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因交通事故受伤,起诉时申请了“伤残等级鉴定”。但庭审中,对方质疑其选择的鉴定机构无临床医学资质,导致结论未被采纳。这种因鉴定类型选择错误引发的争议屡见不鲜。
普通人面临的三大困境:
类别认知盲区:分不清法医临床鉴定与医疗损害鉴定的区别
资质识别困难:超200种鉴定项目对应不同资质机构
程序合规风险:自行委托鉴定可能被认定程序违法
二、法律分析:四大法定类别+扩展类型⚖️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分为:
类别一:法医类鉴定录音鉴定:分析剪辑、篡改痕迹
图像鉴定:识别PS合成操作
电子数据鉴定:恢复删除的聊天记录
类别四:其他法定类型含环境损害、工程造价等24类扩展项目,需经司法部与司法机关共同确认
四大类鉴定对比表
步骤一:明确鉴定目的
人身损害→法医临床鉴定
合同真伪→文书鉴定
电子证据→声像资料鉴定
步骤二:选择合规机构
查询路径:
省级司法厅官网→司法鉴定机构名录
核查机构《司法鉴定许可证》业务范围
步骤三:规范送检流程
法院委托:通过诉讼程序申请(效力强)
自行委托:留存完整的证据交接记录
材料准备:需提供原始检材(如病历原件、争议文件)
❗注意事项:
单方委托鉴定可能被要求重新鉴定
选择超出资质的机构将导致结论无效
四、高频问题解答❓ Q:价格争议该选哪种鉴定?
A:涉及商品价值评估选择“价格鉴证”,工程质量造价选择“建筑工程鉴定”。
❓ Q:鉴定费用由谁承担?
A:一般由申请方预付,由责任方承担(法院根据结果判定)。
❓ Q:对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
A:可申请原机构补充鉴定,或委托其他机构重新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