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流动性维系的股市是否已结束?价值投资是否已回归?

杨梅说商业 2024-03-22 04:22:47

  它是经济尤其是金融的源泉。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如一条几近干涸的河流,不仅不能行舟,亦不能提供鱼儿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它又是金融风险的幕后推手,流动性泛滥的市场,波涛汹涌,也会顷刻之间颠覆行舟,甚至造成生态荼毒。

  股市犹如一池春水。每逢货币政策微风乍起,这池水便会被“吹皱”。

  流动性,正是决定水位高低、股市涨跌的那汪春水。当流动性充足时,随着流入蓄水池的水增多,池子的水位自然上升,从而股市估值被提升,股市上涨;而流动性不足、乃至衰竭时,池子水位下降,股市估值降低,从而引发股市下跌。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指狂跌22.6%。10月20日,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发表声明:“美联储秉承其作为中央银行的授权,在此承诺,向金融体系注入充足的流动性,以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当年,格林斯潘指挥美联储购买大量的国债,向银行系统中注入120亿美元的流动性,市场情绪得以稳定。后人甚至评说,如果当初美联储没有果断地注入流动性,特大股灾还会延续,甚至有可能会带来美国经济的又一次衰退。

  那时那刻,美联储倾注的流动性犹如生命之水,给予了几近干涸的资本市场重生的希望。

  可以说,最初的流动性在资本市场上,人们指的是,在不损害原有价值的前提下,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

  而对市场流动性的渴求,来自于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庞大的资金流使机构很难满足于市场狭小的容量。过往被市场视为洪水猛兽的大盘股其实才是市场真正的保护神。在股市的大扩容,特别是股改之后,二级市场的容量急剧膨胀,市场有了足够的流动性,这才引来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资本大鳄鱼贯入场。

  在中国,流动性也逐渐成了证券市场的一切,2006年-2007年A股市场的一波大牛市,让流动性这一经济学术语成为中小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字眼。

  随着股市体量的增大,股市的流动性也开始影响央行的货币调控。央行和证监会开始加强协调,既注意货币供应需求,也考虑股市行情趋势。特别是在大盘股发行时,券商和大企业客户打新股造成储蓄搬家,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跳升,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被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紊乱,所以,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投入流动性。

  2006年6月,中行200亿元IPO被认为是央行与证监会主动协调的一个起点。央行在5-6月份开始注入流动性,M1环比分别增加2830亿元和3123亿元,M2增加3007亿元和6047亿元,随后两者增量在7月份即回落至311亿元和1254亿元。

  有了流动性配合, 100亿元以上的大盘股IPO终于有了突破。工行、建行、太保、人保、中石油,一个个超级大盘股陆续登陆A股市场。在走牛的2007年里,基本是相隔1-2个月,就有一个大企业上市。直到当年农行上市,四大行圆满登陆。A股由于缺乏流动性而导致的优质大盘股只能在海外上市的历史得到了彻底终结。

  至此,中国证券市场已然庞大到无法对流动性视而不见,无法独立于央行的任何举措并自我生息。毕竟中国银行业板块占到总市值的30%以上,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单一板块占到30%以上,这一庞大的板块犹如A股定海神针,央行通过利率、准备金等政策来调节占总市值30%以上的银行板块,并通过对银行板块的调节,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近段时间,A股市场散户投资者怒喷量化交易(市场亦称“程序化交易”),认为量化交易不仅是市场中最大的空头力量,而且是刀最快、最凶残的散户收割机。不仅散户,但斌等一批传统私募基金大佬也站出来,严重质疑量化交易对A股市场的作用。针对各方质疑,证监会从善如流,开始认真对待量化交易问题,并由交易所出面加大监管力度。9月1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但问题是:量化交易是否真的存在散户质疑的问题?

  在出台两个通知的同时,交易所对量化交易的作用也做出了解释,甚至肯定地认为:从境内外经验看,程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量化投资也存在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所以“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

  自今年7月我国提出“活跃资本市场”以来,推出“T+0”交易的呼声在A 股市场上再次响起,许多中小投资者对此也热切期盼,认为“T+0”推出后投资盈利的机会可能增加。一时之间,市场对“T+0”交易充满了认可与期待。然而,在股市处于困境时,投资者总是倾向于过分夸大某项制度的利好程度,以至于忽视了单方面市场流动性对市场价值的稀释和蒙蔽!

  这里提一下“T+0”交易制度,它是指投资者当日购买股票可在当日卖出的一种交易制度。与之相对的,“T+1”交易制度是指当日买进的股票次日才能卖出,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实行的就是“T+1”交易制度。

  “T+0”交易是国际市场上一种通行的基础性交易制度,其本质是赋予了投资者日内的交易选择权。根据国际证券服务业协会(ISSA)的统计,全球44个主要股票市场中有42个允许“T+0”交易,2个市场(即沪深市场)目前不允许“T+0”交易。

  事实上,从市场流动性角度看, 当利好或利空消息在盘中出现后,股价出现上涨或下跌,但在“T+1”制度下,当天买入的短期投资者达到盈利(止损)目标后也不能在日内卖出,直接限制了投资者的交易选择权,导致日内流动性不足。同时,由于无法及时卖出股票,投资者需承担隔夜股价可能发生的波动风险,从而使其交易意愿受到约束,进一步导致市场深度和价格弹性受损。而“T+0”制度赋予投资者日内交易的灵活性,增加其日内交易频率,并且为量化高频交易的发展提供了更适宜的市场环境,可以大大提升市场的活跃性和流动性。

  中国股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股市,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有一些特点和挑战。

  首先,中国股市存在着较高的波动性。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较大,股价波动幅度较大。这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中国股市中仍然存在较多的泡沫和炒作现象。一些公司的股价可能存在明显的高估情况,这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意味着较难找到真正的价值投资机会。

  然而,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价值投资机会。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给一些行业和企业带来了增长机会。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通过仔细研究和筛选,可以找到那些被低估的、有潜力的公司,并进行长期持有。

  此外,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金融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股市。这使得中国股市更加国际化、多元化,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从世界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看,它们在向飞速运转的金融机器里“掺沙子”,甚至启用“托宾税”抑制过度投机套利,但量化交易却是在走相反的路:向金融机器中注入“润滑油”。有人说:中国股市流动性过低,当然需要“润滑油”。实际上,这是个错误的认知。资本市场需要的是资本流动性,以无限加大短期流动性的方法去刺激资本市场上涨,不仅短命,而且会无限放大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当前中国股市性价比处于历史中高位,考虑到全球股市周期所处阶段、三季度末至四季度的预期差变化,性价比很难进一步上升至18年底甚至22年4月和10月的高位,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

  价值投资就是实业投资思维在股市上的应用。以获取潜在的股息回报作为主要投资收益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要求投资者必须认清股票的本质概念,买卖股票是买卖公司的股权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正确地理解这个概念很重要。随着公司不断创造利润价值的过程中投资者享受其成果。价值投资的精华不在于具体的选股方法,而是在于指出股票投资和实业投资的一致性。必须把办实业的精神用于股票的投资。买股票不是买彩票更不是赌博。买股票和办实业是一样的道理,必须拥有远大的理想。股票投资家和实业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买股票就是要当股东,还要当长期股东。做价值投资就是要回到初心。

  从目前中证与沪深来看,中证500与沪深300优势正在切换。中证500指数以中小市值为主体,以科技成长为主要风格。虽然我国外贸整体回落,比如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但也存在一些亮点,比如科技含量较高的新能源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三样”。 从估值层面来看,A股已经具备投资价值。

  不过,短期内不宜过度激进,防范市场预期反复的短期风险。可重点关注产业升级和科技周期,在适度调整后且市场整体企稳后的表现,以及央国企在新的定价框架下的价值重估。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多项税收政策,主要为对已出台政策的再延续,支持多个细分资本市场的发展,税收优惠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相关政策执行至2025年或2027年年底。

  可以看到,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改善股市投资环境,带动更多资金进场,提升交易活跃度。而完善分红机制,改变“重融资、轻回报”的现状,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保持融资的量和质,将为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中国股市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总之,中国股市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通过深入研究和筛选,价值投资者可以找到那些被低估的、有潜力的企业,并享受长期投资收益。

0 阅读:0

杨梅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