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诸葛亮北伐时,能使用的最强名将,但一次北伐后赵云就病逝了。从第二次北伐起,诸葛亮就高度依赖两个奇才——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都很有本事。
先说魏延,入蜀时就是刘备部曲,让刘备欣赏到用他当汉中太守,都不用兄弟张飞。在诸葛亮手下也提出过子午谷奇谋,虽不被采纳,但也有独到之处。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三国志》
魏延还有单独领兵入西羌,大败魏将费瑶、郭淮的经历。郭淮什么人?从诸葛亮时代就风生水起,到姜维时代还是名将的能人,一样不是魏延对手。
诸葛亮四次北伐时,魏延、高翔、吴班三人出战,更是正面打败司马懿。斩获甲首三千人,导致司马懿再也不敢出战,诸葛亮最终被拖死在五丈原。
杨仪也不逊色,刘备称汉中王时,就封他为尚书,也是先帝看中的人。诸葛亮讨伐南中时,杨仪坐镇丞相府,处理大小事宜。
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三国志》
诸葛亮北伐,难在蜀道天险,粮草运输困难,但杨仪办的妥妥当当。诸葛亮这种事必躬亲的人,对粮草调度方面完全不用考虑,可见杨仪做事能力让他多放心。
这两个人随便拿出一个,就是一代人杰,但可惜的是他们同时出现了,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三国志》
杨仪口才很好,总能让魏延无话可说。但魏延说不过了,拔刀就威胁杨仪,搞得杨仪到处哭诉。这时费祎出现了,他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能让两个水火不容的人好好说话,一直到诸葛亮去世,魏延、杨仪能保持合作,都是费祎的功劳。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 ——《三国志》
所以诸葛亮很看重费祎,这个人厉害啊,他能同时让魏延和杨仪都感觉这是自己人。诸葛亮临终时,安排处理后事的人就有费祎,费祎也没有辜负诸葛亮期望。
他先是去魏延军中,打探魏延的口风,魏延表示诸葛丞相虽死,还有他魏延在北伐依旧可以继续,不用退兵。费祎知道魏延的野心后,还找机会把消息带了出来。
这让姜维、王平有了充分准备,最终击败并杀死魏延,避免了一场内乱爆发。蜀汉得以在诸葛亮连续北伐之后,进入长达十数年的休养生息。
其实费祎居功至伟,这种时候是很危险的,继续打就是穷兵黩武,想停下军功集团会有反噬。如果没有拿下魏延,稍有不慎就是一场举国动乱。
而且平定魏延之乱后,另一个主角杨仪,也开始了极不正常的自大。以自己资历老,质疑起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
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 ——《三国志》
眼看军中刚刚安定,政界又要掀起内乱,费祎又站了出来。这哥们又发挥出色的暗探才能,混到杨仪身旁,还取得了杨仪信任,掏心掏肺给他说了实话。
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三国志》
我当尚书的时候,蒋琬不过是个尚书郎,他在丞相府哪比得上我杨仪。今天竟然被他骑到头上,早知道这样丞相去世时,我还不如率军降魏呢!真是让人后悔。
如果说杨仪只是不服蒋琬,还可以说是气量不够。但作为一国柱石大臣,他却因个人地位,抱怨不如投降敌国,这就对蜀汉有了极大威胁。以杨仪的地位,他有太多机会,做出关系蜀汉存亡的事了。
所以费祎毫不犹豫地将杨仪的话,举报给了朝廷,最终杨仪被贬为庶人。至此诸葛亮北伐时,最倚重的一对文武魏延、杨仪全部被废,蜀汉在蒋琬时代开始长达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蜀汉因此又多了29年国祚。
如果没有费祎从中几次关键时刻立功,稍有不慎军功集团得不到合理处置,要么爆发内乱,要么穷兵黩武到灭亡。诸葛亮临终用费祎,而放弃魏延、杨仪虽然可惜,但军旅之事向来容易诞生超出限度的威望之人,不能用之必废之,否则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