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的将领因战功不断累积,职务会越来越高,很多将领在三四十岁就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中将等。可是在和平时期,职务晋升相对缓慢,但却也不缺乏佼佼者,如空军战斗英雄王海。
提起王海的名字,了解空军历史的都不会陌生,如今还有以王海命名的“王海大队”。他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他指挥的王海大队在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他们在作战时实行轮番作战,第一轮他们大队级击落击伤美机15架,他个人击落击伤5架。因此,他们大队被称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有了战功,很快就被提拔起来,担任3师9团副团长。然而他在大队长的职务上也不一年时间,还在担心能不能胜任,如今被提拔为副团长。上级跟他促膝长谈:现在是用人之际,继续培养大批干部。
没多久,他参加第二轮作战,为期半年多,王海大队依然由他带队。3师的战绩击落敌32架,击伤18架。就在第二轮作战期间,他被提拔为9团团长,此时才26岁,成为空军最年轻的飞行团长,并没有评为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在两轮作战中,他带领的大队,击落击伤29架(全师击落击伤114架),本人击落击伤9架。
经过实战,新中国拥有一批能打敢拼的空军战斗英雄,在高级将领中,很多都是陆军出身,像王海这一批拥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也将注定成为新中国空军的未来。
随着战争的结束,他们很快投入到空军的建设当中,把精力放在训练部队当中,组织座谈会,相互交流体会,改进教学方法,攀登一个技术台阶,同时担负着浙沪的防空,被提拔为副师长。
1956年,师长方槐提拔为副军长,王海接替师长,这一年才30岁。和平时期30岁的年纪当正师职,赶超不少抗战时期的老资格。空军是新中国成立前才组建起来的,而且部队都是从陆军转过来,懂空军,拥有空战经验的干部占比还是很小,要发展起来,就要把年轻干部提拔起来,尽快培养出空军所需要的干部。
客观来说,空军、海军作为新中国新组建起来的军种,需要的就是专业化人才,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的干部,相对陆军而言提拔更快。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就像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在作战中也提拔不少海战表现出色的指挥员,如张逸民,十余年参加多次海战,取得不小胜利,从连职一路提拔到正军职。
在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中,因为当时综合国力弱,国防预算有限,上级是优先发展陆军、空军,最后发展海军,海军建设需要舰艇,从技术上经费上都远大于空军,因此当时采取的是诱敌深入为主。
王海成为最年轻的空军师长,负责全师训练计划制定,组织实施,还参加飞行,因为有些科目他也没有飞过,需要取得经验,掌握指挥和指导飞行训练的主动权。
在师长职务上一干就是9年,对他的历练确实很大,从营升为师职只用短短几年,而担任师长用9年。这无疑给他接下来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奠定基础。一般作战单位都是以师、团为主。
1965年,他接到任命担任副军长,此时39岁内心很不平静,他认为自己虽然干9年师长,但就领导水平和经验来说,自我感觉还不够,而且把他调到其他军任职,不熟悉该军的情况,心里没有底。最终还是说服自己,去上任,尽快熟悉情况。
几年以后他先后晋升为军长、广空司令员、空军副司令、空军司令员,在八十年代成为空军的掌门人,并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