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清晨5点,退休教师张叔早早地起床,准备去公园晨练。他一直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为座右铭,坚持几十年雷打不动的生活作息。可这天他刚下楼就觉得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差点摔倒。幸好被路过的邻居及时扶住。
"张老师,您没事吧?脸色这么难看!"邻居小王连忙搀扶着张叔坐到路边的长椅上。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我看到。作为社区医院的心内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我对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立即上前查看情况,经过简单检查,发现张叔血压骤降到90/60mmHg,远低于正常水平。
"张叔,您这情况需要立即到医院做个详细检查。"我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判断。
在医院,通过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套等一系列检查,张叔被诊断出清晨低血压综合征,伴有轻度冠心病。这个诊断结果让我想起最近接诊的多位类似病例,都是五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爱早起,都有相似的症状。
"张叔,您这个情况很典型。不是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可咱们人不是鸟儿啊。"我半开玩笑地说,"特别是上了年纪后,清晨起床这件事真得讲究方法。"
张叔揉着太阳穴,一脸疑惑:"我这都坚持了大半辈子了,怎么现在反倒出问题了?记得我爷爷活到九十多岁,一辈子都是四点起床,身体硬朗着呢。"
"张叔,这就说到重点了。"我拿出最新的一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指着其中的一篇研究报告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理节律与年龄密切相关。年轻时,我们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强,血管弹性好,突然起身造成的血压波动,身体能够快速调节补偿。"
"可到了55岁以后,血管弹性下降,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退,清晨这个特殊时段更需要格外注意。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数据显示,清晨4-6点是心梗发生率最高的时段,比平时高出3倍多。"
说到这里,我想起去年冬天的一个病例。住在东区的王大爷,退休干部,65岁,也是个"打卡族"。每天凌晨4点准时起床,去公园跑步。去年腊月,天特别冷,他照常早起跑步,结果跑到一半突发心梗,幸好被路过的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送医,才捡回一条命。
"您知道为什么清晨特别容易出事吗?"我拿出一张人体生理节律图给张叔解释,"凌晨4点到早上6点,是人体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这时候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收缩,血小板活性增强,特别容易形成血栓。"
"再加上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清晨这个时候,血压不稳、心率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等问题容易集中爆发。"
听到这里,张叔眼睛一亮:"怪不得我老伴总说我动作太快,起床像弹簧似的。以前不当回事,现在想想真够危险的。"
"对!您老伴说得很对。"我接着解释,"根据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从平躺到站立的过程中,大约有500-1000ml的血液会因重力作用向下身沉积。年轻人的血管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这种变化,可老年人就没这么好的代偿能力了。"
这时我想起前几天收治的另一位患者,67岁的李大妈。她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控制得不错,可总喜欢清晨5点起来做广场舞。有一天早上,刚跳没多久就觉得胸闷气短,结果查出是不稳定型心绞痛。
"所以啊,张叔,以后您起床要记住三点。第一,床上醒来后别急着起身,先在床上躺着活动活动手脚,做做简单的床上操,让血液循环慢慢适应。最好保持5-10分钟。"
"第二,从躺到坐,再从坐到站,每个动作都要放慢,给血压调节的时间。建议躺到坐保持1-2分钟,坐到站也要1-2分钟。就像开车上坡,得慢慢松离合,一脚油门轰上去容易熄火。"
"第三,清晨6点前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这时候是血压、心率变化最不稳定的时候,也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以散步、太极等缓和运动为主。"
张叔认真地记下这些建议,若有所思地说:"看来这养生也是门学问啊。以前总觉得早起就是好事,现在明白了,关键是要科学。"
我点点头:"没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有着精妙的生理节律。每个人的最佳起床时间其实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百灵鸟'型,适合早起;有些人是'猫头鹰'型,晚上更有精神。"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强迫'猫头鹰'型的人早起,反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说,养生重在顺应自然,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关键。"
看着张叔似懂非懂的样子,我补充道:"就拿血压来说,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之中也是有规律波动的。清晨起床后的2-3小时内,血压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这就是所谓的'晨峰现象'。"
"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的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晨峰现象过于明显,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40%。所以,这个时间段真的要特别当心。"
临走时,我特意叮嘱张叔:"回去后建议您做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如果发现清晨血压波动大,可能需要调整降压药物的服用时间。"
"另外,冬天更要注意。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晨起时更要格外小心。建议室温保持在20-22度,起床前先开暖气,等房间暖和了再起来。"
看着张叔离开的背影,我不禁感慨:现代社会,很多人追求"早起打卡",把早起当作一种"人设"。其实,健康不在于起得多早,而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步入老年后,更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记得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做过一项针对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真正的长寿秘诀不是早起,而是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度的运动。顺应自然,方得其时。养生之道,不在早晚,而在适度。
这些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对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早起不是比赛,慢一点、稳一点,反而能走得更远。毕竟,我们追求的不是起得早,而是活得好、活得健康。
温馨提示:如果晨起时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作息时间,让生活既规律又健康。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晨起的细节,做好预防工作。
人到暮年,与其追求"早起争先",不如追求"平安无事"。愿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节奏,安享幸福晚年。回家吃儿孙热腾腾的早餐,比独自在寒风中晨练,更有生活的滋味。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