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建立新根据地,身为大别山的很多指战员们离开家乡,在经过十几年的血与火的战斗后,有些干部重返家乡想看看亲人,却空无一人。
1944年,跟着王震南下支队的秦忠,挺进鄂豫皖,在鄂南坚持开辟根据地。他虽然是黄安人,部队在湖北快一年了,无暇顾及回家看看。直到抗战结束后,才抽空回家,想见见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否安好,见到的只是残垣断壁,没看到亲人。
秦忠出生在大别山南麓,本名秦书懋,他可与秦基伟是同根同源,从辈分来说,秦基伟还要喊他一声长辈呢,抗战时期俩人在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工作过。秦忠这一支辈分高,或许是老小的缘故。
他一家主要靠篾匠手艺生活,打打零工、种种地等,除了父母外,还有他们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第三,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随着革命浪潮席卷而来,鄂豫皖地区的劳苦大众在黄麻起义后,提高了觉悟,加上这里也诞生出一支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部队红四方面军。秦忠虽然在黄麻起义时,才10岁,可也拿着梭标跟着大人一起闹革命,后参加儿童团,被发展成为共青团员。
1930年,他正式加入红军,后来被选入交通队,交通队虽然不是主力作战,可是担负的任务很重要,首先是保卫首长安全,其次是负责侦查工作,这工作需要胆大心细,而且有一定智慧才行,身手敏捷才行。
他在土地革命时期,一直在团、师首长身边工作;抗战时期,交通队改为特务营,名字换了,实际上职责不变。他所在的386旅是陈赓领导的部队,在抗战时期打得很激烈。到1941年以后,上级抽调前线一些干部到延安学习,秦忠也身在其中。
1944年,上级抽调部队南下到湘粤桂开辟新区,秦忠编入南下干部大队,随部抵达鄂豫皖地区,留在鄂南工作。随着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开,他有点儿不相信,警卫员说日本投降了,他还不相信,认为是胡说八道,但从广播中得知是真的。
随着抗战胜利,国民党军向解放区运兵,上级命令王震部从粤北返回中原,与李先念部会合加强军事力量,秦忠所在的鄂南部队也北上鄂豫地区。后来,王树声部也来会师,三支部队组建为中原军区,下辖三个军区两个野战纵队。
此时,国共在谈判中,没有大规模战事,他也趁着这个机会回家看看,离开家乡13年,不知道亲人是否安好。回到阔别多久的家,此时可谓是残垣断壁,没有亲人在。邻里过来,认出了他,向他说了这些年发生的事情。
他的哥哥也参加红军,因战斗中身负重伤,没有跟着主力离开,而是回到家休养。敌人不断搜捕,为了不被俘虏,离开家不知道去了哪里。他的母亲和弟弟也不敢回家,流浪在外,如今生死不明。
离开家之前,还是一个圆满的家,十几年过去,家里没人了,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打击。家乡突然让他感觉到亲切,又陌生。
亲切是见到往日的相邻,陌生是因为自己离开家乡在北方战斗十多年,而且亲人已经不在了。没有了牵挂,就一心为革命而战斗。此后,他经历中原突围,转战鄂西北,后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负伤留下掩护。最终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转战到素未谋面的岳父家休养,直到1949年才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