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嘴巴总是“发干”?别以为是缺水,可能是6种疾病警报!

敏博看健康 2025-02-21 16:26:36

杨阿姨今年52岁,是一名退休的初中历史教师,平日热爱生活,喜欢晨练,和朋友们一起跳广场舞,退休生活过得充实而轻松。然而最近,她却因为一个“烦人”的问题开始夜不能寐。

“嘴巴干,老干,晚上睡觉尤其厉害,有时候得半夜起来喝几次水。”杨阿姨说,“就感觉嗓子里像有沙子一样,不喝点水根本受不了。”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快半年了,一开始杨阿姨以为是天气干燥或饮食原因,想着多喝点水就好了。

然而,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光嘴巴干,眼睛也开始觉得涩涩的,有时连吃饭的味觉都变得迟钝。杨阿姨心里直发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老毛病找上我了?”

怀着一丝担忧,杨阿姨挂了市三甲医院的口腔科。当天下午,接诊的是张主任,一位有着近20年临床经验的口腔科主任医生,专注于口腔黏膜疾病和口腔综合问题的诊疗。杨阿姨刚坐下,便开门见山地问:“张主任,我嘴巴晚上总是干,这是不是缺水或者上火了?吃点清火药有用吗?”

张主任微笑着答道:“阿姨,嘴巴干的原因有很多,确实跟缺水有关的情况占一部分,但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早期信号,特别是您提到的‘晚上睡觉干得厉害’,我们需要更详细地排查。”

“别急,我们今天就来弄清楚嘴巴干的真正原因,找到问题的底层根源,再给您个好的解决方案。”张主任递上纸巾,随即开始为杨阿姨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为什么睡觉时嘴巴总是发干?

检查结束后,张主任搬来人体解剖图,用直观的方式给杨阿姨分析。

1. 正常情况下,口腔应该不会一直“发干”

“杨阿姨,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维持湿润,是因为有不断分泌的唾液在发挥作用,唾液由我们的唾液腺分泌,每天大约能分泌1-1.5升(约一瓶矿泉水的量)!”张主任指着解剖图中的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说。

“这些唾液腺会均匀分布在口腔周围,它们通过唾液湿润并保护我们的牙齿、口腔黏膜,同时起到初步消化和杀菌作用。如果您的唾液分泌量减少,‘自然保护膜’就会破坏,从而导致干燥不适。”

杨阿姨点点头:“那我这个症状,是不是唾液变少了?”

张主任答:“没错,您的主诉基本可以定义为口腔干燥症(Xerostomia),即由某些内部或外部原因导致的唾液腺分泌减少。简单来说,就是唾液的‘生产车间’出了问题。”他说,“但重点是,我们要找清楚‘车间’为什么出问题了。”

2. 晚上嘴巴发干,绝不仅仅是“喝水太少”

张主任将杨阿姨的调查表放在电脑旁,进一步分析:“很多人都像您一样,单纯认为嘴巴干是喝水太少、天气干燥的原因,这其实是个误区。尤其是夜间干燥严重的人,更应该高度警惕,因为这通常与疾病或病理性状况有关。”

张主任接着列出了可能引起晚上口干的几种“罪魁祸首”,并且详细解释了每种疾病背后的机制:

可能引起睡觉嘴巴干的6种疾病1. 睡觉张嘴呼吸:常被忽略的“物理原因”

张主任首先问杨阿姨:“阿姨,您有没有家里人提醒您晚上打呼噜、张着嘴睡觉的情况?”

杨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真有,我老伴经常说我呼噜声挺大的。”

张主任解释:“晚上睡觉张嘴呼吸是非常常见的引发口干的原因。鼻塞或睡觉时习惯性张嘴会让口腔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水分蒸发。长期下来还会导致口腔黏膜的炎症、甚至龋齿。”

医生提醒:

打呼噜、张嘴睡觉多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有关,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合并睡眠障碍。如果单纯因通气障碍导致口干,可通过调整睡姿、改善鼻腔通气缓解症状。2. 糖尿病:嘴巴干燥可能是早期信号

杨阿姨听完第一条,急忙问:“那糖尿病是不是也会嘴巴干?我邻居就是糖尿病,总说口干。”

张主任点头说:“您这个问题问得好。糖尿病是常见的导致口腔干燥的系统性疾病之一。“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尿量增多,引发脱水,人体自然感到口渴。此外,长期高血糖还可能损害唾液腺功能,导致唾液分泌不足。

提示信号: 口干伴随频尿、体重突然下降时,一定要检测空腹血糖,早发现糖尿病风险。

3. 干燥综合征:更年期女性的“隐匿疾病”

张主任接着补充道:“更年期女性如果像您这样长期感到‘口干眼涩’,提高警惕干燥综合征(Sjögren综合征)。”

定义及特点: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攻击唾液腺、泪腺,导致口腔缺乏唾液,眼睛无泪。

高危人群: 女性多见,尤其在绝经期后。

诊断手段:

血液检查:检测抗SS-A、SS-B抗体;唾液腺功能学实验。

4. 药物副作用:罪魁祸首可能藏在日常用药中

“阿姨,您有没有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张主任突然问。

杨阿姨点了点头:“是啊,我吃过一年多的降压药,医生说长期吃。”

张主任解释:“很多降血压药(如利尿剂)、抗焦虑药,以及抗组胺药,都有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间接影响唾液腺分泌。”

解决方法: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减少副作用影响。

5. 甲状腺功能减退:代谢减慢导致唾液减少

张主任突然后引入一个更少见但重要的病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也可能导致唾液腺萎缩,减少分泌。”

提示症状:

口干伴随怕冷、疲劳、体重增加时,应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6. 脑血管病后遗症:中老年人需警惕新病因

“最后一个让我们难以忽视的原因:中风或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受损。”张主任强调。曾经有患者因脑卒中后舌下反射受损,导致长期口干。

如何改善口干?医生建议的诊疗和自我护理策略

张主任综合分析了杨阿姨的情况,结合她的生活习惯和病史,给出了以下实用建议:

1. 针对病因治疗

首先,要对可能的疾病(如糖尿病、干燥综合征)进行排查和针对性治疗,这是治本之策。

2. 日常护理和饮食调整

张主任建议:

补充高水分食物:如黄瓜、橙子,可清润口腔;含水润喉小窍门:嚼无糖口香糖,能促进唾液分泌;避免重口味饮食,如高盐和辛辣食物,这些会加剧口腔干燥。3. 人工唾液和口腔喷雾

对于中重度口干症,有专门开发的人工唾液和滋润喷雾剂,能够短期缓解干燥症状。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4. 改善睡眠环境

“杨阿姨,您晚上的卧室空气会不会比较干燥?”张主任特别提醒可以加湿卧室环境,避免空气干燥对口腔造成二次伤害。

结语:别忽视口干的小信号!

杨阿姨离开诊室时长出了一口气:“多谢医生,这次终于清楚了我的问题根源在唾液腺这儿,以后一定更讲究护理。”

张主任笑着叮嘱:“口干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它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关注这些小信号,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平平安安度过下半生。记得按时来复查!”

口干不是小事,全家人都需要注意,引起重视,早了解早应对,健康长久相伴!

参考文献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干燥综合征病理与治疗进展,202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干燥症诊疗指南,2020;

WHO糖尿病监测研究报告,2022;

《柳叶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健康风险,2021。

0 阅读:2
敏博看健康

敏博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