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奇人——诡谲秀才

智者聊过去 2024-04-10 20:31:17

一、诡谲秀才

元朝末年,义军四起,天下纷争,奇人倍出。那些读书人中,也藏龙卧虎,出现许多惊艳一时的人才。

江西崇仁县有一位秀才,名叫吴彻,字文通,善于吟诗作对,语出幽默。陈友谅起兵反元,四处招揽人才,于是将吴彻招到身边。陈友谅对吴彻十分赏识,礼遇有加,总是想封吴彻做大官。吴彻却连连推辞,他对陈友谅说自己愿意留在陈友谅身边做个幕客,等以后真的有了功劳之后再接受封赏。陈友谅同意了吴彻的意见,将他留在自己府中,每次见了吴彻,都十分恭敬地称他为吴先生。

没过多久,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江南,形成你死我活之势。陈友谅便请吴彻去金陵一带探听敌情。吴彻奉命行事,可是到了金陵,吴彻被人认了出来,将他活捉了。吴彻被人绑着,送去见朱元璋。

朱元璋早就听闻吴彻的才名,朱元璋也不难为他,只是让吴彻给一幅画《天闲百马图》给题一首诗。吴彻也不推辞,提起笔来题写了一首诗:“问渠何日渡江来,百骑如云画鼓催。九十九中皆汗血,当头一个是龙媒。”朱元璋看着这首诗,隐隐是承认自己是当今天子的意思,心中很是高兴。他于是劝吴彻投降自己,吴彻却摇头不愿意。朱元璋也不希望像吴彻这样的人才重新回到陈友谅身边,又不好杀了他,他想着最好是离间陈友谅与吴彻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在他脸上刻下“诡谲秀才”四个字,将吴彻放了回去。

吴彻回到江西见陈友谅,陈友谅一见吴彻的样子,果然心生嫌恶,觉得吴彻不再合适留在自己身边:“先生这副尊容,怎么还能留在我身边当幕客呢?”吴彻见陈友谅对自己的态度,心中已冷,默叹一声,立刻划着一条小船离开了陈友谅,等到陈友谅醒悟过来,想再请他回来,已经是人去楼空了。

鄱阳湖大战后,陈友谅败死,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退归武昌,朱元璋带着大兵将武昌围困起来,围攻了许久,却一直没有将武昌城拿下来。朱元璋十分恼怒,责令三军第二天一定要攻下武昌城,将全城百姓全部屠杀。

正在这时,有人来禀报朱元璋:“有一位自称‘诡谲秀才’的人求见。”朱元璋一愣,却还是吩咐召见。吴彻走进大帐,与朱元璋聊了很长时间。时值夜晚,帐个又下起了小雨,朱元璋让吴彻以《西山夜雨》为题写一首诗,吴彻写道:“莫厌西山夜雨多,也应添起洞庭波。东风肯与周郎便,直上金陵奏凯歌。”

朱元璋看着这首诗,思索良久,他这次带兵与陈友谅决战,几乎是倾巢而出。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张士诚,在与陈友谅交战之前,朱元璋预料张士诚器小,不会出兵帮助陈友谅,事实果然如此。可是现在自己远征在外,难保张士诚不会趁虚而入。

朱元璋猛然醒悟过来,他连忙下令放弃攻打武昌,立即回兵南京。诡谲秀才一首诗,既保了南京的后顾之忧,又保全了武昌全城百姓。

二、黄毛野人

元朝末年官逼民反,浙江东部,有一个名叫方谷珍的人也揭竿而起,他比朱元璋起兵还要早。

方谷珍起兵之初,想去找人给卜算一下自己能否成功,于是他来到天台山,山中隐士周必达询问。周必达深知方谷珍的来意,对他说道:“天下虽乱,君举义为天子除道,斯名正言顺,富贵可致。余非我所知也。”方谷珍听这话,并不认可将来自己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心中便很不高兴,悻悻告别。

周必达觉得方谷珍这次走了,下次还会再来。他于是在门上题了一首诗:“海角愚夫不自斟,妄起关中逐鹿心。命运由来非力致,项羽英雄亦就擒。”然后就带着妻子儿子远远地躲进山中。第二天,方谷珍果然心有不甘,又重新来找周必达,见到门上的诗,恨不得提剑杀了周必达。

后来,方谷珍征战半生,果然四处碰壁,只能流窜海上。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派兵征剿,方谷珍无奈之下,只得被迫投降。朱元璋封他文本行省左丞,食禄京师。方谷珍没有赴任,几年后死在家中,算是得以善终。

老年的方谷珍回忆往事,对周必达依然怀恨在心,怒骂不已:“黄毛野人,能料事至此!”

0 阅读:3
智者聊过去

智者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