情结的,因为人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己的价值,简单讲就是要“按自己的意愿好好活一次,也不枉来这世界一次”。

很多豁达的人,对生命有自己的认识,还能得出“向死而生”的哲理;这样的人,基本能看淡得失,他们不怕死;世界上“怕死”得人有两种:

一种富甲天下位高权重,他们想要延续辉煌,生怕“死掉”,所以,有钱有权的人基本都怕死,医生说这样的人都“惜命”。

另一种是活得苦逼的人,他们没有过过哪怕一天的好日子,他们从来没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过;或者说,他们从来没在有限生命里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怕死”。

也就是说:越是没有好好按自己意愿活过的人,越怕死。作为国家,其实也是一样的,俄罗斯就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好好活过一次。

古代生活在东北欧的俄罗斯人遭受游牧部落袭击,斥巨资引进“留里克”带领的“瓦兰吉卫队”来保护自己。

结果,游牧部落被打跑了,留里克却成为他们的“王”,建立了俄罗斯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这就是“保镖上位成为主人”,而主人却成为保镖的治下之民。

一切安定之后,俄罗斯好不容易强大了,也接受了和西方差不多的宗教,以为这下可以进入文明。没想到蒙古崛起,俄罗斯成为蒙古的殖民地,一下子就是两个半世纪。

蒙古人统治瓦解,但俄罗斯距离欧洲更远,因为以前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解决,现在人种上又被欧洲诟病,说他们是半个蒙古人。

这样的隔绝一直延续,即使彼得大帝学习欧洲,也改变不了他们在欧洲人心里的印象。随后的俄罗斯有点破罐子破摔了,反正没过一天好日子,一直到现在。

欧洲人的鄙视链

特朗普竞选说:让美国再次伟大。普京说:建立强大的俄罗斯。这两句话代表了两个极端: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牛逼得一塌糊涂,现在不太行了,特朗普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民众趋之若鹜,其实,这是美国“怕死”,如同人类的“富豪有钱人”怕死一样,他们舍不得。

俄罗斯是另一个极端,他们从来没有好好活过,他们的“雄心壮志”也没有实现。什么都没有达到,他们怕死得要命。所以普京要还大家“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民众也趋之若鹜。

这就是俄罗斯“苦逼”的原因;也是他们现在的状态仍延续历史轨迹的原因。

说句玩笑的话:美国其实可以“死一死”了,毕竟美国曾经辉煌过,死了也值。俄罗斯怕死啊,因为他们没过过好日子,舍不得“死”。

0 阅读:2
过河小卒子

过河小卒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