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读书笔记21:秦国普通人吃一顿饭有多不容易?

小草读书 2025-04-21 13:14:21

在古代,稻、粟等谷物从地里收回来时,依然是粟粒与穗梗混杂一处的,先要用竹筛脱粒,将粟粒筛分出来,存储在谷仓内。

每日要吃饭,就先把带壳的稻谷拿出来,现吃现舂。在石臼里舂捣,可以使得粟、稻的外壳碎裂,然后再颠簸筛上几道,将糠和外壳除去,便可以分出来烹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了。

诗经里还有很诗意的描述:“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可这过程其实一点都不诗意,舂米的辛苦,是后世直接买白米下锅的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要知道,举起沉重的木杵在石臼里舂谷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而且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舂谷子,黑夫一家五大二小七个人一天的口粮舂完,至少也要两个小时。

就算是黑夫这样强壮的成年人,舂谷子一个小时就双臂酸痛,累得不行了。

难怪从早到晚举杵捣粟,是秦国用于责罚女性的苦役,和男性刑徒做的城旦相提并论,城旦黑夫前几天刚做过,其辛劳可见一斑。

即便花了这么长时间,舂出来的,依然只是最粗糙的“粝米”,煮出来的饭,夹杂着不少带壳米和麸皮,一口下去,要磕半天,咽得急了,甚至会刮得嗓子疼。

这是黑夫看到了井边架在井上的“桔槔”(jiégāo)。

桔槔酷似秤杆,是这时代的汲水工具,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木棍,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块石头,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很多力。

这让黑夫想起来,在后世也有一个很类似的舂米工具:踏碓。

踏碓和桔槔一样,将一根较长的木头安在固定木架上,不过木棒顶端要连着石锤,锤头下面放置石臼,以接碓头。这样一来,若能以脚踩踏木棒尾部,便能像汲水一样,驱动石锤升起、落下,反复砸在石臼里,这样就能用来舂米了!

用脚代替手来动作,能省很多力气,也能提高效率,这就是”踏碓“得名的原因。

虽然也要废力气踩踏,不如碾子、石磨,可也比单纯的舂米进步多了,重点是造价低劣,容易推广。

此物本应诞生于汉朝,然后迅速推广开来,每家每户可以没有磨、碾,却不能没有踏碓。

要知道,“舂”作为一种女性囚犯苦刑渐渐消失,或许跟此物的发明有关系。

之后黑夫就找到了自己姐夫橼。橼是一名工匠,黑夫向讲解了踏碓工作原理:

和桔槔一样,将一根较长的木头安在固定木架上,不过木棒顶端要连着石锤,锤头下面放置石臼,以接碓头。这样一来,若能以脚踩踏木棒尾部,便能像汲水一样,驱动石锤升起、落下,反复砸在石臼里,这样就能用来舂米了

橼两天就把实物做了出来,果然非常好用。

此物虽然是黑夫发明的,但黑夫不是工匠,发明创造不是他的工作,如果他做了,不但没有奖励,还可能遭受惩罚。

当然,这也难不倒黑夫,他就让姐夫橼去把踏碓献给了官府,踏碓果然很受欢迎,不但在南郡普及,整个秦国也开始慢慢普及开来。

而姐夫橼也因为献上踏碓的功劳,不但领了一万钱的赏钱,还有了爵位,也成了一名公士。

0 阅读:0
小草读书

小草读书

有空读读书,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