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建议:三伏天别躲在空调房里,让自己活成“反季人”

杨小平小杨 2024-07-18 13:35:25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不止有二十四节气,还包括一些杂节气,我们熟知的“三伏”便是其中之一。

民谚有云:“夏至三庚数头伏。”

所谓“庚日”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天干地支组合中的庚字日,每十天出现一次。

因此,“夏至三庚数头伏”的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今年从夏至日起,数到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意味着从今天正式入伏,称为“初伏”或“头伏”,四庚为“二伏”,立秋后初庚为“三伏”,一起被统称为“三伏”。

2024甲辰年的三伏天入伏比较晚,是从7月15日这一天开始入伏,于8月24日出伏,整个三伏天将持续整整40天的时间,并跨越了7、8两个月,是典型的长三伏,这就可能会更加漫长和难熬。

今年三伏具体时间【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接下来我就说说三伏天那些事!

有人问“伏”该如何解释?

伏,是个会意字,本义是“伺机狙击”。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想隐藏自己的时候,一般都会趴下不动,所以又引申指潜藏、埋伏。

“伏”字最早出现于金文,字形从左上边“人”、右下边“犬”,表示犬趴在人的旁边。表示趴下、俯伏之义;或以为像一只狗正俯身守候在一个人的后边,准备袭击他。

由此看来,伏天的“伏”就是潜藏、隐藏、藏伏的意思,是指夏天阴气下伏、藏伏,阳气上升。在五行对应的季节中伏为土,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潜伏在地下的意思。

我认为,“伏”应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暑气潜伏于地”,地表湿度大,吸收的热量无法散发;二是指“隐伏避盛暑也”,面对高温炎热天气,最好潜伏起来以躲避酷暑。

因为三伏的时间大致位于七八月之间,属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暑邪湿邪交替,身体持续消耗,即使“无病也有三分虚”!

清代李渔养生名著《闲情偶寄》中有言:“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三伏天,天气热,雨量多,蚊虫滋生,暑邪湿邪交替,身体心力持续消耗。”

我观察到,三伏天高温、潮湿、闷热,走到路上,没有一丝凉风。巨大的暖气团,就像大蒸笼一般,让人汗流浃背,同时人的胃口会变差,精神也萎靡,在此大环境下,三伏天养生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太阳高悬,热浪滚滚。

然而,在这看似“热情如火”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身体内部的一个微妙现象:阳气外浮,内阳却相对不足!

所以夏季饮食切莫过度贪食生冷,否则会刺激肠胃,引起腹痛、腹泻等;另外,也不要过于食用油腻和高甜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身体负担,引发消化不良。

故而,三伏天的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及油腻,水果少吃。

元代养生家丘处机曾言:“多食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故而我的建议是:夏季不管做什么,吃什么,都可以放一些姜丝。

俗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性属热,是夏季扶阳佳品!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紫苏叶、花椒、胡椒之类的,用来温养脏腑,保护阳气不亏损。

另外,在三伏天,由于外界环境的高温,人体为了散热,毛孔大开,阳气随汗液大量流失,导致中焦阳气不足,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进入三伏天后,我见过有些人出汗多的跟洗澡没什么区别,然出汗多了就容易让你耗气。

尤其是女性朋友如果出现气虚的情况,脸色苍白或者萎黄,全身比较乏力,我今天教你一个三伏天喝的“养气饮”:黄芪姜枣茶,准备黄芪20克,红枣3颗,生姜3片,陈皮1片,一起煮水代茶饮,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补气又能排湿。

另外,三伏天不要多喝冰镇饮料,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也不宜多喝,我推荐大家多喝酸梅汤或乌梅冰糖水,既清凉,又解暑,还生津。

另外,三伏天也可以常喝热茶,以解暑护脾胃,增强运化水湿能力,同时促进汗腺分泌。

中医自古就有“春夏养阳”的说法!

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生发也到达顶峰,因此要着重养阳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气,是生命之根本,它温暖着我们的身体,驱散着寒冷与疾病。《内经》又有谓:“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养阳,即是养神养筋。生命本是一团阳气,所以说,养阳即是养命。

养阳的方法很多,艾灸最简单效果也好!

正如前贤所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三伏天用灸,最利于扶阳。为了养阳,一定要珍惜三伏天,及时用灸!

为什么三伏天最利于养阳?因为三伏天阳气外浮,阳浮于外则虚于内,导致中焦阳气不足,所以施灸最能补益中阳,阳足则能归根。虽然天气炎热,但用灸后不但不觉热,反而会觉得周身凉快,这即是阳气归根的反应。

艾灸要取哪个穴位呢?一般来说,像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都可以随意选用,切忌乱选穴,不能把艾灸搞成“烤肉”。

中脘补中焦阳气;神阙与关元补下焦阳气;足三里可强壮脾胃,健运中焦;三阴交能从阴引阳,调理肝脾肾三脏。艾灸的好处极多。

艾灸使阳气健旺,阳旺则气化有力,因此可以祛湿浊,降血脂,通经络,排阴邪。可以这样说,艾灸后人体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健康无病。

另外,三伏天养阳不仅可以艾灸,可以辨证内服扶阳类中药,还可以多晒太阳“无厌于日”,适当出点儿汗。

俗话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所以,三伏天千万别躲在空调房里,让自己活成“反季人”,否则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

大家在三伏天可以适当在清晨傍晚做些舒缓性的运动,比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养生操等,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也要及时饮水,补充体液。

通过运动发发汗,可以祛除风寒湿邪,增强身体素质,即可预防多种疾病。

三伏天切忌整日躲在空调房、袒胸露背,否则寒气会从手足、膝盖、背部侵入,从而潜伏于五脏六腑,给秋冬埋下病根,比如秋冬季多发的鼻炎,哮喘,咳嗽等就和夏季贪凉有关。

即使在晚上睡觉时,也要盖好薄被,以抵挡寒气及湿邪的侵袭。

夏季出汗多,人们洗澡次数相对频繁,提示:切忌用冷水洗澡,否则热汗发不出来,也容易感冒生病,从而留下病根。另外我们还可以趁阳光旺盛时,把衣服、被子、褥子什么的,都拿出去晒一晒,此举不单能够去霉味,还能够去潮湿,让衣物被褥充满阳光的味道及能量,以利于养生不生病!

0 阅读:9

杨小平小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